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乾隆”乾隆六下江南花费超过一亿两白银,利在当代,弊在千秋

“乾隆”乾隆六下江南花费超过一亿两白银,利在当代,弊在千秋

时间:2023-07-04 10:36:08来源:历史经典沸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经典沸的《乾隆六下江南花费超过一亿两白银,利在当代,弊在千秋》,希望大家喜欢。

乾隆南巡图

乾隆在其掌权的六十多年间,曾效仿祖父康熙也进行了六下江南巡视。他在南巡中每次都会免除当地的赋税,产生了不少的积极影响。但是在这六次南巡中总计花费超过一亿两白银,给国家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以至于民不聊生。

那么,乾隆的六次南巡到底是彪炳千古还是徒有其表?

乾隆为何要巡视江南而不是其他地区?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这六次南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六下江南,利在当代,弊在千秋。要想了解这六次南巡到底值不值,得先弄明白乾隆为什么要六下江南,而不是其他地区。

江南行省示意图

清朝时期的江南行省,就是今天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即苏州杭州、南京上海这一带。这片地区哪怕在今日都是位居全国前列,在古代更是如此,据记载,在康熙初年,单单江南行省的赋税收入,便占到了清廷一年税收的三成,到乾隆年间更是接近四成,可见江南之富余。

此外,江南人才辈出,每年科举中榜的人中接近一半都出自这里,这样的一个地方,放在历朝历代都是举足轻重,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朝廷如此重视这个地方。

但乾隆南巡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为了巩固统治。在经过雍正年间的苗民起义后,使乾隆认识到需要加强对地方行政的管理。而江南行省作为在地位上仅次于京城的地区,自然是重中之重。

故宫所藏《乾隆南巡图》一部分

此外,明朝灭亡后,仍然有许多朱氏后人想要光复大明,聚集在明朝的第二首都南京。曾经的南明政权就让顺治头疼不已。虽然到了乾隆年间,朱氏的势力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但在皇帝的心中,朱氏仍然有复辟的可能,不得不防。

朝堂上繁重的政务也是促成乾隆巡视江南的原因之一。乾隆登基时仅25岁,立志要做像祖父康熙一样的好皇帝。于是勤政爱民,夙兴夜寐。但是渐渐地,他就厌倦了这种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想要寻找一处可以放松身心的地方,而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江南便成为了首要目标。于是,乾隆便开始着手准备南巡,并在乾隆14年接连下发了两道旨令,意欲于后年进行南巡之事。

六次南巡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

从乾隆16年开始,在接下来的33年里,乾隆连续六次南巡。在每次南巡时,乾隆都会下令免除当地的一些赋税。根据史料记载,在六次南巡中,乾隆一共免除了超过1000万两白银的赋税,相当于乾隆元年国库的三分之一存银。

清代画家徐杨绘制的乾隆南巡图

此外,和康熙南巡一样,视察水利也是南巡的重点工作。江南地区河流湖泊众多,经常发生水灾,而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清廷的财政收入。所以,乾隆每次南巡必会前往各个防所前线,亲自视察防洪抗灾的情况,并且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是在世人眼里,六次南巡却是一件弊大于利的事情。因为每次南巡,由于花费巨大造成了难以承受的财政压力,导致清朝在后续的50年内都难以喘气,进而造成了清朝的衰败,最终导致灭亡,尽管南巡也产生了很多的正面影响。

视察水利的乾隆

但是世人没有注意到,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外,南巡还有一些被世人忽视的深层次的影响,比如它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在南巡中负责接待的都是当地的一些富商。这些富商为了讨好乾隆,不惜巨资建造了大量的园林宫殿,如静香园、倚虹园、九峰园等等,这些园林凝聚了大批工匠的智慧结晶,大到亭台楼榭,小到门砖墙瓦,无不是经过精心的设计。

苏州园林

这些供乾隆南巡游玩居住的园林,在日后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景观,也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园林文化,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而这作为南巡的产物之一,常常被人们遗忘。

此外,还被遗忘的一点,是南巡还带动了民间戏剧文化的发展。同样是在富商的园林中,江南民间的戏曲文化被推到了乾隆的面前,并深受乾隆的赞许,以至乾隆回到紫禁城仍念念不忘,也因此促成了乾隆晚期的"徽班进京"。

也正是徽班,在京城开创了现在被称为"国粹"的京剧。不仅如此,在乾隆的授意下,江南戏曲文化得以向全国发展开来,并在日后演化出了越剧、黄梅戏等知名剧种。

乾隆年间京城的戏剧表演图

南巡同样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乾隆在南巡时,曾下令在杭州西湖边修建了文澜阁,并将《四库全书》抄本存放在此,供广大江南学子参阅钻研。乾隆此举使得文澜阁顷刻成为无数青年心中的"圣地"。一时间,天下英才皆汇于此,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文化教育的发展。

这样看来,乾隆南巡确实带来了不少的积极影响,甚至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发展。但是,在这看似盛世的外表之下,延续百年的祸根已被悄然栽下。

收藏《四库全书》的文澜阁

南巡造成的负面结果和埋下的祸根

史学家曾提出"清朝亡于乾隆"的观点,而这与六次南巡是分不开的。

六次南巡总计花费超过一亿两白银,而乾隆中期,清廷一年的财政收入才仅仅三千万两白银,算下来每次南巡都要花掉半年的收入。虽然乾隆在南巡过程中免除了不少赋税,但是当地官员和富商为迎接乾隆而大修土木,当然不会自掏腰包,所需的钱财还得由老百姓掏。

也就是说乾隆下令免除赋税的"福利"并没有实打实地落在百姓头上,对于广大百姓来说,手中的钱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花法罢了。不仅如此,为了修路,还强行拆掉了许多民宅,包括一些世家坟墓都需要迁移,一时间老百姓怨声载道,叫苦不迭。

行进在平坦大道上的乾隆

但这只是体现在表面的负面结果,而南巡埋下的真正祸根,却延续了近两百年,不仅影响了清朝的历史,而且对新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便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在乾隆南巡的时期,清朝已经在康熙雍正的七十多年经营下变得强盛,社会体现出一派祥和之气。而南巡的进行更是坚定了乾隆内心的想法。于是,在乾隆22年第二次南巡后,乾隆下令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仅仅开放广州一处口岸通商。

乾隆曾说:"我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可见其内心的自负和狭隘的眼光。自实行闭关锁国后,清朝几乎断绝了与外国的往来,不仅科技文化日益落后,人民的思想也被禁锢。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

作为对比,此时的欧洲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率先踏入机器时代,蒸汽机、煤炭、钢铁相继出现,大大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此时的清朝却禁闭国门,拒绝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思想,直到在鸦片战争中一败涂地才后悔莫及。

近一百年的闭关锁国,使得清朝在文化、经济、科学上与世界脱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黄昏落日的景象。不仅使清朝在鸦片战争以后彻底失去了与列强掰手腕的资本,也使得日后成立的新中国在各个方面均处于大幅落后的境地。虽然清朝也曾有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觉悟和末期的"百日维新"的自救尝试,但无奈差距的鸿沟太过庞大,任何措施都是无事于补。

所以,乾隆的六次南巡尽管有很大的积极影响,但是它产生的负面结果远远超出了正面,甚至导致了清朝的灭亡,所以"清朝亡与乾隆"并非是信口胡言。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也许对乾隆南巡最好的评价是"利在当代,弊在千秋"。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