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多尔衮”摄政王多尔衮为何放弃篡位称帝?多铎之死粉碎多尔衮的皇帝梦

“多尔衮”摄政王多尔衮为何放弃篡位称帝?多铎之死粉碎多尔衮的皇帝梦

时间:2023-06-08 11:45:45来源:李宇森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李宇森的《摄政王多尔衮为何放弃篡位称帝?多铎之死粉碎多尔衮的皇帝梦》,希望大家喜欢。

顺治八年(1651年),被追封“清成宗”仅仅两个月的多尔衮被顺治皇帝剥夺封号,贬除宗籍,从玉牒内除名,更是下令掘墓鞭尸。生前权势煊赫,权倾天下的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死后竟落得如此下场,不得不令人感慨和唏嘘。

顺治皇帝

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在《鞑靼战纪》写道:

“顺治帝福临命令毁掉阿玛王(多尔衮)华丽的陵墓,他们把尸体挖出来,用棍子打,又用鞭子抽,最后砍掉脑袋,暴尸示众,他的雄伟壮丽的陵墓化为尘土。”

顺治用这种方式清算多尔衮,可见他对多尔衮的恨意之深常人难以想象。这种恨意绝对不是诸如“孝庄下嫁”之类的野史传闻引发,更多的在于多尔衮对皇权的滥用和皇位的觊觎。那么,摄政王时期的多尔衮为何不选择直接称帝呢?

摄政王时期的多尔衮已具备称帝的实力

首先需要明确一下,虽然在皇太极猝死后的皇位争夺中,多尔衮因为实力不济而失败,但摄政王时期的多尔衮已然具备了直接称帝的实力。

皇父摄政王多尔衮

参照乾隆皇帝为多尔衮翻案时所说,那个时候的多尔衮兵权在握,什么事情做不了?乾隆的话间接印证了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拥有篡位称帝的能力。

“夫睿王果萌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

多尔衮在摄政王时期拥有着最巅峰的权势,若要篡位称帝并不困难,具体分析如下:

1、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对八旗内部拥有绝对的控制力。

八旗中两白旗不必多说,这是多尔衮最忠实、最强硬的后盾。

两黄旗中以索尼、鳌拜等为首的大臣是一股反对多尔衮的力量不假,但在多尔衮摄政期间一直被打压和贬斥,可见他们已经无法抗衡多尔衮。加上皇太极称帝后将黄、白旗换色混编,多少还留有一些多尔衮三兄弟的旧臣,如今多尔衮势大,两黄旗中不少大臣都陆续倒向多尔衮。

镶黄旗鳌拜

两红旗虽然是代善一系,但并非代善一人说了算,在政见上有着各自拥戴的对象。例如皇太极的继位,代善的儿子们选择拥立皇太极而非代善就可以看出,两红旗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声音”。在皇太极猝死后,代善倾向于册立皇太极子嗣,而他的儿子贝勒硕托和孙子郡王阿达礼却是支持多尔衮的。不可否认,代善的存在是一股可以制约多尔衮的政治力量。但代善却在顺治五年就去世了,他的爵位由巽亲王满达海继承,也就是说满达海成了两红旗的大宗。而满达海是多尔衮册封的理政三王之一,显然他是支持多尔衮的。

代善

正蓝旗的豪格在顺治五年死在了狱中,原因不必多说。顺治清算多尔衮的14条罪状中有一条“逼死肃亲王豪格,迎纳豪格之妃”。在豪格死后,多尔衮就把自己的白旗往正蓝旗里面混编,并且后期让多铎之子多尼担任正蓝旗旗主,可见正蓝旗也已经被多尔衮掌控。

最后再看镶蓝旗。济尔哈朗本来也是辅政大臣,但在跟多尔衮的政治斗争中明显处于绝对下风,并且早早地退出了。如果多尔衮真的称帝,济尔哈朗或许会反对,但绝对不会拼命。原因很简单,对于济尔哈朗来说,他是旁系,皇位本身和他无缘,只要多尔衮许诺足够利益好处,他也是可以争取到多尔衮这边的。

此时的八旗,仍然十分讲究旗下人对旗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效控制旗主贝勒就可以有效控制朝局。多尔衮在罢免济尔哈朗、暗害豪格以及代善去世的情况下,八旗内部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力量反抗多尔衮了。

摄政王多尔衮

2、其他外部力量无法阻碍多尔衮称帝。

首先说一下蒙古。顺治能够继位和他身具蒙满血统有很大关系。换言之,蒙古势力的支持与否可以影响到大清皇帝人选。孝端文皇后、孝庄文皇后都出自于蒙古科尔沁部,但不要忘了,多尔衮的嫡福晋的生母乃是科尔沁大妃,是孝端文皇后同母妹妹,同样出身蒙古。如果多尔衮当皇帝,对于蒙古势力来说利益不会受损,他们未必会为了年幼的顺治去反对多尔衮。

多尔衮和孝庄

其次是汉人力量。多尔衮推崇汉化,在政治体制上沿用了明朝的制度,在六部实行满汉分任制度,重用诸如范文程、洪承畴等汉臣。可以说,多尔衮与汉族士大夫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再者就是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势力。吴三桂与多尔衮之间的关系不必多说,当初两人合作打开山海关,如今再一起篡夺大清皇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况且,对于吴三桂等手握兵权的藩王来说,大清内斗肯定不是坏事,或许还能趁乱从中获利。

至于南明势力以及其他地方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虽然对大清有威胁,但还不足以让多尔衮因此而放弃篡位称帝!

综上,不论是八旗内部还是其他外部力量,此时的摄政王多尔衮都不惧怕!基于以上客观实力分析,多尔衮称帝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有能力篡位称帝的多尔衮为何最终却放弃了皇位呢?是因为多尔衮早逝来不及吗?根据我个人判断,多尔衮在顺治六年之后,便有了主动放弃称帝的想法。而让多尔衮的皇帝梦破碎的最根本原因和导火索就是多铎之死!

多铎病重

多铎是多尔衮政治集团的二号人物,也是多尔衮内定的接班人

多尔衮在顺治六年之前,绝对是有篡位称帝的想法和野心,并且在他执政期间的一系列拉拢和打压,都是为后续称帝做铺垫。

多尔衮在当上摄政王期间,多铎屡立战功。多铎被派遣征大顺打败李自成,挥师破扬州、下江南,俘虏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晋升成为和硕徳豫亲王,当时军功仅次于多尔衮的亲王。顺治四年,多尔衮罢黜济尔哈朗后,封多铎为辅政叔德豫亲王。

多铎

有人说,这是因为多铎本身有着不俗的军事指挥才能,因此才有那么多立下战功的机会。也正因为多铎是多尔衮最亲信之人,才让他一步步上位,成为仅次于自己的辅政亲王。那么,多尔衮就不怕多铎势大威胁到他的地位吗?要知道,多铎在皇太极猝死后,也曾有过当皇帝的念头。

“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

多尔衮还真不怕!在以多尔衮为首的政治集团内部,多铎一直都是二号人物,也是多尔衮内定的接班人。多尔衮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篡位称帝,然后自己百年后让多铎继位!多尔衮妻妾众多,但多年来都没有子嗣,唯一的后代只有一个女儿。显然,多尔衮连年的征战导致受伤亦或者其他原因,他已经意识到无法再诞下子嗣了。偌大的政治集团,权倾朝野的权势,甚至是唾手可得的皇位,没有接班人是不行的,是不稳固的。

多尔衮和多铎

多铎之死令多尔衮政治集团“崩溃”,多尔衮彻底放弃皇位

多铎是多尔衮的首选接班人,也是唯一的人选。

因为在顺治六年,多铎因为出天花去世后,多尔衮的同母兄长阿济格要求封叔王,被多尔衮拒绝了。

按理来说,多铎死后,阿济格是当仁不让的二号人物,他来接替多铎的位子当叔王合情合理,但多尔衮却毫不犹豫果断拒绝了。除了因为阿济格本身是一个缺少智慧、有勇无谋之人,更是因为,多铎之死彻底让多尔衮打消了篡位称帝的念头。多尔衮知道,多铎不在了,等他死后,阿济格必将继承他的一切,包括篡位称帝的“事业”。一旦真的到了那天,阿济格能不能称帝姑且不论,大清恐怕离灭亡也就不远了。

阿济格

除此之外,多尔衮自身的身体情况也是让他打消称帝念头的重要原因。豪格曾不止一次是骂多尔衮是病秧子,还说多尔衮活不久之类的话。豪格这话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多尔衮的身体确实不好。

因为身体原因,多尔衮让大臣上奏时尽量简明扼要,还特意设置了理政三王帮助他处理国政大事,这相当于是将权力分散出去了。如果多尔衮有心称帝,怎么会将权力交出去呢?

多尔衮

再者,在顺治七年的时候,多尔衮追封自己的母亲阿巴亥为皇后。有人认为这是多尔衮要篡位称帝的前兆,但实际上这是多尔衮放弃皇位的举动。因为如果多尔衮想要当皇帝,他完全可以在称帝后再追封阿巴亥,名正言顺。正因为多尔衮身体不好,又放弃了称帝的打算,这才迫不及待地要追封自己的母亲。

综上,多铎之死是让多尔衮彻底放弃皇位的直接原因。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为多尔衮平反昭雪,恢复其宗籍爵位,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并且,乾隆还在《上谕档》中称赞、肯定了多尔衮的功绩。

乾隆皇帝

“睿亲王多尔衮扫荡贼氛肃清宫禁。分遣诸王追歼流寇,抚定疆陲。创制规模皆所经画。奉世祖车驾入都,定国开基,成一统之大业,厥功最著。”

乾隆为多尔衮翻案并且高度评价多尔衮的功绩,除了拉拢皇室宗亲等政治原因,未免不是在感谢多尔衮。毕竟,如果不是多尔衮自己主动放弃皇位,大清可能早就亡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