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为何功败垂成?其实答案藏在李严身上!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大炸烩的《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为何功败垂成?其实答案藏在李严身上!》,希望大家喜欢。
文:追风怒放(作者原创授权)
很多读者觉得,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是笔者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就差那么一口气,便要成功了。
公元231年,诸葛亮发动了第四次北伐。为何要发动第四次北伐呢?原来,曹魏那头,先前关中兵团指挥的四路伐蜀,除了司马懿的荆州兵团打了就撤之外,张郃的中原兵团,曹真的关中兵团,郭淮的陇右兵团都消耗巨大。尤其是郭淮的陇右兵团,让魏延从背后袭击,在大雨中丢失了大量的粮食。
另外诸葛亮让魏延吴懿去羌人的领地除了搞战马外,还和曹魏打经济战。诸葛亮让魏延把蜀锦、犀牛皮、井盐带到了羌人的地方,还给了羌人十分重要的东西,直百五铢铜钱。在曹魏四路伐蜀之后的那一年,诸葛亮让羌人用直百五铢铜钱疯狂的吃进曹魏陇右地区的粮食。以什么方式吃进?用直百五铢铜钱买啊。直百五铢的购买力强大,陇右地区的走私日益猖獗。诸葛亮之所以选择四月进攻陇右,就是要赶在陇右兵团六月收割冬小麦之前,破坏麦田,让陇右兵团断粮。
诸葛亮一割了陇右兵团的粮食,陇右兵团就凌乱了。还有更加凌乱的,张郃的陇右兵团打祁山堡的蜀将王平,打了两个月,虽然攻克祁山堡,但是连王平的毛都没捞着。司马懿的关中兵团更是直接让魏延砍了好几万。祁山堡之战和卤城之战,咱们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有意培养他军事上的继承人王平。
咱们再来说曹魏一方。张郃其实最担心的是,如果镇守汉中的李严出动,出平坦的陈仓道,则能切断关中兵团像陇右输送粮食的道路。蜀军的马岱如果让骑兵出褒斜道,则眉县不保。但是司马懿不听,他觉得没有可能,蜀军的目的就是陇右。
司马懿有司马懿的道理,蜀军确实没有进攻关中。但是张郃毕竟是来支援和节制司马懿的,而且他是老将,看问题的角度和司马懿不一样。司马懿要保证陇右不丢失,而张郃作为中原兵团,他要的是蜀军不能进攻大魏的任何地方。张郃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诸葛亮还真的给李严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出陈仓道截断曹魏的粮道,中计是出褒斜道骚扰曹魏,和曹魏长久对峙,下计就是祁山道被大暴雨冲毁也要把粮食运到。
史书中没有证据像《三国演义》小说中所说,李严和司马懿私通,如果真是私通,那这种作为对曹魏有利的态势应该见于《三国志》和《魏略》。而且如果李严与曹魏私通,第一可以献出汉中,第二可以拦截诸葛亮撤退归路。但是他都没有这么做。
试想,如果李严出陈仓道,或者褒斜道,进攻曹魏的关中地区,那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妥妥地完胜。那么,李严对于诸葛亮的上中下三策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
且听笔者如下解读。
第一,李严是按照诸葛亮的下策做的,他认为诸葛亮为人谨慎,从不行险,下策往祁山道向诸葛亮大军运粮是做划算的。但是,祁山道让大暴雨给冲断了好多段,有些地方形成了堰塞湖等,输送粮食极为不易。
第二,人都是有惰性的,当时陕甘地区普降暴雨,李严看往祁山道给诸葛亮输送粮草都这么难,加上李严常年在江州地区防御东吴,但因为孙刘联盟的重建,江州承平日久,李严上一次又击溃了司马懿,所以顺风仗打惯了的李严退缩了,惰性上来了。也就在心里放弃了出陈仓道和褒斜道进攻关中地区的做法。
第三,就是李严防守汉中,汉中的当地官员都以诸葛丞相为尊,有些不尊敬他。所以,李严其实在汉中有点像光杆司令。
第四,李严办事不利,又害诸葛亮全军断粮,丧失战机,加上大暴雨低气压引起的心情不好,就给诸葛亮假传后主圣旨,让诸葛亮班师。
因为,汉中文武官员李严指挥不动,而且诸葛亮断粮本来就要班师,所以诸葛亮只是给李严免官流放,并没有处斩。斩了李严有什么用,本来诸葛亮就不得不班师了。其实,仗打到那个份上,姜维,魏延,高翔,吴班,王平,杨仪,吴懿,孟琰,廖化,谁都不愿意退兵。李严假传的一道圣旨,正好让诸葛亮有退兵的台阶下。
其实反观曹魏一方,虽然司马懿和张郃有分歧矛盾,但是曹魏内部总体团结。郭淮的陇右兵团算准了羌人买空陇右地区的粮食在北边看热闹,就去把羌人抢了一通,不单抢了粮食,估计牛羊,井盐,蜀锦一并抢了。陕甘地区普降暴雨,但是因为曹魏士兵的精诚团结,不惧艰险,终于,关中平原生产的大量粮食成功地运到了陇右地区。还有司马懿比诸葛亮还要谨慎,为了以防万一,他让人破坏了褒斜道,在陈仓布置重兵。这样诸葛亮班师后,出陈仓道和褒斜道的计划也失去战机了。以至于诸葛亮五次北伐的时候,必须重新修复褒斜道。
诸葛亮北伐失利,全因为李严贻误战机。李严如果能不贻误战机,则陇右就被拿下了,关中的一部分也被拿下了。丝绸之路被打通,碾压曹魏轻而易举,只可惜,历史没有重来一次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