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发现真相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知识巨轮的《纣王只在牧野败了一仗,为何就匆匆自尽了?殷墟考古发现真相》,希望大家喜欢。
牧野洋洋,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诗经》
商纣王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暴君,而耳熟能详的作品《封神榜》中,将残暴的纣王体现的淋漓尽致,抛开带有神话色彩的“女娲淫诗”和精怪妲己,纣王很多昏庸的行为都有相对确切的记载,他的死和商朝的灭亡是民心所向。
不过令人好奇的是,在真实的历史中纣王败的有点“太快了”,在牧野之战失败后,纣王没有继续抵抗,直接选择了自尽。
要知道牧野距离找个起码有两百公里的距离,为何纣王这么轻易的就放弃了抵抗呢。
真实的纣王
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来看,纣王虽然是一个暴君,却也有其闪光的一面。
在封建时期,君王必须要经历一个过程,也就是从神权到王权的过程,在部落时期,神权信仰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引领着部落内部的所有权力。
即使是君王,在做大事之前也必须开启仪式,询问“天”的想法。
到了夏朝和商朝,类似的情况还在延续,虽然君王明面上是天下的主人,可在很多事情上并没有直接的决定权,因此商朝中后期的各国君王一直在尝试降低神权的影响力,将权力收归到王权。
纣王同样在做这件事,这也是为何在很多传说中,纣王“刚愎自用”的原因,因为他不再听从神的旨意。
同时,纣王为了收回自己的权力,十分频繁的削弱贵族手中的权力,即使在《封神榜》当中,纣王杀死的人多半也是贵族和官员,很少乱杀平民。
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商朝很有机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可惜纣王的方向正确,做法却大错特错,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达到自己的目标,纣王选择的方式是:酷刑。
除了刚愎自用外,纣王十分“热爱生活”,痴迷享乐,因此给后人留下了“昏庸无道”的印象。
在《史记》中曾记载:“大冣乐戏于沙丘,纣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无独有偶,在《尚书》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记载:“近女色,喜淫声,不敬鬼神,荒于国政,耽于饮酒,杀害忠臣”。
可凡事都有两面性,在史书中昏庸无道的纣王也有自己优秀的一面,首先,他对平民还是十分友好的,曾下令减免赋税,收回贵族手中的徒弟分派给平民,还不断的扩充军队与外敌作战,战国颇丰。
那为何纣王还是失败了呢?
其实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点便是放任西周的成长,另一点则是得罪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贵族势力,从周朝末年诸侯国争权夺利可以看出。
贵族势力在那个阶段非常的强大,随时有可能改朝换代。
因此,纣王的失败或许并不像史书中说的那样“失去民心”,只是简单的在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中失败而已。
西周的壮大与纣王的失误
西周原本只是商朝的一个附属小国,不属于商朝本身的势力,类似于西周时期的秦国、赵国等,在纣王上位初期,西周的整体实力并不强大,完全无法引起纣王的重视。
面对纣王的命令也不敢不从,这就是为何周文王会被关押的原因,那时的西周在纣王眼里和小朋友无疑。
因此在臣子表达西周有反叛之心的时候,纣王才会回应:“小小姬昌能奈我何?”
从整体实力来看,当时的西周确实没有办法对商朝产生足够的威胁,不过纣王还是小看了西周。
随着西周的不断壮大,当纣王开始总是西周的时候,西周已经拥有了和商朝正面对抗的实力,可这也仅仅是有实力而已,那时的西周依旧不是纣王的对手。
纣王真正的失败,来源于他的兵力部署。
西周和商朝最大规模的战争是牧野之战,这也是西周和商朝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因为在牧野之战结束后纣王选择了自尽。
商朝也宣告结束,不过有心人曾发现,牧野之战中的商朝部队基本以奴隶军和守卫军为主,并不是商朝的正规部队,那么商朝的正规部队去哪里了呢?
在姬发继位成为周武王,开始对商朝正面进攻之前,纣王早已将大部队派遣到了东夷战场,不断的为商朝扩充国土面积,这种情形和秦国灭亡非常的相似。
历史上战无不胜的项羽,后来的汉高祖刘邦,其实一直都在和秦国的奴隶军作战。
除了这两个主要因素外,纣王得罪了太对贵族也是商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在没有开通科举制、察举制之前,国家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国内的贵族,纣王为了收回权力,杀掉了太多的贵族,最终这些贵族全部倒戈西周,同时为西周带去了大量的兵力和情报。
在姬发面前,商朝就像是一个赤裸裸的人,没有丝毫秘密可言。
再加上纣王的哥哥微子启投靠了姬发,商朝在不知不觉当中已经处于巨大的劣势,并最终导致了最后的失败,不过对于商朝的失败,依旧存在很多疑问。
这便是牧野之战失败后,纣王直接选择自尽的情况。
牧野地区距离朝歌起码有两百公里,按照当时的科技水平来看,牧野之战获胜的西周,想要来到朝歌起码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能做太多的准备,并且朝歌以逸待劳,完成最后的逆袭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纣王为何直接选择了放弃呢?这个疑问最后通过考古发现获得了答案。
大都无城
虽然商朝早早的灭亡,不过商朝的部分遗址还是保留了下来,这就是考古发现中的殷墟。
通过考古工作,大量学者证明了一件事,商朝在建设都城时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后续的西周同样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这就是“大都无城”。
何谓大都无城,难道是朝歌这样的大城市也没有进行内部建设,大家依旧保持着部落时期的房屋状况吗,这里的“城”其实并不是指城市建设,而是指城墙。
朝歌这个城市并没有外部的城墙,只有皇宫建设了小宫城,小宫城的规模可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别墅外加别墅外面的围墙,在战争中这种规模的围墙几乎等同于没有。
换句话说,朝歌从未考虑过遇到战争的情况,几乎处于“不设防”的状态,这也就意味着当西周大军来到朝歌后,朝歌除了在粮食辎重方面有一些优势外,无法进行防御,战争状况和平原遭遇战差不多。
虽然商朝拥有大量的军队,可这些军队还在东夷,牧野或许离朝歌不近,可起码行军速度一定会超过商朝的军队。
牧野之战失败后,纣王手里只有少部分的护卫,完全不是西周的对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纣王才选择了自杀,因为他已经没有了“翻身”的资本。
虽然历史中的纣王一直是昏君和惨无人道的代名词,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纣王的失败更多的还是战略决策的问题,他过早的进行了“削藩”。
因此了贵族势力的反扑,对西周王朝轻视的同时,还将大军派往了边疆,因此在“后院起火”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无能为力的情况。
而后世对于纣王的描写或多或少也夹杂了一些“加工”,在那个时期,贵族控制了绝大多数的权力和发言权,他们击杀纣王实为“大逆不道”,因此才会选择用抹黑纣王的方式来赋予自己“正义”的色彩,西周的获胜并不是“民心所向”,只不过是一场利益交换而已。
就拿大量商朝大臣和微子启投奔姬发来说,他们所代表的并不是平民,而是贵族集团的利益,这也是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多个诸侯国的原因,西周的建立离不开他们的帮助。
同时也离不开他们手中的军队,因此西周虽然建立,可也不是“一家独大”,需要与很多人共分天下,从这点来说,所谓西周的正义之师,不过是在贵族受到权力威胁后,与商朝贵族达成协议的“小股东”罢了。
至于这些贵族,他们才不会在意谁是“天子”,因为他只想做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统治者,享受和君王相等的地位,如果有机会代替西周天子,他们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
或许商朝的灭亡并不是改朝换代,而是让整个天下成为了分裂的局面,毕竟西周建立后,周朝王室和诸侯国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结语:
纣王早早自尽,除了大势所趋外,更多的可能是愤恨,他恨自己没有早早的解决掉西周,给了他们做大做强的机会,或许是愤恨自己将军队派遣到了边疆,让自己捉襟见肘。
如果能够复活,纣王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是加大惩罚的力度,不会再“折磨”这些贵族和姬昌,而是痛下杀手,让他们彻底失去反叛商朝的能力。
倘若当时纣王下手再狠一点,姬昌父子、微子启等人被直接杀死,商朝还是那个商朝,西周则不是那个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