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水城”卓筒井是中国古代手工制盐的活化石

“水城”卓筒井是中国古代手工制盐的活化石

时间:2022-11-29 10:39:01来源:封面新闻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封面新闻的《卓筒井是中国古代手工制盐的活化石》,希望大家喜欢。

四川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水城:

卓筒井是中国古代手工制盐的活化石

李水城教授作主题演讲。

11月25日,成渝文旅发展交流活动暨“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颁奖典礼在遂宁大英举行,四川大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水城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李水城教授是中国盐业考古首屈一指的专家,从事盐业考古工作二十余年。他介绍,秦蜀郡守李冰到了四川以后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四川盆地能成为天府之国,除了它优厚的农业资源和地理资源,盐业也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凿出小口径盐井 冲击钻技术是中国第五大发明

成渝地区是中国盐业开采历史最早的地区,在三峡地区有至今4500年到3750年间的制盐产业,也有进入商周之后的重要遗址,比如重庆忠县的中坝遗址。如今人们看到的盐井基本上都是大口井,从汉代到唐代,盐业开采都是口部比较大的盐井,主要原因是当时技术的制约,人们只能开采一些浅层的地下卤水。“到了宋代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人们在大英地区凿出了小口径的卓筒井。这种小口井的开凿与冲击钻技术的发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这种冲击钻,很难打出小口径深井来。只有打到小口径深井,才能开采到地下深处的一些品质优厚的卤水。正是因为有了冲击钻这种技术,大英地区的古代盐业在中国盐业发展史上就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在我们的史书中,在我们盐业历史的研究中,以及盐业考古的发现中都有充分的体现。”李水城说。

“我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宋代的冲击钻技术是今天地球上所有的冲击钻技术的‘鼻祖’,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也都承认这一点,冲击钻技术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且在今天所有的钻井事业中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卓筒井使用的这种冲钻技术,比西方早了800年左右,可以称之为开采石油凿井技术之父。它开凿出来的盐井今天还在大英地区普遍存在,是中国古代手工制盐的活化石。”李水城说。

盐自古就用于医疗 大英可大力发展盐业康养

盐从远古时期就被人类用于医疗,很多民族也有用盐预防疾病、辟邪和驱恶的传统。

李水城教授介绍:“中美洲玛雅人一直把盐作为药品,还将盐和其他植物混在一起,作为一种节育的手段。在中国古代,盐很早便用于医疗,《唐本草》记载有用盐治疗头痛和眼疾的案例,唐代的药房中有药盐,明代李时珍曾说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盐的传统医疗工艺主要体现在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包括感冒、咳嗽等。此外它对于治疗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耳鼻喉科的疾病等都有疗效。在中国海南的儋州地区,当地的盐民家家户户储藏有老盐,用以治病,他们认为老盐性凉、味不苦、可降热下火,起到消炎解毒、消肿化淤、去风湿、治腹泻等功用。”

除了盐在医学上的作用之外,李水城教授还专门提到了盐在康养方面的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古老盐矿内都开设有医疗保健设施,医疗专家认为盐矿中有大量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果在盐矿的矿井中待一段时间,这些矿物会被人体自然吸收,能达到一种减缓呼吸系统疾病的功能,还可以降低血压、调节消化功能,所以盐疗在世界各地被越来越多人重视。

李水城教授还展示了德国一家盐业博物馆的陈设,其中有一个用灌木搭建的高大墙体,用于过滤盐卤水:“这种设施的功能不是为了制盐,而是为了改善疗养院内的空气环境,来营造一种咸、湿的空气环境,有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这样一种空气环境,对呼吸道系统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这种设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也出现在了中国的西南地区,只是用了竹枝搭建,但是它能提高卤水的浓度,有利于制盐,降低成本。随着传统制盐业的萎缩,后来这类设施消失了。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发展观光产业,大英地区也重新复原了这样的设施,供游客欣赏。”李水城教授建议,大英在下一步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这样的设施大力发展康养事业,使大英的盐产业和旅游产业更加紧密地结合。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闫雯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