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江南地区”贪腐成性、搜刮无度的朱国治,为何屡任高官,还被清廷列入忠义传

“江南地区”贪腐成性、搜刮无度的朱国治,为何屡任高官,还被清廷列入忠义传

时间:2022-11-21 11:46:44来源:多才小孙说史V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多才小孙说史V的《贪腐成性、搜刮无度的朱国治,为何屡任高官,还被清廷列入忠义传》,希望大家喜欢。

朱国治是谁呢?看过《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的朋友肯定会对平西王吴三桂造反抗清时,那个杀掉自己妻儿而后痛骂吴三桂,被吴三桂被斩首祭旗的云南巡抚很是熟悉,此人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顺治、康熙两朝重臣朱国治。朱国治大骂吴三桂的形象和历史史实很是接近,历史上的朱国治也的确是在痛骂讥讽举起反清大旗的吴三桂后被其所杀,而且死法比祭旗悲惨太多。吴三桂下令将其分尸、割肉分与部将食用,尸骨无存。

然而,历史上的朱国治并不是光有这种忠君爱国,临危不惧的形象,在现存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他的贪腐成性,对百姓搜刮无度的形象更是闻名于世。顺治年间,他在江苏巡抚任上甚至获得了“朱白地”的恶号,意思就是陆地也得刮一层皮,可见其贪腐、搜刮行为有多恶劣!可令我们疑惑的是,这个贪污腐败、横征暴敛的酷吏竟然在仕途上一帆风顺、屡任高官。以朱国治的贪腐行径和百姓的强烈反应,朝廷不可能不有所察觉,那为什么在顺治、康熙两朝,他仅能稳坐一方封疆大吏长达15年之久呢?

其实,在顺治和康熙初期,朱国治被屡屡重用并不是没有原因的,而且还很有必要性。

1、“江南三大名案”

清初顺治年间,为巩固江南地区的皇权统治,镇压和清除该地区强烈的反清情绪,清廷借故在江南地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江南三大名案”——奏销案、哭庙案、通海案。当时作为江苏巡抚的朱国治,亲手制造了奏销案和哭庙案,直接参与处理了通海案。现在,你知道清政府重用朱国治的原因了吗?

“江南三大名案”是清初政府作为异族统治阶层对中原地带,尤其是反清情绪最为突出的江南地区而采取的清理、压制手段,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清廷以莫须有罪名制造的冤案,并不光彩,但作为当时刚刚进入中原地带,立足未稳、政局动荡的清政府而言,这都是必须推行的统治手段。

作为一个汉人,朱国治在这三个案件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出对清政府和顺治皇帝的忠心不二,对汉族同胞的镇压和迫害更不择手段、残酷冷血。朱国治对这三个案件的处理收到的效果远远超过顺治皇帝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压制住了江南地区的反清情绪,有效地维护了清政府对于江南地区的统治。作为三大案件的大功臣,朱国治受到顺治皇帝的青睐和重用,绝对在情理之中。

2、从大骂吴三桂事件中找到原因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维护清朝统治的“大功臣”朱国治实补云南巡抚,晋太子太保加少保衔,对于一个出身汉军八旗的臣子而言,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荣誉,朱国治也罕见的成了清朝的一品巡抚。另外,云南是个什么地方,那可是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的属地,而康熙十年正值吴三桂密谋造反,和朝廷暗中较劲的时候,朱国治绝对清楚这个云南巡抚到底有多危险。但是,对大清皇帝忠心耿耿的朱国治毫不犹豫的启程前往,这的确需要异于常人的勇气和魄力。

这样严格听命于中央政府,对大清皇帝忠诚不二的臣子被屡屡重用,难道没有道理吗?朱国治虽然在云南巡抚任上,贪污、搜刮恶习更甚,但是他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忠诚确实能够称为忠臣典范。

康熙十二年,撕下虚伪面具的吴三桂举起反清大旗,和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联合兵力,进攻湖南,由此拉开了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吴三桂举兵之初,想要拉拢朱国治加入造反阵营,这个平日挚爱钱财、搜刮上瘾的贪官竟然在国家大义、忠君爱国方面再次表现出自己的忠贞和不屈。

朱国治不但严词拒绝了吴三桂,还将其连讽刺带辱骂,骂的吴三桂是狗血淋头、狼狈不堪。恼羞成怒的吴三桂下令将吴三桂凌迟,并命将士分食其肉,甚至连一块骨头都没剩下。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廷平定了“三藩之乱”,将惨死在吴三桂手中的大清忠臣朱国治列入“忠义”死难臣子队列中,予以褒扬。在民国编著的清朝正史《清史稿》,更是将其列入了“忠义传”中,流传后世。作为一代名贪,朱国治能够冠以“忠义”修饰确实有些荒唐,但是对于清政府而言,朱国治绝对是忠君爱国的典范。相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清朝统治而言,贪污受贿、搜刮民脂民膏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罪过。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