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葬”江苏汉墓发现一物,实属罕见,专家:揭示墓葬的双重世界和三维空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经典沸的《江苏汉墓发现一物,实属罕见,专家:揭示墓葬的双重世界和三维空间》,希望大家喜欢。
因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人们在江苏邳州发现一处东汉时期的墓葬群;非常难得的是,由于没有受到后世的破坏,墓葬非常结构完整,这对于研究汉代葬丧习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墓葬前方,专家发现了一物,这在国内考古史上还是首次发现;专家研究表明,它揭示出汉墓的双重世界和三维空间;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大型东汉墓群位于江苏省邳州市戴庄镇山头村,占地1.3万平方米,是国内罕见大的汉代遗址;这片墓地总共建有52座墓葬;墓地周围被宽14米,深1.4米的"隍壕"所围,犹如一座城池;东汉时期的隍壕在全国还是首次被发现。
隍壕又叫兆沟,指的是陵墓外的干沟,将整个墓葬群包围;《周易·泰上六》虞注:"隍,城下沟,无水称隍,有水称池";所以与护城河不同,隍壕是没有水的,作用是将墓葬空间与外界区分开来。
更难得的是,邳州这片墓地没有受到后世建筑的叠压和破坏;这样一来,人们就看到了墓葬群当年的样子;这片墓葬中,墓道全部朝着正北方,而墓主人则是头南脚北葬在其中;很明显是一个家族的墓葬;有一样东西在以往出土的墓葬中从未见过,专家发现在每座墓前,都有一种土,叫"红烧土";古人用粗木和泥土搭建出墙体和屋顶;再用火烘烤,直至整个房屋变成红色,叫做"红烧房";这样的房屋冬暖夏凉;而红烧房倒塌后,它的原料就堆积形成"红烧土";专家还没有见过在墓葬周围有这么大面积的红烧土,它们代表什么意思呢?
专家分析,这和汉墓的"双重世界"以及"三维空间"有关;由于汉朝时期墓葬文化兴盛;有很浓厚的厚葬之风;人们"视死如生",认为灵魂不灭,在阴间也要过和阳间一样的日子,以至于墓葬像是把生前的家搬到地下;除此之外,亲人的祭祀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于是围绕墓葬,产生出"双重世界"以及"三维空间"。
双重世界里,第一重指的是墓葬内,包含封土、封土下或封土中的陪葬坑、墓穴与相关设施、葬具,接下来是墓主尸身及敛葬品、陪葬器物等;第二重指的是墓葬外部,其内容也相当丰富,大致包括与墓葬选址、合葬与袝葬、陪葬制度与习俗及其墓葬修建、墓葬或墓地保护、墓地规划和布局、亲人祭祀活动等等。
而三维空间指的是,第一,墓外面的"阳间",第二,坟墓内的"阴间";这两个空间在最初的时候是相通的;汉朝预作寿陵的现象非常普遍;逝者生前把墓葬建好并且装饰妥当;当坟墓封闭之后,墓内外两个空间才正式隔离;然而,在当时人们不愿意和亲人分开,相信逝者的灵魂一直存在;这时"祭祀活动"就应运而生;这就是三维空间中的第三个空间;它将第一、第二空间联系在一起,祭祀的时候,生者和逝者的灵魂存在于同一个空间。汉朝时期的祭祀活动也非常讲究;分为墓内祭祀和墓外祭祀;当时墓内祭祀非常盛行;在以往考古过程中,专家在古墓的墓道尽头,有发现香案等祭祀用品;于是专家分析得出结论,江苏邳州的东汉墓前发现的大量红烧土,是古人祭祀之用。
在以往考古过程中发现,先秦时期的墓葬极注重地下世界,比如著名的曾侯乙墓,它的地下宫殿豪华之极;而"红烧土"等祭祀物品的发现,标志着墓葬的内容已从重地下转向墓葬自身与墓外设施的并存和并重,综合体现出汉代墓葬的发展和演进。
【参考资料:《周易·泰上六》《后汉书》《考古与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