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石佛”五台山石佛寺出土的古代经卷简析

“石佛”五台山石佛寺出土的古代经卷简析

时间:2023-09-20 10:35:30来源:考古快递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考古快递的《五台山石佛寺出土的古代经卷简析》,希望大家喜欢。

五台山石佛寺出土的古代经卷简析

李宏如

(山西省繁峙县政协委员会,山西 繁峙 034300)

五台山研究 2012-03-30

石佛寺,位于繁峙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五台山北麓,周围与五台山著名的圭峰寺、极乐寺、秘魔岩、净名寺相邻,是现存五台山佛乐的发样地之一。

石佛寺的规模不大,有东、西两院。东院有佛殿、僧舍、厨库等建筑,西院有圣母殿、戏台、龙洞、观音洞等。

石佛寺历史悠久,因缺乏物证和文字记载,难以稽考。现存最早的碑记是明嘉靖四十三年(1560的重修碑记。碑文中有“粤稽石佛头庙,其建立之原,难以悉考”。清朝道光年间重修碑记中有“石佛寺由唐宋以来,代远年久”的记载。过去,因石佛寺的殿堂为明清建筑,所以对于始建于唐宋的说法不以为然。这次石佛寺出土的古代经卷,把石佛寺的历史向前推移了600多年。

石佛寺的西院有一个天然生成的岩洞,洞高约5米,深约7米,宽约3米。古代,在洞内塑佛像和云中腾飞的龙,故称龙洞。1966年“文革”中将佛像和龙等塑像捣毁。2007年,重修龙洞清理废土时,在一尊高约50厘米的无头佛像腹内发现了一卷古经卷和一张用毛笔手书的小麻纸《装脏记》,这是佛像开光时装入佛像腹内的。重修龙洞的匠人是古家庄村陈俊龙,他将经卷和《装脏记》交给石佛寺的经手王宏(小砂村人)和张全恩(岗里村人)。王宏和张全恩又拿来让我看,我觉得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劝他们妥善保存,以防丢失。后来将经卷和《装脏记》交给繁峙县博物馆保存。

经卷横880厘米、纵28厘米(除去上下边缘,有文字部分宽24厘米),是《梁武忏卷》的一部分。经卷最后的几个字是:“梁武忏卷第八”,以前的内容应该是《梁武忏卷第七》。第七也不完整,只有后半部分,缺前半部分,完整的是第

七的第十八节至第二十六节。经文竖行,每行13字,每字小者1厘米,大者2厘米,共373行、4800余字,印刷体。其中开头5行不完整,缺下半行。整个经卷显得十分古老陈旧,呈烟熏色。

繁峙石佛寺2007年出土的《梁武忏卷》局部《装脏记》是一张手书墨迹小麻纸,横28.5

厘米、纵26.5厘米,共10行字,满行10字,共93字,行书,字迹流畅道劲,颇具功力。其文如下:

大砂村赵诚,持有愿心,已修文殊、普贤二会,匠人、年辰写记普贤腹内。伏愿皇帝万岁,众臣千秋:先亡父母同登佛果:愿诚生生遇佛,世世闻法,心开悟性,顿显真如演妙体,向清净界中达无为,永出迷津。天会七年七月十五日。大道弟子赵诚。(标点系作者所加)

石佛寺自古及今属附近的岗里村、大砂村、小砂村管理。赵姓现在仍是大砂村主要姓氏之一。从手书《装脏记》可以看出,赵诚是一位有文化的佛教信徒,其语言和书法都很好。他的父母已经去世,年龄应在中年以上。

在刚出土时,《装脏记》洁白无瑕,与新麻纸一样。看样子,《梁武忏卷》要比《装脏记》陈旧百年以上。石佛寺的地势较高,气候干燥,洞内又不见太阳,适宜储存什物,所以保存了1000多年的小麻纸与新纸一样。由此证明了《梁武忏卷》在装脏时已经陈旧,基本上就是现在的模样。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天会七年,一个是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另一个是金朝天会七年(1129)。繁峙这块地方,曾经历过这两个天会七年。那么,石佛寺出土的《装脏记》究竟是哪个天会七年呢?我认为是北汉天会七年(963)。其理由是,北汉天会年间和金朝天会年间,五台山、繁峙县的佛教都很兴盛,而北汉天会年间更显得突出。五台山高僧、秘密寺主玄觉大师的墓塔和《墓塔记》,就是北汉天会七年建造和镌刻的,它的落款是“天会七年岁次癸亥十一月二十日建造”,同样没有“北汉”二字,但它有“癸亥”二字。可以确定为北汉天会七年。赵诚的《装脏记》既无朝代又无干支岁次,为后人出了难题,不知道是哪个“天会七年”,但在当时这样写是顺理成章的事,因为在赵诚写此《装脏记》的北汉天会七年之前没有第二个天会七年,他也不知道再过160多年会再出现一个天会七年,所以,他认为只写“天会七年”就行了。就像我们现在写“乾隆七年",而不写“清朝”二字,同样知道是清朝乾隆七年一样。另外,从赵诚的文化程度和年龄来看,他一定知道百年之前的朝代名称和皇帝年号,如果他所处的时代是金朝,他一定知道以前有北汉天会这个年号,他在写此《装脏记》时肯定要在“天会"之前加上“大金”二字。当然,这是我的推断,还有待于专家用现代科学手段做出签定。不论是哪个天会七年的遗物,都是有价值的文物。如果《装脏记》是金朝天会七年(1129)所写,那经卷一定是宋代遗物;如果《装脏记》是北汉天会七年(963)的,那么经卷便是唐代遗物。不论是唐代或金代的佛经、纸墨,都是很有价值的文物,在五台山更显得稀有珍贵,而且对研究石佛寺、大砂村、小砂村赵氏历史等方面均有参考价值。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