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晚清老照片,船妓在花船上接客,裹小脚女子摆拍,清兵演练场景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镜像馆的《晚清老照片,船妓在花船上接客,裹小脚女子摆拍,清兵演练场景》,希望大家喜欢。
一张照片,一段历史。
清朝末年,因为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逐渐形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一个世纪的内忧外患,使得当时的中国处于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状态。但与此同时,晚清时期的文化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开始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一步步探索新的文化,是革新和学习成长的时期。
西学东渐的思潮,让外来的摄影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晚清时期的老照片,今天历史镜像馆继续带你看看晚清时期一些摄影师留下的一些老照片和它们背后的故事。
这是晚清时期的广州画舫上的“船妓”和几个公子哥儿。
船妓是旧时社会在画舫上接客的女子。这种画舫又称“花船”,通常是灯火通明,俗尚豪华。明代时,以南京秦淮两岸的画舫最盛,其次是苏州,宾游络绎,画舫笙歌,四时不绝。
明代以后,文人关于船妓之记载,多见于笔记,有《板桥杂记》、《秦淮画舫录》、《画舫余谭》、《吴门画舫录》、《潮嘉风月记》等。
我们之前也讲过海上妓女咸水妹这一群体。清赵翼《檐曝杂记.广东延船》:“广州延船不下七八千,皆脂粉为生计,猝难禁也。”
这是晚清街头的乞丐,可以看到他几乎快衣不蔽体,头发凌乱,脚上连鞋子都没有。
这张照片是相馆摆拍的老照片,可以看到照片上两个女子裹着小脚,尖尖地如粽子一般,中间站着一个小孩。
裹小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习俗,又或者说是一种陋习。女孩子到了四五岁的年纪,就要用布来将双脚用力缠紧,限制双脚生长,甚至变形以达到尺寸变小的目的。裹小脚这种违抗身体自然生长规律,伤害妇女身体和意志的陋习,是一种文化糟粕。
这是晚清的街头老照片。照片中两个女子坐在一个摊档的椅子上,台阶上全是围观的人群。
这是晚清的街道老照片,有人摆摊,路人很多,男人都是留着长长的辫子。照片右侧只露出“荷包老店”四个字。
这是晚清时期的街道,人们正好奇地望向镜头。从照片中的招牌可以看到街上有卖茶叶的,卖布的。
在照片中间的是一辆鸡公车。鸡公车是晚清最为常见的人力独轮车。它的历史非常悠久,据说在诸葛亮的时代就已经有了。而在汉代,四川民间就已经频繁使用“鸡公车”,其得名就是因为形状有点像鸡公,一只硕大的轮子高高耸起,像昂扬的鸡冠,两翼是结实的木架,堆放货物,后面两只木柄,被推车人提起置于胯旁,像鸡尾。
鸡公车载人载物均可。之所以人们使用“鸡公车”,是因为它比较小巧,只有独轮,最佳行驶路线是宽不过一尺的田埂和小路,很多大的运输工具不能通过的地方,都有它的身影。
这是晚清官兵演练时的场景。
这是晚清的北京街道,我们可以看到街头有电线杆,有路灯。
1881年上半年,美国传教士狄考文收到了美国商人捐赠给文会馆的一台发电机和电灯装置,首先在文会馆内点亮了电灯,就此翻开了中国历史上电灯照明的新纪元。1882年由英国人立德禄等发起的上海电光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也就是上海电力公司的前身,之后上海就开始使用电灯。
而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皇宫就已经装上了电灯,随后电灯在紫禁城大规模使用。自皇宫用上电灯后,全国各大城市才慢慢用上了电灯。所以在很多现存的晚清老照片中,能看到街头电线杆的存在并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