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汉朝如何将乌孙一分为二的?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地图帝的《汉朝如何将乌孙一分为二的?》,希望大家喜欢。
公元前60年,虚闾权渠单于去世这年,匈奴大乱,乌孙也发生了大事,肥王翁归靡去世,乌孙陷入夺嫡之争。
当年昆莫(昆弥)军须靡去世前,本来要立自己与匈奴公主所生的泥靡为太子,但泥靡年龄小,军须靡的叔父大禄实质上已经拥兵自立。军须靡便在阗池(伊塞克)湖畔,传位给堂弟翁归靡(大禄的儿子),并让翁归靡当着众多乌孙部落首领的面立誓,等泥靡长大,便还国于泥靡。
时间过去了三十年,到四年前,昆弥翁归靡丝毫没有退位的打算,反而要立自己与解忧公主所生的长子元贵靡为昆弥。这对汉朝来说是好事,但对乌孙来说就有隐患了,泥靡正值壮年,作战疯狂不要命,麾下将士也英勇善战。
图-乌孙几代昆弥
翁归靡当然担心日后元贵靡控制不了局势,便通过常惠上书宣帝,希望汉朝再派公主嫁给元贵靡,共同掌控局面。
于是宣帝打算把解忧公主的侄女刘相夫嫁到乌孙,经过几年的准备,公元前60年,昆弥翁归靡派了一支三百多人的使团,以马、骡各一千匹作为聘礼,到长安迎亲。汉朝则以长罗侯光禄大夫常惠为正使,率一百多人的使团,送公主去乌孙。
队伍走到敦煌,从乌孙传来消息,昆弥翁归靡去世,乌孙众部落首领,遵从三十多年前的誓言,立泥靡为昆弥,号称狂王。
常惠快马上书宣帝,希望把公主留在敦煌等待,自己先去乌孙,责备各部落首领,让他们重新立元贵靡为昆弥。
宣帝的看法却不同,我堂堂大汉,嫁公主给乌孙,是高看蛮族。尔等却立半个匈奴人为昆弥,难道没看到匈奴日逐王都以降汉,匈奴正土崩瓦解吗?
有匈奴血统的狂王泥靡,当然也知道匈奴靠不住,很早就开始布局,此刻他的使臣赶到敦煌,带来了一个令汉朝上下震惊的消息。
肥王翁归靡与解忧公主生下三男儿女,他到晚年喜新厌旧,专宠年轻的嫔妃。狂王泥靡趁机下手,将解忧公主掳到账内,并且与之生下一个儿子叫鸱靡。乌孙风俗近匈奴,父死子娶其后母为妻,兄死弟娶其嫂为妻,肥王虽然还没死,但也默许了狂王这个举动。当年冒顿单于曾把最喜爱的阏氏(嫔妃)送给死敌东胡王,乌孙肥王与狂王之间的这种默契,是可以理解的。
狂王泥靡事实上做了汉家女婿,只要汉朝挺他为昆弥,日后他与解忧公主所生的鸱靡将继承大位,这样鸱靡仍然有汉室血统。
朝廷认为,如果继续将刘相夫嫁给元贵靡,势必引发乌孙内战,大概率元贵靡打不过狂王。因此宣帝便召回刘相夫和使团,默认了狂王的存在。
公元前59年,宣帝以送还乌孙质子大乐为由,遣卫司马魏和意、卫侯任昌出使,令两人便宜行事。大乐就是肥王与解忧公主第三子,他成为乌孙的左大将。
狂王在赤谷城接见了汉使,大宴乌孙群臣,只字不提解忧公主。原来狂王只是利用解忧生子,一言不合就扯着解忧头发暴揍,待生下儿子后,就再没去看过解忧。此前的昆莫肥王有不少嫔妃妾室,狂王现在和她们夜夜合欢到天明,那还管这位六十多岁的汉朝公主。
宴席过后,解忧公主派人找到两位汉使,此恨绵绵无绝期,说狂王暴虐,在赤谷城不得人心,诛之不难。
两位汉使在途中便反复推敲,计算各种情况的应对之策,既然狂王在赤谷城实力有限,确实可以诛之,再立汉家外甥为昆莫,好比傅介子诛楼兰王,回去后封义阳侯,食邑759户。
于是魏和意便排设筵宴,请狂王赴宴。酒酣耳热之际,魏和意密令勇士拔剑刺狂王。谁料大家都低估了狂王,他是一名真正的战士,顺势往地上一翻,虽然受伤却不中要害。勇士正要再刺,狂王的侍卫已经拔剑挡在前面,狂王逃出大帐,跨上战马,快马加鞭,如飞而去。
赤谷城的将领本就不服狂王,也就跟着汉使一起。
狂王有个儿子叫细沈瘦,母亲来自匈奴,因此对汉使恨之入骨。沈瘦果然领兵到来,将一座赤谷都城团团围住,四面攻打。魏和意得报,遂与乌孙大臣商议发兵守城。
西域都护安远侯郑吉闻解忧公主和汉使困于赤谷城,便立刻调各国骑兵往救。轮台(乌垒)离乌孙国都约一千七百余里,加上各国骑兵调度往来,费了不少时日。等郑吉领兵到赤谷城下,城中已被围数月,危在旦夕。细沈瘦见郑吉兵势强盛,不敢迎敌,方引兵解围而去。
好在如今匈奴内乱,狂王不敢动粗得罪汉朝,也没再对赤谷城用兵。乌孙实际上已经形成分裂,狂王占据大部分地盘和人口,元贵靡则以赤谷城为中心占据部分地盘。
宣帝仍想杀狂王,于是遣中郎将张遵、车骑将军长史张翁、副使季都,带太医和金帛前往乌孙,医治狂王并重金抚慰,同时寻机杀之。
张遵到了乌孙,先见了狂王,承诺要把刺杀他的魏和意、任昌二人抓回长安,斩首,期间狂王早有防备,张遵无法下手。魏和意、任昌二人出使乌孙,本来便宜行事,若是真杀了狂王,倒是大功一件,功比傅介子诛楼兰王。
为了取得狂王信任,张遵将魏和意、任昌押解回长安,副使季都与太医留在狂王身边,张翁则在赤谷城解忧公主身边。
宣帝将魏和意、任昌斩首,并将首级送到乌孙,狂王如释重负,大笑不止。
副使季都没有找到机会刺杀狂王,便和太医告辞返回长安。临行前狂王竟然率十余骑相送,而季都也有十几名
不久副使季都与太医也回到长安,。宣帝怒季都胆怯不敢杀狂王,交给廷尉府处置,最终处以宫刑。
留在解忧公主身边的,张翁更过分,对解忧严加诏问,公主只是叩头谢过,但不肯认罪,张翁见问不出口供,竟用手抓住公主头发,大骂一顿。张翁回到长安,宣帝直接下诏斩首,都不用交给廷尉府了。
乌孙的纷争并未结束,元贵靡最有实力的兄弟叫乌就屠,母亲来自匈奴。当狂王兵临赤谷城下,乌就屠悄悄率军离开,并将百姓迁往北山居住。
而狂王自汉朝派太医给他疗伤,便放松警惕,又开始狂了,到处狩猎。
公元前53年,乌就屠就在途中伏击狂王,一击必中。狂王叱咤风云一生,最后还是阴沟翻船了。
乌就屠自立为昆弥,他的母亲是匈奴人,部下匈奴系的人很多,此后竟都依附乌就屠。
这年匈奴呼速累乌厉温敦与其子左大将乌厉屈,率众数万人南降汉。汉匈对决进入关键时期,宣帝怎会容忍匈奴血统控制乌孙。乌孙控弦十八万八千八百骑,乌孙若倒向匈奴,整个西域都将不保。
于是汉朝出兵乌孙,兵力分为三个部分,层次递进,从东往西依次是辛武贤、西域都护郑吉、长罗侯常惠。
酒泉太守辛武贤在东边,七年前他曾拜破羌将军,跟随赵充国出征西羌。如今辛武贤再拜为破羌将军,领兵一万五千骑,屯兵郭煌。
西域都护郑吉坐镇中间,令西域南北两道诸国出兵,在轮台(乌垒城)附近集结五六万兵力。这是乌就屠最忌惮的,因为匈奴此刻不可能发兵来帮他。
长罗侯常惠率三校尉在西边,领三千骑兵,进驻赤谷城。
看似常惠以三千骑兵就想撬动乌孙十余万骑兵,实则乌就屠也根本没有控制所有乌孙的兵力,他不过是乌孙实力最强的一支力量。
当年解忧公主出嫁,有个侍女姓冯,嫁给了乌孙右大将,号称冯夫人。冯夫人知书达理,能说会道,便身坐锦车,手持汉节,带着谒者仆射(官职六品)竺次、期门仆射(军职六品)甘延寿去见乌就屠。
谈判很顺利,乌就屠乖乖地来到赤谷城,臣服汉朝。甘延寿这次经历很重要,为他后来西征郅支单于,打下了基础。
长罗侯常惠立元贵靡为大昆弥,有六万余户;乌就屠为小昆弥,有四万余户。此举将乌孙一分为二,此后大小昆弥互相掣肘,争夺牧场,西域都护多以调停者身份出现,乌孙的威胁彻底解除。
解忧公主年将七十,思归中原,便上书宣帝,愿乞骸骨葬汉地。宣帝心生怜悯,遂遣使往迎解忧公主回汉。解忧带孙男女三人、冯夫人回到长安,宣帝命照公主例看待,赐以田宅、奴婢,朝见仪比公主。又过两年,公主身死,享年七十岁,葬于长安,三孙遂留居中原,为其守坟墓。
公元前51年,乌孙大昆弥元贵靡去世,其子星靡嗣立为大昆弥。
小昆弥乌就屠闻讯,多次派军侵占大昆弥的草场,试探大昆弥部及西域都护的态度。
大昆弥星靡为人懦弱,他的叔叔左大将大乐长期在汉朝为质,回来后野心不小,在对抗小昆弥时不断扩张自己的领地。大昆弥部内忧外患,而西域都护郑吉也老了,有些力不从心。
公元前49年,第一任西域都护郑吉去世。郑吉是会稽人,从军为底层士卒,数次来到西域,熟悉西域各国环境与民风。公元前68年,校尉(军职四品)司马憙前往西域渠犁屯田,侍郎(官职十品)郑吉为监军。司马憙率军攻破车师国都城交河城,郑吉因功擢升为卫司马(军职五品),护鄯善以西(西域南道)。公元前60年,日逐王先贤掸率十二个小王(将领),骑兵一万二千来降。郑吉为迁为骑都尉(军职四品),封为安远侯,食邑1090户。随后郑吉兼领西域都护(官职三品),主掌西域军政,镇抚西域诸国。郑吉从底层士卒到西域封疆大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公元前48年,第二任西域都护韩宣上任前,向宣帝献策,不如顺势改立左大将大乐为大昆弥。大乐是解忧公主的儿子,星靡是孙子,都有汉室血脉。
宣帝一口拒绝了韩宣的提议,游牧民族有兄终弟及的传统,可西域诸国已经是西域都护所辖,都要随汉制,父死子继,如果规矩乱了,后患无穷。
韩宣去西域上任,宣帝派冯夫人前往乌孙调停,遣兵百骑护送。冯夫人不但是解忧公主的亲信,还有一个身份,她是乌孙右大将的夫人。冯夫人到了乌孙,右大将立刻表明态度,全力支持大昆弥星靡。于是左大将大乐立即宣布臣服自己的侄子,小昆弥那边也见好就收,不敢再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