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驳壳枪”山东退休老人私藏双枪被举报,民警上门收缴,他淡定出示持枪证明

“驳壳枪”山东退休老人私藏双枪被举报,民警上门收缴,他淡定出示持枪证明

时间:2022-12-31 11:45:47来源:祁勇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祁勇的《山东退休老人私藏双枪被举报,民警上门收缴,他淡定出示持枪证明》,希望大家喜欢。

1996年,山东济南市莱芜区自来水公司退休老干部滕西远的平静生活,被一个匿名电话打破。因为有人向当地公安局举报他私藏枪支。

当时,全国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禁枪”活动,这是建国后最严的一次。

收到举报后的公安局民警,第一时间派人上门,找到71岁的滕西远老人的家。

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年轻时候的滕西远,上过战场,杀过敌,是一名获过多枚勋章,值得尊敬的退役老兵。

即便如此,按照有关规定他并没有私藏枪支的权利。可当有关人员要没收他的枪支时,他依然拒绝,“这是栗裕大将给我的纪念品。”

腾西远

说罢,滕西远还掏出一张特殊的“持枪证”。那是1982时,解放军某部特别给他出具的持枪证。见到此证后,当地公安局便放弃了收缴老人双枪的想法。

实际上,栗煜将军早就在1981年出台《枪支管理办法》时,将其本人的枪上交了。那凭什么这位老人的双枪不用上交呢?

原来,滕西远老人手中的这两把枪,并非普通的军用武器,而是于他而言比黄金还宝贵的“功勋章”。

好个“腾黑子”

1925年,滕西远出生在莱芜区一个贫困家庭。他出生的年代极其混乱。父母因故早亡,留下他们五兄弟(他排老三),独自在兵荒马乱中讨生活。

后来日本入侵东北,他的家乡遭此劫难。他的叔叔和堂哥就是因为反抗日军,才被残害。他的大哥二哥先后参军,受他们影响,他了解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老百姓出头的。

13岁的滕西远,看着民不聊生的一切,想起被害的亲人,让他迫切想加入八路军游击队,杀敌报仇,为国为民。

他年龄小、个子矮,但人机灵又敏捷,是个搜集情报的好手。因为他长得黑,被大家起了个外号“滕黑子”。

一次动员大会上,莱芜区党组织负责人刘子政说,“你们知道怎么区分英雄和狗熊吗?我认为谁敢砍下鬼子的头,谁就是英雄。”台下的滕西远听了,下决心要当英雄。

而此时的他,仅有的武器是一把不足20厘米长的匕首。

1940年的一天,日军对莱芜地区的抗日力量发起围剿,滕西远恰巧跟两名战友外出执行任务。途中他们遭遇日军埋伏,随即躲到附近村庄。

躲藏时遇到一个落单的日本鬼子。三人互打眼色,准备擒下他。滕西远躲在猪棚上,猛地发力,从高处一跃而下把那个日军扑倒,其他两人也顺势扑上去,合力将其制服。

面对鬼子,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滕西远当即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割下其首级。这之后,就开始有人称呼他为“英雄”了。

老兵接受采访时,依旧很激动

不久后,为了保护根据地,八路军山东纵队与日军在杨家衡一带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大战,史称“杨家衡战斗”。

当时日军、伪军计划对莱芜东部进行“扫荡”。

司令员廖容标负责指挥。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不能硬碰硬,我军决定在此打一场伏击战,先让地方武装和民兵诱敌深入,再逐一痛打。计划成功,敌人很快进入伏击区。

滕西远作战时喜欢动脑筋,他看到日军的旗手很显眼,心想这应该是为了稳定军心的。所谓“擒贼先擒王”,干掉旗手或许能挫其锐气,让敌军自乱阵脚。

滕西远当即锁定目标,抬手一枪放倒日军旗手,然后迅速隐蔽起来,继续瞄准下一个旗手。

果然,当他击倒日军的旗手后,日军顿时乱了阵脚,随即对向八路军的阵地发起更猛烈地攻击。

冲锋的八路军战士

面对更疯狂的鬼子,我军战士打得异常艰难。滕西远曾在回忆时提及,当时有个排长,子弹打没了,就用枪托与敌人肉搏,最后枪托子都被他打烂了,他凭借枪托砸死了6个鬼子,不幸的是这个排长最后中弹牺牲了。

战斗越来越激烈,八路军的子弹原本就不多,到最后只能肉搏。

当时一个鬼子拿着东洋刀冲到滕西远跟前,鬼子把东洋刀一抽,接着一个垫步,向他刺来。

这一刀捅中了滕西远的腋下,刀尖穿身而过,腾西远忍着剧痛,往前挺身,一发狠,拿着刺刀就向鬼子心口猛刺过去,最后成功反杀了这名鬼子。

最终,杨家横一战耗时1天,杀伤200多名敌人,还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老人采访画面

战斗结束后,滕西远因为表现突出,荣立一等功。廖容标司令员奖励了他一把驳壳枪,并在表彰大会上当众称赞他,“好你个滕黑子,干得漂亮。”

就这样,15岁的滕西远,因为英勇杀敌,获得了人生中第一把重要的武器——驳壳枪。

双枪腾黑子

抗日战争结束,滕西远原本以为可以回家务农了,谁知不久后内战又爆发了。滕西远回家的事就此搁浅了。

在抗日战争中,滕西远因表现英勇,能力突出。所以在改编军队的时候,上级提拔了他,让他担任华东野战军七纵队某部炮兵连连长。

一天,滕西远带着1个战士去前线查哨时,发现敌情有变动。他用望远镜观察到大约有200人正在逼近。他怀疑对方想用这股人做“尖刀”,来一波突击战。

毕竟是打头阵,这股敌人的武器装备齐全且精良,他们有炮有马有机枪。再看看自己和身边的战友,就只有三颗手榴弹,和一支步枪、一支手枪。

以2敌200,战友很紧张,“来这么多人,我俩怎么办?”

面对强敌,滕西远还是比较镇定的,“别慌,我有办法。诸葛亮的空城计听说过吗?我们今天就演一出空城计。”随后,滕西远往靠近的敌人丢了一颗手榴弹,同时鸣枪示警。

对方懵了,难道自己出师不利,已经被包围了。不明情况的他们,一下子不敢轻举妄动。

滕西远见状,立马冲敌人大喊,“你们被包围了,缴枪不杀,解放军优待俘虏,放下你们的武器。”

对方被吓得一愣一愣的,以为自己真的陷入埋伏圈,摸不清楚状况的他们,决定按兵不动。而滕西远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兵贵神速,等对方反应过来的时候,我方大部队收到信号赶来已经将他们包围了,兵不血刃解决了战斗,并顺藤摸瓜,粉碎了对方的这次偷袭行动。

滕西远又一次一战成名,再次荣立一等功。粟裕将军称赞他是“孤胆英雄”,还亲手奖励了他一把驳壳枪。

这是他的第二把驳壳枪。他因此被大家称为“双枪滕黑子”。

粟裕大将

要知道,当时驳壳枪在我军非常稀少,别说连长,就是营长也不见得有这枪。而滕西远有两把,可见他的厉害之处。

此后,滕西远参加的大小战斗有几十次。每每提及“双枪滕黑子”,战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事了拂衣去

内战结束,新中国成立,百姓终于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滕西远估摸着这下可以复员了吧,可惜老米开始闹事。就这样,滕西远又加入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抗美援朝。

1953年,滕西远所在部队接到任务,前往马坪里地区作战。然而部队走到一半,一辆敌军坦克挡住了去路。这是一条窄路,绕道而行势必耽误时间,赶不到作战地点,完成不了作战任务。

想要完成任务,只有一个办法——炸坦克。

没人命令滕西远,但他还是决定自己去炸坦克。出发时,他嘱托战友,“要是我死了,帮我给家里捎个信儿。”

好在有惊无险,滕西远顺利将炸药包引爆,他也成了志愿军爆破英雄。

事后,彭德怀得知此事夸赞道,“滕黑子能当指战员,也能当战斗员。”

朝鲜战争结束,滕西远终于如愿复员。

复原后的滕西远,本来可以享受很好的待遇,但他选择了听从组织安排。

滕西远先后在北京、河南任职,直到1963年才转业回到老家莱芜。此后一直在老家工作。

回到老家的滕西远,选择低调做事,一切从基层做起。

老人的精神头很好

他管过公交车,也在自来水厂上过班,还去莱芙城建局任过职。那时候的城市街道,从这头可以看到那头,为了城市建设,搞好绿化,他和其他人一起,在街道上,把树一颗一颗地种上去。

滕西远曾在接受采访时感叹,“现在树长大了,我也老了。”

尽管这些工作工资并不高,甚至有些还很辛苦,但他却毫不在意。他经常教育子女要艰苦朴素,尤其是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深藏功与名

滕西远复员时,按理说应该把武器交还给部队,但他的情况比较特殊。这两把驳壳枪跟随他多年,其中一把还是粟裕将军奖给他的,他希望能自己保管留念,上级仔细考虑一番后同意了。

退休后的滕西远,隐瞒了自己曾经的所有功绩,平淡的生活着。

每当有人问他战场上的事,他总是一笑而过。哪怕子女好奇地问他的经历,他也从不多说。

只是,他经常会拿着一块红布擦拭那把匕首和那两把驳壳枪,然后静静地坐一个下午,不让任何人打扰他。

老人在细心的擦拭手枪

这期间,国家先后出台过枪支管理法。不知道他事迹的人,看到他拿枪,时间久了多少会有说法。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1982年,滕西远找到原来的部队,请求部队给他开具持枪证明。鉴于这两把枪在滕西远心中的意义非同凡响,部队同意了他的请求。

老人的持枪证明

但总有些不明真相的人,听说滕西远家里有两把驳壳枪,竟怀疑他过去是土匪,把他举报了。这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直到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每个人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一伟大时刻,滕西远也不例外。

他将那两把心爱的驳壳枪,捐献给了莱芜当地的革命纪念馆,让其进行展览,供游客参观。

他说,“当初我留着双枪,是想有一天能继续替国家上战场杀敌。如今国泰民安,已经不需要了。”

滕西远之所以把枪捐出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希望子孙后代看到这些物品,能懂得当初先辈们的努力与牺牲,并学会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

可敬的人

13岁参军,28岁复员,15年的军旅生涯,让滕西远经历了三次重大战争,他先后负重伤5次,其中额头里的弹片直到晚年才成功取出。

这期间他英勇无比,无所畏惧。曾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三次,所获功勋章无数。堪称一代传奇,令人敬佩不已。

在我们国家,曾经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和滕西远一般,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当国家强大了,大家都过上安稳日子时,他们深藏功与名,退出舞台中央,把舞台让给更多对祖国有贡献的年轻人。

比如百岁抗战老兵银金花,虽是女儿之身,但她英勇无比丝毫不输男儿。她那遍布刀疤枪伤的右臂就是最好的证明。和平年代到来后,她不邀功,不声张,和自己的丈夫回到老家过平淡的生活。

银金花老人

又比如91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蒋诚,他曾一人消灭400名敌军,却在退伍后隐姓埋名,不求荣耀。

这样的人还有太多太多。

谨以此文向他们致敬,致敬他们为了祖国的和平,献出的青春、热血和生命,现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文:张七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