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盘点三国时期的六大儒将,周瑜上榜,另外几位分别是谁?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情怀历史号的《盘点三国时期的六大儒将,周瑜上榜,另外几位分别是谁?》,希望大家喜欢。
儒将,指的就是有学识、风度儒雅的将帅;这类将领虽然比例很少,但是在中国古代的频繁战事和庞大的基数下,仍然诞生了不少有名的儒将,仅在三国时期,就有众多儒将青史留名。以下,就让我们一起盘点三国时期的六大儒将。
一、诸葛亮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公元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对于诸葛亮来说,一开始是刘备身边的重要谋士,为其建立蜀汉出谋划策。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公元223年,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事务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部落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作为蜀汉大军的统帅,诸葛亮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54岁。
二、周瑜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曾协助孙策平定江东。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七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确立了割据江东的战略方针。建安十三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
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成功夺取重镇江陵,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周瑜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实奇才也”,他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三、陆逊
和周瑜一样,陆逊也是东吴儒将的代表,二者也都出自世家大族。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吕蒙袭取荆州的行动,因功累封娄侯。黄初三年(222年),蜀汉皇帝刘备大举征吴,孙权命陆逊为东吴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破蜀汉军四十余营,加拜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又于石亭之战大败魏扬州牧曹休大军。赤乌七年(244年),陆逊升任丞相,领武昌事。在“二宫之争”中,他被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因亲属多支持太子孙和,陆逊屡受孙权责备,最终在赤乌八年(245年)忧愤而死,终年六十三岁。后追赐谥号“昭”。
陆逊文武兼备,追随孙权四十余年,统领吴国兵马和朝政二十余年。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孙权将他与商朝的伊尹、周朝的姜尚相提并论。
四、赵云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更为关键的是,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
五、钟会
钟会有才干,精通玄学。魏齐王芳时由秘书郎迁中书侍郎。正元二年(255年),毌丘俭作乱,钟会从大将军司马师东征,迁黄门侍郎。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反于寿春(今安徽寿县),钟会从大将军司马昭讨之,出谋划策居多,时人比为张良。
景元三年(262年),司马昭欲灭蜀,朝臣多以为不可,独钟会赞成,被任为镇西将军;次年,主将姜维归降钟会,钟会进位司徒,进封县侯,食邑万户。钟会忌邓艾功名,诬告邓艾有反状。咸熙元年(264年),邓艾被收捕,钟会独统平蜀军,威震西土,乃有谋反之意,欲倚姜维割据蜀地,部将发动兵变,被乱兵所杀,时年40岁。
在率军征战之外,钟会撰写了三卷本《易无互体》一书,在历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钟会还著有《道论》《老子注》等,今均已散佚。明人辑有《钟司徒集》。易学著作有《周易尽神论》《周易无互体论》等。其诗体赋作有《菊花赋》。
六、李典
李典自幼好学,不乐兵事,起初治民,后来从军。并从征河北、荆州、西凉等地,屡立战功。曾在博望坡之战识破刘备的伪遁之计,救下了夏侯惇、于禁。又参与了逍遥津之战。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尊敬儒雅,尊重博学之士,有儒将之风。在曹魏,李典官至破虏将军,三十六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