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土匪”古代学子进京赶考都带有盘缠,为何土匪不打劫?只因腰间别有一物

“土匪”古代学子进京赶考都带有盘缠,为何土匪不打劫?只因腰间别有一物

时间:2022-11-19 17:36:01来源:晓燕说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晓燕说历史的《古代学子进京赶考都带有盘缠,为何土匪不打劫?只因腰间别有一物》,希望大家喜欢。

“此山是某开,此树是某栽,要想此处过,给某留下买路财,哇呀呀呀。”这段话是隋唐中的一段经典戏词,将一个抢天抢地抢空气的土匪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但是土匪基本不会抢劫进京赶考的书生,这背后又有哪些原因呢?

提起土匪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他们占山为王,以打劫过往的行人商队为生,提起土匪除了少数影视作品中的劫富济贫的正面形象,大部分土匪的形象更多的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恶人形象。但是土匪也有土匪的规矩,讲究七不夺,八不抢。

所谓七不夺,八不抢就是对一些可怜人和特殊人群设下的规矩,其中第三条就是不抢驿站的信使和进京赶考的书生。古代的交通本就困难,对于进京赶考的书生而言,漫长的旅途便是金榜题名的第一重障碍。要知道古代可没有导航,去京城一旦走错可就是误入歧途了,一路上还有山禽猛兽,毒蛇虫咬,十分凶险。

这一路山高水长,非常艰苦,土匪不抢书生也称得上“仁义”之举。更何况进京赶考的书生可不是一般的书生,他们的腰间可是别着“通行证”的。

一、奉旨考试

在古代对于科举考试向来十分重视,为了保证每一位入围的考生在赶考的途中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皇帝一般会责成吏部,为每一位赴京赶考的考生准备一张特别的“通行证”,通常吏部会为考生定制一面旗号,旗面选用皇家御用的黄色,上面绣红色四个大字“奉旨会试”。如此以来进京赶考的考生就不再是个人行为,而是有旨意在身了。

“奉旨会试”的黄旗不仅仅象征着考生的身份,更是象征着皇权,不仅仅当地政府要给予方便,土匪更是要退避三舍,要知道在封建社会,皇权对于土匪的震慑作用可是相当显著的,考生腰间的黄旗在官面上是通行证,在私下里就是护身符。

单纯的震慑是远远不够的,哪个土匪也不是吓大的,哪个土匪不是亡命之徒,所以为了更好地执行皇上的旨意,在赶考期间,当地的官府都会派出官兵在匪患猖獗的地方加强守备,以免考生遭遇不测,要知道进京赶考的考生在自己的地界出事的话,当地官员头顶的乌纱帽指定是没有啦,在严重一点这些官员脖子上的脑袋都可能保不住,因此这些官员也是竭尽全力保障考生的安全。

二、后患无穷得不偿失

在讨论进京赶考的考生时,我们应该注意一点,能够进京赶考的考生可不是穷酸秀才,只有举人才有资格进京考试。成为举人之后,书生的社会地位可就有了质的飞跃。举人可不是一般书生,那是名副其实的朝廷替补官员,称呼举人都要以“老爷”相称,范进为什么中了举人就疯了?试想突然让朋友们中个几千万的大奖会不会也一时难以控制自已。

试想今天某伙土匪为了一时之快打劫了某位举人,多年后举人进一步考取了进士,成了一方的父母官,好巧不巧这位当初被土匪打劫的进士,刚好在你的山头所属辖区为政,这伙土匪的命运如何就无需多言了吧,即便是没有到附近从政,同窗好友会不会正好在此,日后他成了大官会不会翻旧账?

劫掠举人虽然能抢下一些盘缠,但是却万万不敢杀举人,杀了举人就是朝廷震怒,不是一伙土匪承受得了的。对于土匪这些亡命徒而言,先杀人后灭口显然最为保险,永绝后患,但是对于举人这样的抢劫对象完全不适用。抢劫又不能杀人,放走又后患无穷,更何况,进京赶考的盘缠能有多少呢?对于土匪而言,干脆还是不要招惹这些举人为好。

三、读书人的社会地位高

要说仅仅凭借皇权、官府的威慑就能震慑的土匪,不敢对进京赶考的考生下手的话,显然是不成立的。要是土匪这么轻易地就被吓住了,那还当什么土匪?对官府和朝廷言听计从的那是良民,因此保全书生的绝不仅仅是“奉旨参考”,和害怕报复,还应该有土匪的主观意愿。毕竟对于亡命徒而言,一切规章制度都是废纸,上山当了匪还管什么官府不官府。

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可没有九年义务教育,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不是谁想读就能读的,因此在古代,读书人的社会地位是非常高的。没有人是天生的恶人,要是能够安居乐业又谁愿意落草为寇呢?读书对于这些穷苦人家出身的土匪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既然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不难为读书人也是这些土匪对读书人的一种仰视。

中华民族发展延续千年,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古代有文化的人都是先生,上到八十老妪,下至几岁儿童,每个人对于先生的情感都是特殊的,这种对于文化人的仰视,是中华文明的得以延续千年的基础,即便是落草为寇的土匪也明白尊师重道的道理,对于土匪而言,不是不能抢这些赶考的书生,更不是不敢抢,而是对于读书人的尊敬让他们根本就不想抢劫这些学子。

四、总结

土匪是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的特殊产物,尽管历史上及影视作品中不乏水泊梁山、瓦岗寨这样的侠匪,但是总体上土匪作为祸患一方的非法武装显然应该全面清剿。但是之所以在古代社会匪患问题迟迟难以解决,其实同土匪的行事规矩有着莫大的联系。

一方面土匪不会触及当地政府官员的核心利益,对于枪杀举人等关系地方官员仕途的底线行为,土匪一般不会去挑战,此外在封建制度下,土匪和官府勾结的情况时有发生,利益关系的勾结之下,剿匪无非是上面喊喊的口号罢了。

另一方面劫富济贫、盗亦有道的土匪更是在当地有着不错的民众基础,七不夺八不抢的行规。其实并没有将土匪完全地摆在当地百姓的对立面,因此但凡是能够长期占据山头的土匪。基本上都是对百姓手下留情,对为富不仁者重拳出击。当土匪更得民心时,不得不说是当政朝廷最大的悲哀。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