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娱乐天地 > “日本”吴啊萍身份曝光,背后另一个女人应该被记住

“日本”吴啊萍身份曝光,背后另一个女人应该被记住

时间:2022-07-27 00:38:32来源:鱼籽酱文化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鱼籽酱文化的《吴啊萍身份曝光,背后另一个女人应该被记住》,希望大家喜欢。

“吴啊萍被刑拘了!”

吴啊萍,在南京玄奘寺供奉四位甲级侵华战犯,引起众怒,被刑拘后受审画面曝光。

消息传来,14亿人无不拍手称快。

她为啥要那样做?

吴啊萍,1990年出生,2000年来到南京生活。

2019年,29岁的她辞去医院护理工作,去五台山某寺庙当了居士。

到南京后,了解了松井石根等4名战犯的罪行后,产生心理阴影,长期被噩梦缠绕,焦虑难眠。

接触佛教后,对其中的“往生”“轮回”等深信不疑,为了让自己脱离苦海,她便在南京玄奘寺供奉战犯牌位,让他们“早日超生”,让自己得到安宁。

她供奉的这几个人,松井石根、谷寿夫、田中军吉、野田毅,哪个不是罪恶滔天的刽子手?

这几个恶鬼,就应该永远钉在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身为炎黄子孙,本该铭记那段悲惨的历史,咬碎银牙,同仇敌忾,她却被恶魔吓破胆,供奉鬼子?

好比强盗闯进家里,杀她父辈,她不但不报仇雪恨,反而被抽了脊梁骨般跪倒在地,把仇人当祖宗膜拜、上香,实在毫无人性,让人匪夷所思。

何况,这是南京啊,曾有30万同胞在此遇害,一座最该铭记大屠杀国耻的城市,竟有人做出这样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情,简直令人发指!

吴啊萍的所作所为,非蠢即坏。

这不禁让人想起85年前那场惊天浩劫,至今毛骨悚然。

试问,她可曾梦见30万冤魂长夜痛哭?

有人说,忘记大屠杀,比大屠杀本身更可怕,无疑于第二次屠杀。

当吴啊萍们屈服于恶魔时,我们却忘了曾经有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凭借一己之力,阻止了南京大屠杀的第二次发生。

她来过,又走了,我们却不敢忘记。

她,就是死在36岁的张纯如。

01

眼前的一幕,把唐顺山惊呆了。

街上横七竖八躺满尸体,表情扭曲。

“血溅得到处都是,仿佛天上下了一场血雨一般。”

一个日本兵手起刀落,熟练砍掉一个中国人的头颅,鲜血从死者颈部喷涌而出,溅了唐顺山一脸。

他和其他中国人被赶到池塘边,旁边有个新挖好的大坑,里面堆着约60具中国人的尸体,两条日本军犬正疯狂啃咬。

日军命令他们站在坑的四周,然后开始杀人比赛,看谁杀得最快。

突然前面起了骚动。

有一位孕妇,疯狂抓打那个试图将她拖去强J的士兵,拼命反抗。

没有人过去帮她,最后,那个士兵将她杀死并用刺刀剖开她的肚子,不仅扯出了她的肠子,甚至将蠕动的胎儿也挑了出来。

这是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里,记载的真实故事,是中国那段惨绝人寰历史的一段缩影。

其实,这样悲惨的场景,数不胜数,令人看后悲愤难抑。

日本在中国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实在是罄竹难书。

张纯如忍着夜夜噩梦,将日军血淋淋的屠杀真相,摆到了世界眼前,要知道在这之前,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知之甚少。

可以说没有她,世界将不知道南京大屠杀。

她在书里,真实地还原了那段残酷的噩梦。

1968年3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校园里,小纯如降生了。

她的父母,都是毕业于哈佛大学的博士后,学识渊博。

“纯如”取自《论语》:“从之,纯如也”,意为纯正,天真。

父母从小就教她中文,告诉她身为中国人,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渐渐地,她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小姑娘,走在路上,经常有陌生人赞她“好漂亮!”

母亲只得悄悄对人家说:

“不要再当面夸她了,她会虚荣的。”

事实证明母亲的担心多余了,受父母影响,她的关注点都在读书、学习上。

她也喜欢听母亲讲外公抗日的故事,以及南京大屠杀的故事。

虽似懂非懂,她依然忽闪着大眼睛,用力点头。

1985年,17岁的张纯如收到伊利诺伊大学录取通知书,竟被数学系和计算机系同时录取。

她咯咯笑着,旋转起舞,要知道这在校史上,实属凤毛麟角。

三年之后,眼看就要毕业了,张纯如忽然向父母摊牌:

“我想转入新闻系。”

父母面面相觑:

“为什么?”
“学新闻不仅可以让我有机会写作,还能与各种各样有趣的人打交道,从而丰富我的人生阅历。”

她说得头头是道。

父母没有阻拦,她开心地去和学校沟通,最终如愿以偿。

热爱可以所向披靡,刻苦与天赋让她在文学海洋如鱼得水,她先后拿下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学士学位,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写作硕士学位。

期间,她被钱学森的事迹所感动,于是不辞劳苦搜集、整理材料,最终,处女作《蚕丝》成稿。

一经发表,获得众多好评,让她更坚定了继续写作的信心。

毕业演讲时,她神采飞扬:

“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成为真、善、美而战的斗士,为人类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这是她的信念,也是她的理想。

在清秀的外表下,她藏着一颗疾恶如仇,坚韧进取的心。

她的选择,其实都有意无意遵循这一原则,在追求正义与真相的道路上,勇往无前。

毕业后,她如愿进入美联社和《芝加哥论坛报》,后来又成了自由撰稿人。

1988年,20岁的她在学校兄弟会的派对上,认识了电子工程系的布瑞特·道格拉斯。

他对聪慧漂亮的张纯如一见倾心,张纯如也对高大帅气,温文尔雅的他心生好感。

在他热烈追求下,二人开始甜蜜交往。

1991年,23岁的张纯如与25岁的道格拉斯,步入婚姻的殿堂。

2002年,儿子出生。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爱情得意,事业有成,她的生活应该会波澜不惊一帆风顺地走下去吧,如果没有发生下面这件事情的话。

1994年,26岁的她,偶然参观了一场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展。

画面非常血腥且惨无人道。

大量的黑白图片,冲击着她的视觉神经。

狰狞的头颅,惊恐的双目,堆砌的尸身,惨叫的女子……

而彼时,日军拒不承认罪行,甚至美化、遮掩,企图蒙蔽世界。

朗朗乾坤,岂荣黑白颠倒?

张纯如义愤填膺,眉头拧起,强烈的责任感让她决定成为一名执戟战士,亲自去撕掉日本的伪装,让世人看到中国这段痛苦不堪的回忆。

02

她开始大量收集资料,很快发现了两本价值极高的日记,《魏特琳日记》和《拉贝日记》。

里面残酷的事实铁证如山,让她瞬间毛骨悚然,心痛如锥:

“如果我出生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我也就是其中一具无名的尸体。半世纪之后,没人会关注了,犯罪者甚至会说,这些事根本没发生过,这尤其让我感到恐惧。”

她当机立断,亲自前往南京,决心去拨开那段惨痛历史下的迷雾。

1995年,在南京街头,她顶着炎夏酷暑,开始了艰难而细致的取证。

采访当地人,查阅资料,脚步遍布屠杀遗址。

遇到讲方言的,她就先录音,再回来逐字逐句整理。

遇到有争议的词句,她一遍遍与翻译进行商讨斟酌,直到最后敲定。

遇到读不懂的中文资料,她就不厌其烦地请教翻译,还和国外相关内容进行比对。

她不博噱头,不为利益,只为还原真相。

在近一个月时间里,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加上亲耳听到那些惨事,她身心倍受煎熬。

“年轻时,这些刀痕很吓人。”

77岁的幸存者李秀英说着。

因为她不甘受辱,与日兵殊死搏斗,被刺37刀。

“现在老了,疤痕都藏在了皱纹里。”

类似的哭诉,让她彻夜失眠,她深深明白:

大屠杀并没有过去,这些痛苦的记忆,至今折磨着每一个人。

母亲为她担忧,她轻轻摇头,目光坚定如炬:

“我承受的痛苦,怎么能跟他们相比,身为一名作家,我要将他们从遗忘中拯救出来,替那些无言者发声。”

经过严密的考证后,她得到了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

42天里,南京发生的集体屠杀28起,零散屠杀858起,强j和轮j2万多起,30万人被屠杀,平均1天就有近1万人死亡。

兽行肆虐,空前绝后;

无数亡灵,从未瞑目。

日军在南京烧杀抢夺,奸y掳掠,无恶不作,一时间,六朝古城,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一次性杀死8000俘虏,就地焚烧埋尸;

用重机枪疯狂扫射排排中国人,之后浇上汽油,集体焚烧;

把婴儿扔进开水锅里;

用铁钩穿住舌头把整个人吊起来;

把人活埋至腰部,然后放任德国黑贝将他们撕碎……

对待中国女性,更是不择手段:

强暴之后,挖出其内脏(有的士兵直接吃掉),割掉RU房,将她们活活钉在墙上。

更令人作呕的,是如日本兵金子所言:

“强j或轮j都是初级的做法,往女性下体塞东西,才是我们更喜欢的手段。用浸过汽油的棉花塞进去,然后点火……这在当时相当普遍。”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所有罹难者手牵手站在一起,可以从南京绵延到杭州,总距离长达200英里。

血液总重量可达1200吨,尸体则可以装满2500节火车车厢。

这些惨烈的文字与画面,令人窒息,这些痛苦与污辱,令人绝望。

在整理资料时,面对各种兽行,张纯如身心受到巨大折磨,失眠,掉发,焦虑,暴瘦都是常有的事。

她说:

“很多次,我开始痉挛性地颤抖,根本停不下来,好一阵子都停不下来。”

但她,并没有放弃。

1997年,《南京大屠杀》横空出世,震惊世界,一经发表,便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被翻译成15种语言,轰动全球。

它被哈佛大学的威廉柯比教授称为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

彼时,正是南京大屠杀60周年。

《纽约时报》评:

“60多年首次打破中、日、美的沉默,用英文向全世界揭露日本当年的兽性。”

美国《新闻周刊》说:

“对二战中最令人发指的一幕作了果敢回顾,改变了英语国家没有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详细记载的状况。”

这个年仅29岁的女子,用手中的笔,刷新了世界的认知。

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我们不能忘却的纪念,她值得被所有人尊重。

03

书籍的出版,并不意味着责任的结束,她又带着作品,到世界各地签名售书,激昂演讲。

这个清瘦的女子,体内却有一股正义与倔强的光芒,她认真地说:

“我相信最终真相将大白于天下。真相是不可毁灭的。我们要同心协力,以确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记,使类似悲剧永不再发生。”

有人说,她一个人,完成了所有人60年未完成的任务。

她的做法,自然让部分人觉得被动了奶酪。

日本驻美大使齐藤邦彦说此书“非常错误的描写,曲解了日本”。

日本右翼势力找上她,开启疯狂地诋毁与攻击模式,不断打来威胁电话,甚至寄来两颗子弹。

不愿承认事实的部分西方人,说她混淆是非,日本不过杀了几千中国人而已。

不明真相的部分媒体,说她夸张了中国人的死亡数据。

这些接踵而来的质疑与非议,几乎把她逼向绝路,她告诉朋友:

“我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她不断变换手机号,不敢接打陌生号码,不敢让外人来家里,更不敢提及老公和孩子。

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虽然积极治疗,终没能逃过一劫。

2004年11月9日,美国圣何塞,一家名为“猫”的餐馆附近,从一辆车里,传出“砰”的一声枪响,张纯如饮弹自尽,仅仅36岁。

寻找真相,直至为真相献身,她付出了短暂的一生。

她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最终又被黑暗吞没。

但这个世界,早已留下了她的痕迹。

美国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轮流播放她的去世消息,能让西方世界给以如此巨大关注的华裔作家,不多。

美国《侨报》曾发文悼念:

“她想撑起整个的天空,但她的战场无涯,敌人难数。她牺牲了自己。”

她被安葬于加州洛斯盖多,一处名为“天堂之门”的墓园里。

在青山绿水间,她的灵魂终于得到了安息。

04

在知乎上,曾有人问:

“南京大屠杀,跟我有关系吗?”

那么,跟她这位生于异国长于他乡的华裔,又有何干?

可是她,始终不敢忘忧国,明白自己身上流淌着华夏血液,天然的责任感驱使她去寻找,去揭发,去还原那个事实真相。

离开温馨的家庭,她一头扎进自己热爱的事业,即便为之付出宝贵生命,九死而不悔。

至今,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85年,而登记在册的幸存者,不足100人。

他们一直在等日本道歉,而日本,在等待他们死去。

随着这些老人的陆续离开,那段屈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最后一个人离去……

到那时候,你会忘记吗?

有人说,真正的死亡,是遗忘。

是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忘记过去,就是背叛。

她始终清晰记得,童年时母亲讲过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事情,所以于她而言,南京大屠杀是一种生命的连接。

与她自己,与她的父辈,与那些在屠杀中故去的人们,以及与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我们,都密不可分,血肉相连。

她选择永远铭记历史,因为,这是对死者的缅怀,更是对幸存者的尊重。

提醒屈辱,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让罪恶得到惩罚,让一切不再重演。

至今,张纯如已经离开我们18年了。

这盛世,如你所盼;这和平,如你所愿。

让我们一起替她等待,等待日本那句,迟来的道歉。

-END-

作者丨鱼籽酱·栀子花开

来源丨鱼籽酱文化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