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滇西北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新华社的《滇西北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希望大家喜欢。
滇西北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取得阶段性成果
记者近日了解到,考古人员在滇西北地区发现的一系列重要的古人类活动线索,初步揭示了该地区在旧石器时代考古方面的潜力,为今后开展持续性、深入性考古调查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滇西北地区2022年度调查发现的旧石器地点分布图。
在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支持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组成的联合科考队,2022年7月至11月在地处滇西北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开展了对古人类、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工作。
联合科考队成员、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阮齐军介绍,此次在大理州宾川县进行的系统考察,共发现旧石器遗址30余处,采集有代表性的石制品标本400多件。
宾川盆地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阮齐军说,这些标本总体表现出明显的基纳型修理特征。基纳型修理技术是欧洲旧石器中期遗址中出现的一种特殊修理类型,在宾川盆地发现的此类技术,为追溯基纳型修理技术在中国境内的时空分布范围,以及探索早期人群跨区域迁徙、扩散和文化交流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区周边和小中甸镇进行的调查共发现30余处旧石器地点,部分地点采集的石制品较为丰富,分为细小型的石制品和表现出阿舍利技术因素的大型手斧类工具。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李浩介绍,香格里拉手斧遗存的发现,为探讨阿舍利技术在青藏高原的传播、扩散,以及阿舍利技术人群在高原高寒缺氧环境下的适应生存策略提供了新的、极为重要的材料。此外,上述不同技术类型的发现,很可能指示了滇西北地区旧石器时代人群构成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区域内文化发展的相对连续性。
香格里拉地区调查发现的石制品。
迪庆州德钦县和维西县的调查,主要集中在洞穴遗址。维西县各洛洞是此次调查的重要发现之一。通过对各洛洞遗址地层的初步勘探,在厚约2米的文化层中均有石制品的发现。阮齐军说,进一步的考古发掘工作,有望揭示古人类在该洞穴的活动历史以及生存适应策略等重要信息。
在若干洞穴的调查中,联合科考队对德钦县拖顶乡白升村的岩画遗存进行复查后发现,这些岩画的内容以野生动物形象为主,对于了解史前人类的艺术创作和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严勇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