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为何晚年屈辱地死于小人之手?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写乎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为何晚年屈辱地死于小人之手?》,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赵心放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他临危即位,能够不计试图射杀自己的前嫌而任用管仲,并且做到从谏入流。他一手会盟诸侯,一手征讨夷狄,安定式微的周王室,是货真价实的春秋五霸之首。可叹的是晚年昏庸,被三个小人惑乱宫廷,没有输给敌人,却屈辱地死于小人手里。
(一)小白临危即位不计前嫌
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两位在外避难的齐国公子都有”准国君“资格,分别带着自己的助手赶回国继位。两人心知肚明,先到者优先继承。公子小白和鲍叔牙跑到了前面。管仲奉公子纠之命追了上来。管仲看见了小白,毫不犹豫地张弓搭箭就射,正中小白前胸。
小白一声惨叫倒在车上。公子纠和管仲认为小白已死,没人来争夺国君宝座了,就慢悠悠地向齐国进发。殊不知小白没有死,原来那支箭被衣服上的带钩挡住,小白急中生智,倒在车上装死。小白当天晚上赶到了齐国都城,顺利地继承了王位,是为齐桓公。
齐桓公和管仲的第一次打交道,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小白的机敏、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管仲敢于负责,善于临场处置问题的才能也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如果齐桓公是个平庸的君王,管仲不可能得到任用,运气不好脑瓜儿还要落地,偏偏齐桓公是个胸怀博大的领袖人物,对于小白曾射杀过他的事一笑了之,用人不论好恶和亲疏,只重才能,拜其为相。
(二)管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涌泉之恩,以死相报。君王不但不记一箭之仇,给了高官厚禄,还十二分的信任,管仲不仅受到深深的感动,还多次自个儿暗暗发誓,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殚精竭虑地好好工作,报答君王的知遇之恩。
管仲首先向齐桓公推荐了一批各有所长的,尽忠职守的优秀人才,最为著名的就是历史上所称的“桓管五杰”: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胥无、东郭牙。管仲和这五人经过详细调研、认真分析后,提出了一套治国方案,行政上实行都城和其他地方分治;军事上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经济上减轻税赋,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齐桓公放手让他们干。
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齐国的经济得到了大发展,军事越来越强大,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齐桓公指挥的对外战争,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对社会经济有一定破坏,但从另一角度看,对中华民族的统一,乃至对中华民族的融合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齐国国强民富了,齐桓公受到老百姓爱戴,证明齐桓公重用管仲是完全用对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某天管仲不幸生重病,庚即处于病危状态。齐桓公去看望管仲,询问在其身后有谁可以委以重任,帮助他延续霸业。
(三)管仲开诚布公点评重臣
管仲先是客气地说,君王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臣子,然后对齐桓公提出的人选,从具体的事说起,一一进行了点评。说鲍叔牙没有包容心,易牙缺乏人性,开方阴险有野心......对齐桓公提出的人选均持否定态度。眼见齐桓公面露难色,管仲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延续霸业。
之后不久,易牙听到了管仲和齐桓公的这段对话,就到鲍叔牙那里去挑拨离间。鲍叔牙说,管仲推荐隰朋,是完全正确的。易牙讨了个没趣,深觉管仲知人之深,对朋友了解缜密,只好灰溜溜的走了。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听从管仲生前的劝告,另外在隰朋、鲍叔牙等贤臣的再三提醒下,疏远了易牙、开方和竖刁这三个小人。
(四)齐桓公被小人愚弄致死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贤臣们一个个去世,齐桓公也逐渐走向了衰老,感到越来越孤独,有天他终于忍不住,把易牙、开方和竖刁召到了身边,加以重用。这三个小人不知做了多少坏事!
一年后,齐桓公没有听信名医扁鹊对他的劝告,病入膏肓。
易牙、开方和竖刁三个小人没有了贤臣们的阻碍,便开始专权。他们在宫外搭建了三尺围墙,说是为了避免外界骚扰。桓公四十三年,重病的齐桓公躺在宫室里孤独无助,没有饭吃,没有水喝,而宫室外的人竟然也对很久没见到齐桓公毫不在意。因为宫外早有传闻,齐桓公研究巫蛊之术很有收获,很快就能得道成仙了。其实这些都是三个小人散布的谣言。就这样,软禁在宫院内的齐桓公被活活地饿死了。
齐桓公死后,他的五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各自笼络一批党羽,同室操戈,相互攻击。最后太子昭接替了王位,是为齐孝公。齐孝公登基后,才将老爸齐桓公正式安葬,那时已远离齐桓公去世十个月。不得不说的是,这次内乱,也使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被自己君主赋予高度信任的贤臣诸葛亮,有先见之明,他在写的《出师表》中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后来的主人后主刘禅:要亲近品德端庄有才能的大臣,疏远那些唯利是图的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旺发达的原因;汉朝后期反其道 而行之,国势就变得倾颓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