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碑文”苏东坡轶事:巧妙化解与宰相的嫌隙

“碑文”苏东坡轶事:巧妙化解与宰相的嫌隙

时间:2023-05-02 10:36:19来源:陈艳爱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陈艳爱历史的《苏东坡轶事:巧妙化解与宰相的嫌隙》,希望大家喜欢。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任艳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文采出众,在地方上小有声名,无奈屡试不中,作为科场败将,怀才不遇之感油然而生。当时任雅州(今雅安)知州的雷简夫,闻听眉山有位苏洵,便找来他的文章《洪范论》拜读。这一读不要紧,伯乐嗅出了千里马的味道。

雷简夫与苏洵相见恨晚,立马成了好朋友。身边一个“王佐之才”,雷简夫毫不含糊,他立刻写信给上级兼老友——益州太守张方平、当时的文坛盟主欧阳修,以及枢密使韩琦,向他们推荐苏洵。张方平读了苏洵的文章,也觉得此人才华了得,连忙向欧阳修推荐。

嘉佑初年(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进京赶考。久闻其名的欧阳修终于得见苏洵之面。拜读苏洵诸多文章的欧阳修,怒赞苏洵,认为他可以与刘向、贾谊相媲美,这么一个人才绝不能错过,于是郑重向朝廷推荐。能得到文坛盟主的肯定和赏识,那绝非等闲之辈,京城就如同炸开了锅,公卿士大夫争相与之结交,一时之间,苏洵声名鹊起。

除了欧阳修,枢密使韩琦对苏洵也相当推崇,他想越级提拔苏洵,无奈上面有个一把手——宰相富弼。有众多的文坛大腕与政界名流的推荐,再加上自身的才华,苏洵入仕,甚至平步青云,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只是,获得一众好评的苏洵,却怎么也不入富弼的法眼。许多推荐信到了富弼这里就被扣下,没有了下文。富弼的答复是“姑少待之”,宰相掌握着人事大权,他说等等,那就等等吧。

等到嘉佑二年,苏轼苏辙两兄弟一起高中,“三苏”霎时间名动京师。苏洵暗想,这下富大人会有动作了吧?谁知富弼对于苏洵的事,仍是“姑少待之”,除此以外还表示,苏轼这哥俩儿的文章不咋样,如果我是主考官,绝不能让他们中榜。这下苏洵怒了,看不上我就算了,对我两个儿子也这态度?苏、富两家的梁子就此结下。

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后,苏东坡已是名满天下。1083年。富弼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入葬后,他的神道碑文还没着落。富弼的长子富绍庭为此事费了不少心思,想请一位才华横溢之人为父亲撰写神道碑文,然遍视当时文坛,非东坡莫属。可是,当年两家的梁子还在,我若张口,苏东坡不答应的话,那自己不是颜面扫地嘛?

富绍庭思来想去、犹豫不决,事情一拖就是三年,实在不能再拖,最后,富绍庭咬牙跺脚,决定豁出去了。一日,富绍庭特意去苏府登门拜访,还没落座,便对苏东坡作了个揖,结结巴巴地说:“我父亲已经过世三年,可是他的神道碑文还没写,能不能烦劳苏公执笔……”

富绍庭冒一头虚汗,心里更是七上八下,暗暗盘算着,如果苏东坡断然拒绝就立马转身走人。只是万万没想到,东坡听后“一请而诺”,泯然一笑:“这有什么难的?富公一生政绩斐然,为他撰写碑文是我的荣幸!”不久之后,一篇洋洋洒洒六千余字的碑文横空出世。

苏东坡一笑泯恩仇,他的大度,不仅令苏、富两家嫌隙全抛、前仇尽释,也为时人以及后世所称颂!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