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洪水”华夏文明始于炎黄二帝,为百姓造福亦始于斯

“洪水”华夏文明始于炎黄二帝,为百姓造福亦始于斯

时间:2023-01-04 10:36:26来源:萧家老大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萧家老大的《华夏文明始于炎黄二帝,为百姓造福亦始于斯》,希望大家喜欢。

华夏文明始于炎黄二帝,为百姓造福亦始于斯

炎帝又称神农。是他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是他教民饲养稼穑,制陶纺织,用火熟食,使民安居;是他亲尝百草,治民百病,使民乐业。炎帝之后,黄帝统一了中国各部落,教导所有百姓播种五谷,解决民之温饱;并兴创文字,总结医理,推算历法,养蚕织帛,创作音乐,造乐器,造货币,造舟车,造弓矢,造房屋,使百姓各得所需,安居乐业,使人类文明从这里起步。因为炎黄二帝给人民造福无数,百姓们便把一些别人的发明创造也算到他们的头上了;因为他们的功德无量,在他们还在世时,百姓们己经开始为他们建祠立庙,朝夕跪拜,感念肺腑了。传至几千年后,今日之华夏儿女仍自称为炎黄子孙。

黄帝以后,又传五世,便到了尧。尧,又称尧帝、唐尧。尧是一个十分仁厚的人,件件事情都替人民打算。虽然黄帝己经确定了年,可春夏秋冬还未分配详细,每年农民布种插秧的节气没有标准,造成耕作各自为政的状况,使农民收成大受影响。尧觉得这是农民最大的问题,便派羲和等四人,去东南西北四方测量日影,在每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基础上,细分了春夏秋冬和十二个月,还确定了闰月。从此中国有了可靠的农历,农民种田的节气分得非常准确,粮食也就自然丰收了。

中国在尧的治理下,天下安定,人民安乐。当时的民谣《康衢谣》唱道:“立我烝民,莫匪尔及。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你让我们人民都有饭吃,没有一个人不把你当作行为的标准。我们什么也不用操心,只要跟着你就行了。)还有《击壤歌》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有何哉!”

就在天下安乐之时,尧帝仍怕个人的思考有限,国家的政令有错,由是,便设立一鼓,名为“敢谏之鼓”,无论何人均可击鼓上言,指责政令的失误;又设立一木,称之“诽谤之木”,无论何人都能立于木旁,批评尧的错误。尧帝就是这样用各种方法来纠正自己的失误。

唐尧伟大之处,还在于不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禅让给人民推荐出来的贤德之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禅让帝位的先河。唐尧年纪大了以后,自觉精力不济,想选接班人。他认为儿子丹朱不适合当国君,想寻找一个有德有才的人接替他来管理国家。尧找四岳长老商量,四岳推荐了舜。据说在舜之前,尧曾想把帝位让给一个叫许由的贤人,许由不肯接受,不但逃到箕山去种田,还跑到颍水去洗耳朵,说尧的俗话污染了他的耳杂。

尧接受了四岳的的推荐后,对舜作了长时间的考察和考验。他不但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还命九个儿子和舜一起工作,以便考察舜的为人。尧在位九十八年,其中让舜参政至摄政就考察了二十八年,可见尧在禅让前对舜的考察何其慎重严格。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百姓悲哀,如丧父母。”又载道:“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以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大意:尧知道儿子丹朱是不肖子,不能把天下交给他管理,于是把帝权传授给舜。传给舜,有利于天下而不利于丹朱;传给丹朱,则不利于天下,只利于丹朱。尧说:“不能以天下不利为代价,去有利于一人。”所以把天下传给舜来管理。)于是,唐尧就成了禅让天下的第一人。

舜,冀州人。曾在历山耕种,在雷泽捕渔,在河滨制陶,在寿丘作器,在负夏做贾。由于舜做事认真、公道、和气,附近的人们都愿意跟随他一起做事。而舜的父亲瞽叟,异母兄弟象和后母却总是想方设法杀害舜,但舜始终不失人子之道,兄弟之情,不与之计较。所以舜二十岁时,就以仁孝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帝选择召用。舜即帝位后,称为舜帝,又称虞舜。

就在舜接受尧帝的考察期间,舜的父母及弟弟仍然多次设计害舜,但在娥皇、女英的帮助下,舜都巧妙地逃脱了。事后,舜仍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并没有追究他们。舜的仁德宽厚让象心生惭愧,以后也就不再生事了。

舜在摄政期间,任用贤人“八恺”、“八元”,经过整顿秩序,布教五方,中国呈现出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安乐太平的和谐局面。

但是,在尧帝的后期,天下发生了滔滔洪水。尧问四岳,谁能治水?四岳推荐了鲧。尧认为鲧性格偏执,不利治水。四岳皆曰,可以一试。由是,尧用鲧治水。

到了舜在位期间,水患越来越严重了,治水成功与否就成为考验帝王治国成败的试金石。当时治水的主管仍然是鲧,鲧治水的方法是用泥土和石块筑坝,把洪水围住。舜发现了问题,提醒鲧说:“洪水就像一头猛兽,现在你只是把猛兽关在笼子里,并没有消灭它,猛兽一旦冲出笼子,后果不堪设想。”但围堵洪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方法,现在正被鲧一根筋地坚持着,并用生命向舜做了保证,舜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法子,只能仍让鲧继续治水。

就在鲧做出保证的当年,天就像被谁捅了个大窟窿一样,暴雨整整下了三个月,鲧用九年时间所筑的堤坝全部被洪水冲毁了,洪水这头猛兽真的破笼而出了,奔腾咆哮,恣意肆虐,田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垮了,无数人葬身鱼腹了。

因为治水不力,鲧被舜处死在羽山。鲧用生命为代价,告诉后世一个真理,对很多像洪水一样的东西,靠围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治水的官员被处死了,但洪水还得治理。有人向舜推荐由鲧的儿子禹来领导治水。因为禹一直跟着鲧治水,对水情很熟悉,所以是最合适的人选。禹吸取了父亲失败的教训,不再采用堵截的方法,而是依照山脉,疏通水源,采用疏导的方法来治水。在舜的臣下益和弃及各氏百姓的帮助下,禹带领治水大军跋山涉水,劈岭凿岩,栉风沐雨,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疏浚河道,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十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工作,禹把中国的九条大川疏导清楚,让它们畅通无阻地流入东海,洪水终于被治服了。禹在治水的同时,还根据山水地势,把中国划分为九州,为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奠定了基础。

对禹的治水成功,舜给予他当时最隆重的奖励,赐予玄圭。

洪水平定,人民安乐,天空出现了五彩祥云。舜作《卿云歌》颂之,歌云:“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彩云灿烂,萦回舒卷。日月光华,明亮照人。)

洪水治理好后,舜开始考虑接班人了。舜认为自己的儿子商均,德行不好,不配管理国家,便选择了己被人们称之为“大禹”为国家建立了不世功勋的禹来接替自己的帝位。舜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真正禅位的第二位帝王。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这样记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大意是,舜向上天推荐禹为帝位继承人。十七年后,舜帝崩逝。三年服丧期满,禹把帝位辞让给住在阳城的舜帝之子商均。但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拜大禹,于是,禹遂面南即天子位,国号为夏。

从诸侯们拥戴大禹而抛弃商均的行动中可以看出,人民总是拥戴那些造福于他们的人。

令人遗憾的是,禹并没有继承他的前辈禅让的好传统,真正的禅让,至禹而止。自夏伊始,国家就成了家天下。

(全文完)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