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民居”胡氏民居:浅谈西北民居建筑特点

“民居”胡氏民居:浅谈西北民居建筑特点

时间:2023-05-21 18:45:48来源:历史百家汇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百家汇的《胡氏民居:浅谈西北民居建筑特点》,希望大家喜欢。

西北民居的建筑风格因西北地区特有的人文地理环境而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同时也一定程度反映出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胡氏古民居因其独特的形制成为西北明清民居中的典型代表,不但深刻体现了当地特色,而且为当地历史脉络、民俗风情提供了珍贵而丰富的历史资料,对研究明代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胡氏民居不仅为当地的民俗博物馆,也是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博物馆,对现代建筑具有借鉴意义。

一、西北民居建筑地域特征

民居是建筑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不仅能够深刻反映当地的历史、审美、文化,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体现,也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西北传统民居大都以传统四合院形式呈现,形制多为长条状,左右厢房的间距较窄,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建造大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依势而建,建筑的夯土或石砖墙体高大厚实,充分起到防风保暖的作用,是西北建筑的典型代表。

二、胡氏民居基本概况

(一)地理位置及功能价值

天水胡氏古民居,是由明代名臣胡来缙和其子胡忻所建造的个人住宅。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民主西路,毗邻文庙,是当前西北地区现存的明代品官府第,明代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为当地人文历史和民俗风情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就其规模来说,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十分难得的明代古民居群落,有着当前不可多得的建筑规模和建筑整体构造,细节也同样精雕细琢。

(二)建筑特点

胡氏民居属于明代品官府第,是个人住宅,属传统意义上的小师建筑,由南宅子和北宅子两处古建筑群组成。其形制受地域环境影响,虽有传统四合院的影子,但其特有的构建方式又不同于四合院。胡氏民居只有正房与倒座为人字脊结构有很大差别,厢房均采用俗称“一坡水”的天水民居构建方式,墙面多以土木为基础材料,外部立面墙则以厚实的夯土堆砌而成。

南北宅子受到明代礼制的影响,建筑布局也是等级制度森严的体现,整体结构严谨,“前堂后寝”成为品官宅第的经典建筑模式。因是官式建筑,其形制基本按传统民宅的四合院形式构建,呈三进式。进入大门后是小天井,南设照壁,东西各设一垂花门。主要庭院由四周的房间基本围合,这样的布局形式避免雨淋。

三、胡氏民居建筑艺术特点

(一)南宅子

南宅子是明清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古朴典雅,自明万历朝建成之后,正屋至今保持基本原貌。

大门以独立建筑物呈现,位于坐南朝北院落组群的东北角。进入大门首先是一个小天井,正对南墙设青砖影壁,影壁两侧分别通向东西两个院子。东西两院均为厢房,由西海棠门入,到达前院,坐南朝北的主房为明代过厅,过正厅后直达后院,前院的东厢房一侧可入书院。由书院南通道向西行,经过垂花门可进入仆院。后院的正房是宅院主人的寝房,还有东、西两厢房。后院东为仆院,水井、磨盘、马车等构成生活场景。后院东侧的绣楼为两层阁楼,一楼是生活用房和丫鬟房,二楼为闺房,是小姐起居室。

主院集中在前、后院,是南宅子建筑群的主要活动区;东院为副院,是生产区;仆院和杂院是服务区。院落整体功能布局明确、动静分明,表现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整体东区民居现为民居保护所在地,建筑种类繁多,由大小14个院落组成,古民居建筑60多座。

南宅子是天水民居的集中展示,对于我国西北地区明清古民居建筑文化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二)北宅子

北宅子为胡来缙的居所,相比南宅子,北宅子建筑结构比南宅子复杂许多,建筑体量、规模也更大,但因严重毁坏,规模远不如从前。整个建筑布局呈正方形,原为正院三进,侧面建有大小院落五个,现仅存二、三院的前后正厅与中院庭楼及厢房。东南设总门三间,门前牌坊上书“太常第”,表明主人的身份。前院正厅为明代建筑,坐北朝南,中院厅楼是一座二层楼阁式硬山建筑。中院东、西厢房为近代改建,已不见原貌。由厅楼东侧进后院。后院厅房有明初建筑的特点——崇尚古风,讲究制度,装饰朴素。

四、装饰艺术特点

(一)立柱、大门和花板装饰

当地建造者创造性地将塑佛造像的手法用在传统民居装饰中,在胡氏民居中的雕刻装饰上得以体现。

与普通民居不同的是,胡氏民居采用直柱,雀替主要起装饰作用,其雕花精致清秀。大门整体呈面阔两间的双檐悬山式建筑风格,门板主要运用浮雕手法,内容丰富,画面生动。民居雕刻艺术的升华集中展现在花板上,花板和缔环部位大多雕刻花草树木、琴棋书画等,栏杆装饰基本组件包括寻杖、立柱、禅杖、宝瓶等,寻杖扶手有一层或者两层,柱间栏板简洁素雅,多饰以梅兰竹菊。

(二)雀替、柱头和间隔空间装饰

胡氏民居的雀替主要起装饰作用,雕花细致精秀,具有明代特点,对角科、柱头科、垂带踏跺、单斗等同样施以精美装饰。与西北浑厚、凝重的建筑特色形成对比,梁头、柱头的雕花彩绘,颇有江南风格,繁复中透着清秀。

在胡氏民居修缮过程中,屋顶运用了多种工艺。明清民居在檩子、大梁结构形式上已有明显变化,主要为屋顶垂脊和太平梁变化。太平梁承重功能逐渐减弱,多了许多雕饰。天水民居在界定室内环境的同时融合了装饰技巧——多宝格与隔扇的设计与运用。

五、地域内涵

南北宅子是典型的官式建筑,一直由胡氏家族世代居住。两座宅院隔街相望,南宅子因门外临街有百年古槐,于是也叫“大槐树下”。

受五行学说的影响,宅内房屋大多坐北朝南。与地理环境有关,中国古代特有“面南文化”之说,北方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为防止冬季冷风入侵而封闭北方,为夏日凉风的引入和冬日长时间日照而通透南方。院落的大门一般位于东南方向,是整个院落的“气口”,四合院建筑坐北朝南成了最佳方位,使整个院落通透。

胡氏民居具有北方四合院规整的共性,因为冬季西北风的盛行需要建造厚重的墙体来保温。建筑整体色调以暖黄、暖灰为主,与关中民居相似,单坡屋顶,院内有的墙体开窗采光,朝外的墙体则起到防风的作用。天水虽处于大西北,但并不像西北大多数地区那样干旱少雨,夏秋季雨量充沛,所以也要充分考虑到防雨、排水。胡氏民居在两房的转角处设有一排水槽,连接两屋角的同时房檐转角之间的缝隙也被填补,而屋顶基本连贯,避免雨淋。

六、结语

民居文化长期发展形成的地域特色和长盛不衰的经典建造案例,对当地的人文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代设计更应吸取其精髓,充分运用到现代建筑规划和设计创作中。借古开今,研究经典古建筑典籍,了解中国建筑史,对古建筑修复和现代建筑设计仍具有长远影响,是创作创新的基础。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