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说说宋式大木构中的“阑额”是什么?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百家汇的《说说宋式大木构中的“阑额”是什么?》,希望大家喜欢。
阑额是大木构的一种构件,用于檐柱之间的横向联系,是为了把檐下的柱子联系在一起而来,此为典型的宋式叫法,清代工匠给它取了个新的名字,叫“额枋”。
北宋《营造法式》规定:阑额高度,是单材的一倍,也就是三十分,厚度为二十分,长度至两柱的柱中心。
阑额出现的历史很早,最早是什么时候不得而知,可能至少在汉代。从北魏石刻来看,当时阑额是由柱上座斗横出,后来越降越低,至唐代降至柱间,当时还没有底下的普拍枋承托。
辽代,才见到“阑额”在角柱部分出头的做法,到清代就丰富的多了,各种装饰轮番上,清代古建的“霸王拳”就是一个例子。
简单看:阑额的发展史越来越厚的,早年间较窄,明清后较厚,到清代甚至有接近方形的实例。
让我们呵护好传统建筑,小心翼翼地爱护保管,传承有序,每一次的修缮都留下详细记录。让它的每一段故事,都成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