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太后”浅谈北魏时期“立子杀母”制度实行的因素及失败的原因

“太后”浅谈北魏时期“立子杀母”制度实行的因素及失败的原因

时间:2023-04-15 10:35:35来源:美丽萌宠故事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美丽萌宠故事的《浅谈北魏时期“立子杀母”制度实行的因素及失败的原因》,希望大家喜欢。

北魏初期,为了避免后妃干政和外戚专权,实行了立子杀母制度,这一制度在北魏政权统治前期得以严格执行,然而让人纳闷的是,北魏依然是一个太后干政十分严重的朝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北魏实行立子杀母制度的深层文化因素

北魏时期推行这种看似荒诞的政策,实际并非偶然,这是因为随着皇权的加强,后宫和外戚常常利用与皇帝的特殊关系,干涉政务。

中国古代是一个男权社会,后宫参政必然导致外戚专权,而到北魏时期,由于北魏政权本身就是鲜卑民族建立的,而鲜卑民族中,女性在社会生活乃至政治生活中都拥有较高的地位,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鲜卑族脱离原始社会时间并不长,难免存在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

除此之外,北魏的政治体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北魏汉化时间比较短,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政治体系,导致皇权很容易被架空。

随着北魏政治集团的发展壮大,必须要加强皇权,因此,北魏统治者想要限制女性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最终北魏太祖拓跋珪采取了较为激进的“立子杀母”制度来完成这一政治目标。

拓跋珪选定的儿子拓跋嗣为皇位继承人,而拓跋嗣的生母是刘贵人,虽然没有被封为皇后,但是很受拓跋珪的宠爱,在后宫的地位很高,并且一直帮助拓跋珪执掌后宫事务。

然而拓跋珪还是决定将其赐死,他对拓跋嗣说:“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 不令妇人后与国政, 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 故吾远同汉武, 为长久之计。”

刘贵人被赐死后,拓跋嗣极为伤感,这也导致拓跋珪与拓跋嗣父子感情破裂,后来拓跋珪在宫廷政变中被杀,拓跋嗣被大臣扶上皇位。

尽管拓跋嗣无法接受母亲被杀的现实,并追认其为皇后,但是拓跋嗣并未终结这项制度,反而将其延续了下来,“立子杀母”便成了北魏的惯例。

二、在北魏严格执行立子杀母制度的同时,为何太后干政反而愈演愈烈?

尽管北魏统治者在防止太后干政上做了很大的努力,却依然没有多少效果。

在北魏时期,冯太后曾临朝听政,胡太后更是差点称帝,除了这两位外,还有窦太后、常太后被、高太后等几位太后干政。

北魏时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立子杀母”制度并不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政策,北魏初期在一条错误的路上走了将近上百年,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生母虽不在,但是太后却依然有

北魏实行立子杀母制度,实则是对汉朝制度的错误理解,两汉时期,虽然多有太后干政,但是却从未发生亲生母亲挟制儿子的情况,实际上,汉朝是坚决地执行“母以子为贵”的传统。

而北魏这项制度所杀的生母大多是没有什么外戚的,对皇权也不会产生影响,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皇帝继承人的生母虽然没有了,但是依然会有太后。

这一点,可以从冯太后干政的情况来看,冯太后是拓跋浚的皇后,但并非拓跋弘的生母,在拓跋弘被选为皇位继承人后,年仅12岁,其生母李贵人便被带走。

因为皇帝年幼,只能由冯太后临朝执政,冯太后一直到拓跋弘长大后才归政,然而由于拓跋弘与冯太后不和,并处死了冯太后的宠臣,冯太后便逼迫拓跋弘将皇位禅让给只有5岁的儿子拓跋宏,也就是后来有名的孝文帝,冯太后继续临朝执政。

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想把立子杀母这项制度废除了,于是便请示冯太后,但是冯太后是这项制度的受益者,并没有同意,此事只好作罢。

(二)“保太后”的出现依然能够干政

“保太后”就是皇帝保姆的意思,因为有一些皇子被确立为太子,生母被赐死后,可能会出现没人照顾的情况,因此就保姆来代替生母。

北魏时期的保姆地位异常地高,比如拓跋焘的保姆窦太后就是典型的保太后。

窦太后原本是进入宫廷服役的罪犯家属,在拓跋焘出生后,被选为拓跋焘的保姆,由于窦太后对拓跋焘的照顾,让拓跋焘在失去生母后依然能够拥有一个较好的童年,拓跋焘即位后,称其为“保太后”,后改称为“皇太后”。

除了窦太后外,还有文成帝拓跋浚的保姆常氏后来也成为“保太后”。

三、“立子杀母”制度在北魏前期严格执行,为何最终以失败告终?

由于立子杀母制度存在很多的弊端,所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最为严重的一点是,这项制度导致了北魏皇室的衰弱,这是因为,大部分的后宫嫔妃担心自己的儿子当皇帝,干脆拒绝产子,在怀孕后,还千方百计地打胎。

一旦某位皇帝英年早逝,那就容易出现绝嗣的现象,到最后,北魏皇室血脉的延续都出现了问题。

而且,有些后妃为了抢夺皇帝的抚养权,甚至变态到“杀其母,而养其子”,使得北魏时期的宫廷生活十分恐怖。

不是每个皇帝都希望自己的妻子被杀死,更没有哪个儿子希望自己的母亲被处死?尤其是在北魏政权统治后期,受儒家文化影响越来越深,才明白,一直以来实行的立子杀母制度完全就是一段弯路。

然而想要废除这项制度,也遇到了重重阻碍,最终完成这项历史性任务的是胡太后,其实胡太后也是干政的太后。

胡太后原名胡充华,出身低微,但是凭借聪明和美貌博得了宣武帝的欢心,当时后宫嫔妃怕死,都不敢生孩子,导致宣武帝一直没有子嗣。

胡充华却表示:“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也?”最后胡充华为宣武帝剩下孩子元诩。

在元诩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按照立子杀母的制度,胡充华应该被处死,但是他却躲了过去,后来更是凭借在朝堂内布置下的关系网,得以躲避起来,等到元诩皇位巩固后,胡充华被升格为皇太后,并开始临朝称制。

胡充华最终打破了这项制度,从此之后北魏政权彻底废除了这项制度,令人唏嘘的是,不久之后北魏政权就瓦解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