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海波”海波随笔|吉本岗一瞥,见八万四千年

“海波”海波随笔|吉本岗一瞥,见八万四千年

时间:2023-10-03 10:35:47来源:乐艺会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乐艺会的《海波随笔|吉本岗一瞥,见八万四千年》,希望大家喜欢。

海波随笔

吉本岗一瞥,见八万四千年

陈海波

参加完西藏新联会的成立,决定在拉萨多留两日。得友人推荐,临时前往吉本岗。闻着浓烈的酥油茶香,穿过拉萨老城交错的小巷,我在小昭寺路与北京东路交叉口的东北侧找到它、走进它。不曾想,这一次寻觅踏足竟成了此次拉萨行最难忘的一站。

18世纪前后,七世达赖喇嘛曾下令在这里兴建了一座五层楼高的佛塔,据记载,当时“塔内藏有十万尊由达赖喇嘛亲手制作的五指长宗喀巴大师脱膜塑像。塔顶往下四个方向都用悬挂着铃铛的铁链连接,每当起风时,铃声随之回荡。”由此这个区域有了“吉崩岗”之名。(藏语中,“吉”有“上师或尊者”之意,后来一般特指宗喀巴大师,“崩”为数字“十万”,“岗”为“高地或上面”的意思。)

19世纪时,佛塔年久失修而倒塌。在德木活佛的支持下,废墟上又新建起一座三层楼高的建筑——“吉崩岗拉康”,这亦是古城中唯一的立体坛城结构古建筑。所谓坛城,亦称曼陀罗,本意为佛与菩萨所居的宫殿,象征着藏民族对宇宙和生命缘起的礼赞。在藏传佛教密宗中,有多种形式的坛城,而立体化的建筑坛城,堪称藏式建筑的最高范式,寄予佛教圆满庄严的至高理想世界,是信仰空间的范本。因此,自建立起,吉崩岗拉康也成为了凝聚了西藏艺术、建筑、历史精粹的地标。

尔后,吉崩岗拉康曾经作为“结界”,用以抵御外敌入侵,再到上世纪,先后成了粮食局的仓库、糌粑交易市场等,渐渐湮没在市井中。直至近些年,经政府与民间的合力修复改造,“吉本岗拉康”才以“吉本岗艺术中心”涅槃重生,于2021年7月以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文化艺术场所重回大众视线,这亦是西藏首座由古建筑保护性改造而成的公共文化空间。

曾经的古老坛城,如今的艺术中心,吉本岗的前世今生让到访者为之恍神、惊叹。漫步其中,与诸多保存完好的壁画擦肩而过,它们如教科书般展示着晚清时期西藏绘画艺术的水准,也透露出汉藏文化艺术交融的脉络、信息。从外廊到内廊,仿佛置身于时光的长廊,沉浸于由柱梁支撑起的富有韵律的空间,与古老而神圣的西藏相遇,静静体会绵延百年的分量感,说不清是文化的沉淀,还是岁月的回声,轻而易举便被扣开了心房。

巧的是,去的那天,雕塑艺术家蒋晟的首次西藏个展“八万四千年”刚刚开幕。这位90后的年轻艺术家以遵循中国汉式多元化的塑造方式为佛造像,14件围绕西藏历史与传统创作的雕塑作品,打破了宗教的语境与造像符号化的模式,用无国界的现代雕塑语言传递信念与力量。

作品《八万四千年》无疑是展中之重,但这尊铜鎏金的弥勒像与当前大家印象中的布袋弥勒形象大为不同,而这,并不是艺术家的随意而为。事实上,从许多南北朝时期的石窟造像来看,当时弥勒的形象本同于其他诸佛、菩萨。直到唐末五代时期,由于佛教继续朝着中国化、世俗化方向发展,伴随着弥勒信仰由上生转向下生,弥勒的形象才一变而成身矮腹皤、笑口常开的布袋和尚。

蒋晟之所以创作这样一尊弥勒,既有感于《弥勒上生经》中对弥勒“身紫金色,光明艳赫,如千百日”描写,也受到吉本岗艺术中心建筑历史的启发。据文献记载,150余年前,在昔日吉本岗拉康这座建筑的中心,人们举目仰望的,正是一座高度达到23掌加8指宽的弥勒造像。一位如此年轻的艺术家,能够爬梳史料文本,提炼、创作,全新诠释湮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气息,也让我们看到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对传承与创新充满个性的思考与能力。

而为何将之命名为《八万四千年》,他写道,“人类增寿至八万四千岁时,即为弥勒尊佛降临之时,在佛法中,这是一个新纪元时代,是一个既有反思又有重启与创造的时代。在现实中,八万四千年之际,人类活动将更加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人类应当以何因缘迎接弥勒尊佛的下世?与其说这代表着我们对自身行为与未来世界由因及果的思考,毋宁说这是对人类现代性在某个神谕时刻里,一次深彻完全的辩证性思考。”

这些年,我走过不少庙宇,自诩也见过许多名家名匠精心制作的佛像。然而,蒋晟的作品,还是给我带来许多感触与新意。这位意在“给佛一个人间身体”的艺术家,以融入当代艺术风格的设计,展现其对信仰、文化的独特见解与感悟。他的作品线条极简灵动,并通过材料的选择、姿态的描摹呈现出轻盈脱俗的形式质感。佛像们威严却饱含温暖的笑意,具有强大的美感和内在力量,仿佛于一瞬间便将世间万千姿态、悲欢苦乐化作平和,将心敞开于世间。

能在这样充满故事与历史的建筑中,偶遇这样一场展览,是意料之外的收获,我也惊讶于拉萨有这样一方空间正通过古今之对话,积极推动着西藏当代文化的创新发展。吉本岗一瞥,见八万四千年,于我心中奏出激昂的旋律,是震撼,是感动,更是意犹未尽。此刻,我仿佛也听到了那些曾传遍古城的悦耳风铃声,它们历经百年沧桑,或许沉寂,但只要记忆在、清风来,便又能响起清脆之音,抚慰心灵。

陈海波简介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瓷海新波公号支持

欢迎关注繁花巷网店试营业

有少量存书

先到先得!售完为止!

乐艺会付费延伸阅读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中篇

老赵谈花钱:方的是花钱,圆的也是花钱,花钱到底是啥?!

请听花钱大藏家陆昕老赵:解密一枚惊世好钱的背后

老赵说铜人:明清蹲踞铜人阐发之执荷篇

李鹤坡:《许仙与白娘子》

善自约束 精工炫艺:鲍甚光收藏古代带钩艺术欣赏下篇

老赵谈铜人系列:持短剑的铜人,你到底是哪个大神?

老赵说铜人:蹲踞铜人阐发之发冠篇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一《开篇的话:中国符号》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二:《荷花与牡丹》

苏州姐姐说吉祥”之三:《讨吉利的水果》

龚剑:毗沙门天王与辽武备

龚剑:大元八思巴圣旨金牌

乐艺会免费延伸阅读

陈海波 : 我看中国近现代艺术陶瓷的收藏

海波话瓷 :珠山八友王琦和他的唯一“醉作”

陈海波:西班牙的毕加索,毕加索的西班牙

陈海波:写在青花大王王步诞辰120周年

海波说瓷:我捧起那件2.94亿北宋汝瓷洗时

海波随笔 :走进故宫的那片未开放区域

海波书房:“瓷器就是中国,就是前往中国的路”

海波随笔|下一站地标!先睹即将开放的广富林考古遗址展示馆

海波随笔 | 我与景德镇的三十年

海波话瓷 | 赵强的水色年华

海波随笔 | 王步与毕加索

海波随笔 | 莫兰迪色之外的莫兰迪

海波随笔 | 兵马俑、玉俑头出现在奉贤!

海波话瓷也随笔 | 纽约一家艺术学院收藏的乾隆大瓶,在佳士得拍出3405万

海波话瓷 | 珠山八友汪野亭和他的山水情怀

海波随笔 | 2亿元动迁,为了地下的神秘瑰宝

海波随笔 | 这所大学里的博物馆,充满精气神

海波随笔 | 黄浦江畔,佳士得拍卖的两个首次

海波随笔 | 新年第一展,当看上博群虎笑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

欢迎转发。欢迎关注订阅。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