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暗堡”折戟沉沙铁未销,出土抗战文物见证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暗堡”折戟沉沙铁未销,出土抗战文物见证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时间:2023-01-03 18:45:27来源:唯物历史观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唯物历史观的《折戟沉沙铁未销,出土抗战文物见证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希望大家喜欢。

折戟沉沙铁未销,出土抗战文物见证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鉴定南京保卫战武定门城墙工事出土文物

张定胜

经公号“静逸书屋”授权转载

2017年12月22日,南京城墙管理中心在正常修复武定门南侧城墙开裂处时无意发现了80年前南京保卫战城墙重机枪暗堡工事。在这个工事遗迹里发现战死的中国守军遗骸残片及遗物(子弹、刺刀、生活用品等物)。

图1:2017年12月下旬武定门发现南京保卫战城墙暗堡的施工现场

南京城墙管理中心经过一年的整理,于2018年12月管理中心朱明娥主任和我们“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初步沟通,欲进行发掘文物鉴定。我们于2019年1月17日正式来到南京城墙管理中心解放门办公区进行仔细观察做出了鉴定结果,以下为鉴定过程。

和朱老师见面后,我们戴上手套将部分文物放于桌上。有如下物件:

(1)子弹若干(含弹壳、弹桥);

(2)剪刀一把;

(3)步枪刺刀(刀鞘残缺);

(4)私人骨质印章一枚;

(5)白色雪花膏瓶一个(无盖);

(6)金属水烟壶一个(有残缺)

(7)金属带扣一个(非铜质)。

一共7件文物。

图2:文物部分展示

笔者首先观察印章。为何说它是印章,因为它后部雕磨成了弧面,以便盖印时手部舒适,这是印章典型的做法。该私人印章周边1.2公分正方形,因笔者从事书画教育,对印章比较熟悉,认为能从印章上看到文字那是非常好的。但很遗憾印面文字已经痕迹全无,大家非常困惑。

笔者仔细从印章侧面发现了动物骨头组织纤维,所以此印为骨质。民国时期私印以骨质做为材料极多,但此印非象牙印章,可能是牛骨章,说明此印持有者社会级别不高。但为何文字全无呢?因为骨质印章不同于金属、石质印章,埋于土层里,经潮湿腐朽分化,骨质逐渐剥落,印面文字随其毁灭理所当然。如果是石质或者金属印章,那么埋在这样的军事暗堡里不动80年怎么腐朽磨损也会留下文字残缺线条的,如考古秦汉、魏晋时期墓穴里的印章皆是如此,甚至擦洗后文字相当清晰。而骨质上刻就的细微文字线条是经不起土层雨水酸碱长期腐蚀的。那又为何不用石质或者金属印呢?因为石质印章掉地易碎,金属印章虽掉地不碎,但分量重于骨质印章,携带身上不方便,且印章金属四角装于衣袋中极易磨损衣物,使得印章还容易脱落遗失,骨质做印章介于石质与金属印章之间,不重不轻,携带便利。唯一缺憾就是容易腐蚀剥落文字。

图3:印章鉴别侧面

图4:印章鉴定正面

图5:笔者仔细观察印章时

第二,笔者开始对白色雪花膏瓶拿起观察,发现底部有“白雪”楷书凸字两个,笔者判断为该雪花膏品牌无误。

图6:雪花膏瓶底部

第三个拿起步枪刺刀,该步枪刺刀基本完好,刃长38公分,连刀鞘应为52公分。刀鞘只残留部分。因步枪不在,从枪刺看不是日军三八刺刀,很像德式毛瑟M1924型步枪刺刀(子弹口径7.92毫米),也可能是1935年河南巩县仿制的国产步枪。巩县兵工厂仿制的步枪是加长刺刀长度,达575.5毫米,以对抗日军“三八步刺”,后以蒋委员长名字定为“中正式制式步枪”发放各部队使用。虽然刺刀并不须要很精密的技术,普通铁匠都可以打造。但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是,刺刀在中国的生产和枪械一样发展的非常缓慢。汉阳兵工厂在建厂十年中,生产130726支各式枪支,却只生产了2310把刺刀。在军阀时代至抗战之前,更是大量向欧洲列强购入了各式刺刀。而中国自制的刺刀主要是供汉阳造和各式土洋毛瑟步枪使用。汉阳造的刺刀为单刃,长度及造型类似日本的明治三十年式。中正式和其他毛瑟步枪的刺刀,刀刃形状则有英式1907年式和比利时1924年式两大类。从这柄出土刺刀看,是德式毛瑟系列刺刀无疑(刀把可看出)。

图7:德式毛瑟步枪

图8:国军中央军校学生列队。红箭头处为国军使用德式毛瑟系列步枪。一般军校及国军抗战前夕第一批调整步兵师步枪装备大都是进口德国、捷克制造的毛瑟系列步枪

图9:毛瑟步枪刺刀把,武定门暗堡出土刺刀刀把与此吻合

图10:仿制德式M-24毛瑟79步枪的“中正式步枪”刺刀长度加长为57.55公分,而武定门出土这把刺刀整体总长度,含刀把才为52公分,短了5公分,说明武定门出土刺刀和步枪为进口M-24毛瑟步枪。符合中央军第一批德械调整师所属武器装备(武定门南京保卫战时为中央军第88师防御)。

图11:注意刺刀大部分未开刃,只是前部略开刃。至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作战以炮兵、装甲兵取代肉搏战,故而刺刀拼杀在中国及日本两国中还是比较看重。故而“入乡随俗”仿制该枪时刺刀也必须加长了。这把刺刀根据测量尺寸看,应该是欧洲原厂的原配刺刀。

该刺刀为下开刃式,刃长为刀身1/4,前部开刃,便于突刺而非削切,符合战时刺刀开刃做法(军用制式刺刀不是全部开刃)。该刺刀有烤蓝过,刀身发黑,似有焚烧过火过。

紧接着第四步,笔者开始观察锈蚀的剪刀。城墙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询问,为何暗堡里会有剪刀,这剪刀出现会不会不是此暗堡之物?笔者认为应该还是的。暗堡里面的空间可安排4人操作是没问题的,人的生活物品当然具备。比如剪指甲、再如暗堡是作战场所,战时受伤人员捆扎伤口的卫生带、以及因城墙暗堡无电灯可供,夜晚为防止暗堡内马灯亮光被敌人从外发现以暴露军事工事位置遭到攻击,必须悬挂遮光毛毯,那么一些布条的撕剪也是需要的,等等剪刀是必需品之一。

图12:黄圈内就是暗堡出土的剪刀

图13:笔者寻研南京城墙抗战前修建的南京城西华严岗城墙暗堡。可做参考

图14:暗堡内部。暗堡是由城墙顶部直接向下挖掘到城墙夯土层里,掏空土石方,灌注混凝土成为暗堡垒。其过道只有1米宽,只能容一人通行

图15:内部机枪室最多可容纳4人,设重机枪一挺,有放置机枪的水泥座台一个,作战室面积为3.8平米。只有一个射击口,在射击口正上方有一个出气孔,孔径14公分,直通城墙顶部,此通气孔作用一是,给狭小空间更换新鲜空气,二是,因作战室过小,机枪持续射击产生的烟雾无法排除,此孔可排出部分硝烟。笔者是冬季进入都感呼吸不畅,如遇春夏季在此暗堡里,那是非常不舒适的。所以城墙暗堡工事是个环境极差的空间

大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鉴定讨论了半个多小时。剩下开始鉴定这个特别的水烟壶或者叫水烟袋,壶更准确些。水烟壶的作用就是吸烟通过金属壶中的水将烟草中有害物质过滤大部分,使得吸入的烟草味更醇香。清末慈禧太后就有此嗜好,由此官民吸食水烟盛行全国。今天看到的这个物件同样是金属的,是锡铜合金制作而成有点分量。做工不算精致很普通,非达官贵人所用。虽有残损,但基本可见其典型中国传统水烟器具器具形状。在民国时期水烟壶也是非常盛行的,一般抽水烟者都为岁数较大的人。

图16:笔者在鉴定水烟壶的使用方法

图17:水烟壶旧照

第六步开始观察金属带扣,此带扣非铜质,所以锈蚀了。从尺寸大小看非腰间皮带扣,因为过小不符合当时军人皮带装束(只有4公分)。也非钢盔带扣,因为太大,影响脸部活动。也不是水壶带扣,那就更大了。笔者先认为是枪械带扣,如步枪或者机枪,带子断裂后留在暗堡里了,也可能是医药箱带扣,这个宽度正好。但事后考虑不是,因为枪械或者医药箱带扣上是很少有别扣固定的,大都是活套上下收缩的。这个上面有别扣,说明需要固定,那么笔者根据前面鉴定的印章、水烟壶、雪花膏判断为当年国军军官的斜挎武装带带扣(如下图),其尺寸和行状(方形)与国军武装带吻合。这个也反证了印章、水烟壶等不是士兵所拥有,这前后呼应对证是极其合适的。这也是我经过逻辑推测武装带扣可能性达90%,100%是不是这样,现在已经无法准确定格了。

图18:南京保卫战武定门暗堡牺牲守军带扣4X4.5公分,有别扣

图19:抗战时期国军上等兵装备。帆布斜挎包布带带扣是没有别扣的

图20:国军高级将领张治中将军(陆军二级上将),拍摄于1937年8月上海战场。请注意他的武装带扣形状及别扣

图21:抗战时期国军中下级军官武装带带扣形状(红圈处)

最后笔者是看了子弹和弹壳。因为我们在紫金山发现很多这样的南京保卫战国军使用的子弹有点经验。笔者发现弹壳底部大都是带有英文字母“H”字样,说明是济南兵工厂生产子弹。

图22:济南兵工厂(30兵工厂)1937年11月被日军占领

就在笔者仔细询问其中一枚标有似“42”字样子弹时,朱老师说这42何意?凭我们接触的南京保卫战战场子弹看,有“42”字样的子弹确实没有见过。一般这些数字都是年份,比如进口子弹标“33”就是1933年出产的,或者国产标“25”就是表示“民国二十五年造”即1936年生产。如果是这样的42岂不是1942年生产,这是不可能的数字年份,南京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最多标“37”或者“26(民国二十六1年)”可以理解的。所以笔者为了证明不是“1942年”的子弹,开始用小刀轻轻刮削底部,果然刮出“12”字样,大家也一致认可。再继续刮削又出现“P131”“S”“37”字样。笔者根据以往经验解读应该是德国造7.92毫米子弹,“P131”德国马格德堡市的波尔特兵工厂的德文名称第一个字母缩写,131是某批次代码;“37”是1937年(西方不用我国传统纪年式);“S”为尖头弹;“12”应该为12月份生产。但疑惑来了,南京保卫战是1937年12月份就打了,这个子弹假如确认是德国波尔特兵工厂造,那么从欧洲海运到亚洲中国至少2个月,如果是12月德国生产的,就是飞机飞送也过不来的,何况1937年德国是不可能用飞机向中国运输武器的。再者1937年12月上海基本被日本占领,港口不可能停靠支援抗日的军用物资船舶,即使从广东、越南港口上岸,12月也到不了南京。这个问题把笔者鉴定思路给一时难住了。

为此笔者很快求助江西九江抗战战场遗物探索资深专家——李勇先生,经过拍图给李先生确认,他很负责,也很严谨地告知笔者就是“1937年12月生产”无疑。这回笔者开始快速头脑搜索,突然想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有资料显示,1936年南京丁家桥“陆军交通辎重兵学校”战车营曾有请求国民政府财政部速购4年内英国“威克斯”战车所用炮弹及重要磨损零部件的资料。而德国在1934年8月与中国签订“合步楼条约”进行两国易货贸易,我国以大量军用矿产及农产品和德国进行军事物资交易。到1937年11月“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建立,因此同盟国之一日本对德国施加压力,要德国断绝与中国的易货贸易,德国为了他们国家整体利益考虑,已经开始倾向于日本。中国和德国虽未撕破脸皮,但两国关系缝隙加大。当时中国军事部队大量装备德国武器,在未闹僵前,提前要求德国兵工厂预支军用物资是完全可能的事。也就是1937年1月,可以预先生产1937年12月份的军用物资,但为了便于结算明晰,所到实际物资按照提前生产产品出厂月份打印。英国不是法西斯同盟,中国政府在1936年5月都考虑因战争一开,就会带来运输困难、政治制约等因素,所以要求提前预支订货数量的到达(实际该军用物资到达为第二年4月上海交货的),对待德国更是应该如此运作无疑。所以我们能在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期间看到这样稀少的德国预支弹药,也就可以理解了。不过这是我们“寻研团”第一次以战场作战实物来证明历史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历史的研究如果只是文字资料的照搬,而没有实物论证,冰冷的文字资料再属实也是缺乏应有的活力,历史将是凝固的。

图23:武定门暗堡发掘的德国造子弹

图24、图25:1936年4月南京“陆军交辎学校”战车营彭克仁营长向政府提前追加英式“威克斯坦克”弹药及零部件“二档馆”文件。

7件物件仅是鉴定为南京保卫战文物是不够的,笔者开始解读它们之间的关联,按照逻辑推测式还原当时这些物件的历史原貌。从这些物件看,这些东西应该是一个下级军官所用(遗骸也应该是他),第一,私人印章。能用私印的都是读过书有一定文化之人,文盲不可能用。而在此只有军官才有可能,至少连、排长,上尉、中尉军衔,可能更高如少校营长。第一证明他是个军官。其次雪花膏使用给人第一感觉好像是女人之物,其实不然,1937年的冬季一个国军下级军官在寒风凛冽的城墙上守卫,为了保护脸部的冻伤,擦些雪花膏理所当然。而能擦雪花膏的人,必是平时很会注意保养的。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士兵大都是文盲,这个能证明他不是普通士兵。第三,能使用水烟壶的说明他岁数不小,是个受着传统影响较深的军官,否则为了新潮和便利可以吸卷烟。第四,带扣。如上所述带扣宽度尺寸,这个又可反证他是军官,那时军官都斜挂武装带(如图),是军官的话又再倒过来证明笔者的推测是武装带的可能性。

子弹是济南兵工厂及德国造,又在城墙暗堡里发现,绝对证明不是日军所用。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时是中央军德械装备(部分装备)的第88师防御此地。德械88师使用德国造子弹太正常不过了。

笔者对此暗堡精心研究发现。在1948年“南京城防工事现状示意图”可知,当时南京市府将整个南京城墙工事都一一调查标上号码,这里标注为“第46号暗堡”,并特意说明“损坏无遗”(见下图),说明到1948年这个暗堡已经坍塌“无遗”就是没有外部形状了,已无修复之可能。正因为这个“损坏无遗”才在1948年没有得到当时政府去花力气修复,使得1937年作战时被破坏的暗堡里面留存的弹药、遗骸等物得以保存,又经过几十年的继续风雨洗刷,自然的、人为的破坏,将此“第46号暗堡”彻底掩埋了,一直待到201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整整80周年之时刻昭然而出,好似牺牲的英烈在此困苦80年要以如此方式告知天下,80年前南京没有屈服过,我们为民族生存而死即使80年后的今天你们后人也不能忘记!

武定门南京保卫战概况: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时,攻打这里的日军为第3师团第68联队(联队长鹰森孝大佐1888年——1968年)。此区域城墙上守军为国军第88师补充旅。12月12日晚9时,日军第68联队经过与守军87师第259旅激战,突破东南方向大校场军用机场打到武定门城外军火库火药厂(今宏光机械厂)。以第二大队为攻击武定门主攻部队,第一大队为二线部队,又借助日军120毫米榴弹炮一个大队及100毫米加农炮一个中队开始向武定门城墙猛烈攻击。城上守军为中央军孙元良第88师一部,城下为中央军87师易安华第259旅一部。日军除了68联队参战,第114师团150联队也同时由正南协助攻击。中日军队由雨花门至武定门展开城破前的最后的厮杀!战斗至12月13日上午八时,68联队由此攻上武定门城墙,沿着城墙向北又占领了通济门。

图26:日军68联队鹰森孝联队长于上海

图27:鹰森孝联队12月14日进入南京

图28:笔者2015年5月与南京城墙管理中心进行“南京城墙抗战遗迹课题研究”到达武定门、雨花门间发现城墙条石上炮弹爆炸弹坑。这里除了1937年12月发生过战斗,自古至今没有任何记录这里有过激战、所以弹坑必是1937年日军攻城所为。

图29: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拍摄于中华门、雨花门段城墙之上中国守军工事纪录片截图。此为中华门西侧城墙暗堡工事入口,暗堡入口门楣上似有暗堡编号。以此可推见武定门暗堡基本如此。

图30:当时不仅有暗堡工事,还有在城墙上开挖的战壕简易工事(一)

图31:此为近处,此战壕为直接在城墙顶部挖掘壕沟,在垛口处敲掉城砖即可向城外射击,一般为单兵使用(二)

图32:城墙遭到炸弹破坏后炸塌的工事

图33:南京城西华严岗城墙顶部暗堡入口与上图中华门西侧暗堡入口规制基本一样

涂4:抗战时期国军在暗堡作战。可参考南京武定门城墙暗堡工事外部伪装

图35:抗战时期国军在钢筋混凝土暗堡里的重机枪工事,此重机枪为捷克ZB_37型7.92毫米重机枪。可见重机枪枪架支撑在碉堡凹槽处

图36:南京保卫战后的雨花门拐角(雨花门已经修复,作战时被日军炸塌)。可见1948年南京城防工事标注的“第47、48号”城墙暗堡。这两在城墙拐角设立的暗堡,为防止城墙一边死角的观察和射击,必须紧挨着开设2个呈90度夹角的射击口。在“47号暗堡”下可见炮击大洞一个,城墙上垛口基本摧毁。证明1937年12月12日,日军榴弹炮、加农炮射击过这里,弹着点方向也是符合资料,证实了资料中所说炮兵曾支援过步兵第68联队攻击过城墙(炮击由东南飞机场射过来)。由此可推测北侧不远处“第46号”同样遭到炮击损坏

图37:这张图同样位置,但拍摄时间略后。垛口损坏状态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此照与上图拍摄时间差距不超8年。因为“47号暗堡”大洞被修复了,这张照片可见隐约看见武定门,以及“46号暗堡”大致位置。笔者为了说明示意了1937年当时双方作战状态。以上两图取自南京出版社出版的《南京城墙一瞬间》画册

图38:从武定门暗堡出土大量射击后留下的弹壳及为击发的子弹看,这个暗堡当时进行了激烈的长时间抵抗,故而遭到攻城日军炮击以致损坏。此为2017年12月出土的守军使用过的子弹。

图39:1948年南京城墙工事调查图,明确标注武定门南侧工事为城墙“第46号工事”以及雨花门拐角的“47、48号暗堡”

图40:该图标注明“46号,暂不修理”,说明1948年时已经损毁严重,但可见形,进行维修有一定难度所以暂时不修,后不久解放,该暗堡随时间推移加快损坏,最终完全塌陷被掩埋了

图41:今天卫星图对应1948年工事调查及2017年12月发现地示意位置。该暗堡当年是控制武定门城门外公路以及防止敌人强渡护城河攻城所建立的

图42:日军第3师团第68联队第2大队上等兵水谷清司回忆录记载他当年如何参加攻打南京武定门作战(水谷1916年出生),此资料为日本松冈环女士编著的《南京战---寻找被封闭的记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第203页。从水谷回忆中看出,日军为了攻城提及是有支援的,否则上不去城墙,城墙上下都有守军,证明了武定门守军是进行了顽强抵抗的

今天笔者代表“南京保卫战战迹寻研团”应邀到达南京城墙管理中心,进行对1937年12月发生的南京保卫战武定门城墙战场文物发掘后之考证鉴定就到此结束。在此感谢南京城墙管理中心对“寻研团”的信任,也同时希望城墙管理中心在今后的修复南京现有城墙抗战军事工事时,对抗战文物保护更加完善,感谢管理中心朱明娥主任以及夏慧助理等同志的热情周到的接待。

图43:笔者(左三)与朱老师(左二)及夏助理(左一)工作人员合影

图44:笔者与朱老师鉴定结束于解放门城墙前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