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新化”晋端王朱知烊:大明第一位世曾孙,身后无嗣引发一场晋王承袭风波

“新化”晋端王朱知烊:大明第一位世曾孙,身后无嗣引发一场晋王承袭风波

时间:2022-11-09 15:15:46来源:纵横史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纵横史馆的《晋端王朱知烊:大明第一位世曾孙,身后无嗣引发一场晋王承袭风波》,希望大家喜欢。

前言: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现和确定了现阶段国内规模最大的明代中晚期藩王墓:晋端王墓。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晋端王陵园位置的确定,为其他历代晋王的陵园位置提供了准确的地理坐标。此外墓中出土了4件基本完整的丝织品,对研究明代冠服制度有重大意义。

但是对于吃瓜群众来说,这位晋端王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有什么奇闻轶事?这些远比其陵园在考古学上的意义有趣得多。笔者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位晋王的生平,发现确实故事不少,今天就把他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晋王府的来历

大明建国之后,开国太祖朱元璋力排众议,决心封建诸王,以起到“上卫国家,下安生民”的作用。基于这样的理想,第一代的大明亲王都被分封在王朝的边境线上。而山西太原,则是老朱嫡第三子晋王朱棡的封国。

太原是历史名城,有“锦绣太原”的美誉。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王世贞在造访太原城之后,发出了“神京所不如也”的感叹。明初的时候太原老城地方狭窄,朱元璋让自己的亲信老战友永平侯谢成负责太原新城的拓建和晋王府的修建工程。后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老朱干脆让晋王娶了谢成的女儿。太原新城的规模,在明代仅次于南京和北京,至于晋王府,更是天下亲王府的标杆。

乙酉,工部奏诸王国宫城纵广未有定制,请以晋府为准。周围三里三百九步五寸,东西一百五十丈二寸五分,南北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制曰可。—《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十九》

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朱棡在表哥曹国公李文忠的护送下正式之国太原,由此开启了晋王家族在太原城近270年的尊荣富贵。作为戍边亲王,朱棡手上不但有直属的王府护卫:太原三护卫,就连山西都司的兵力也直接受其节制。在朱元璋心目中,晋王的地位一直稳稳地压着燕王朱棣一头。以致于有历史专家以及爱好者认为,如果不是晋王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三月突然去世,朱棣是万万不敢悍然发动靖难战争的。

朱棡去世后袭封晋王的是他嫡长子朱济熺,朱济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太祖长孙(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9岁夭折,可不计入伦序)。靖难之后一直困于大义名分的永乐皇帝,一直对实力强大、身份尊贵的晋王府心存忌惮。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朱济熺之弟平阳王朱济熿诬陷兄长谋反,朱棣趁机废朱济熺父子为庶人,同时让朱济熿进封晋王。

朱济熿和永乐皇帝次子、著名的野心家汉王朱高煦关系莫逆,明宣宗朱瞻基在收拾完二叔汉王之后,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顺势一击,将朱济熿也废为庶人。朱济熿被废之后,明廷不但没有重新立一位晋王,反而趁机又将晋王府护卫也给一并削除,按《明史》的记载:“晋国绝封凡八年”。

大明第一位世曾孙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初三日,宣宗突然驾崩,遗命9岁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仅仅一个月后,已经恢复冠带的前晋王朱济熺突然去世,享年61岁,追封为晋王,赐谥曰定。

随即朱济熺的嫡长子、开国元勋颖国公傅友德的外孙朱美圭袭封晋王。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六月朱美圭去世,享年43岁,赐谥曰宪。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四月,晋宪王庶长子榆社王朱钟铉进封晋王,开始了其60年超长待机的晋王生涯。

朱钟铉共4子:其中嫡长子朱奇源在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七月册为晋世子,其他三个庶子朱奇渶、朱奇溶和朱奇瀴分别封为义宁王、河中王和襄阴王。

根据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4年)更定的皇太子、亲王等封爵、册宝之制:“亲王嫡长子年十岁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因为两宫皇太后(明宪宗嫡母钱氏、生母周氏)上尊号“礼成”,宪宗朱见深下诏推恩宗室:“亲王有长孙者,授以世孙,给一品寇服”。于是在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晋世子朱奇源嫡长子朱表荣被册为晋世孙。明代宗室中原本只有亲王、世子和郡王才可以戴翼善冠,但是晋王朱钟铉特意为了世孙上奏朝廷,得到了宪宗皇帝的特许,其实也是变相地肯定了世孙的地位。

己卯,晋王为其世孙表荣乞翼善冠。上特允之,仍令所司勿为例。—《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九十八》

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正月,河中王朱奇溶以31岁的年龄去世,此时他的父王朱钟铉57岁。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十二月,27岁的晋世孙朱表荣去世,祖父朱钟铉时年66岁。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三月和五月,47岁的义宁王朱奇渶和38岁的襄阴王朱奇瀴相继去世,此时晋王朱钟铉69岁,身边只剩47岁的世子朱奇源这一个儿子。

可惜一年之后的弘治十年(公元1497年)四月,70岁的晋王朱钟铉不得不送走他最后一个在世的儿子世子朱奇源。朱奇源共6子:除嫡长子世孙朱表荣外,还有嫡次子朱表槏以及4个庶子朱表椈、朱表柣、朱表栺和朱表檈。由于世孙、世子相继去世,朝廷不得不在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册封世孙朱表荣庶次子朱知烊为世曾孙。

丙午,命晋府世曾孙知烊凡遇时节进表笺及祭祀之类,代晋王行礼,以世子冠服给之。从王奏也。—《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九》

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正月十四日,75岁的晋王朱钟铉去世,赐谥曰庄。次年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晋世曾孙朱知烊袭封晋王,朝廷随即追封其祖父朱奇源为晋靖王,父朱表荣为晋怀王。

与武宗皇帝的神奇邂逅

按照《皇明祖训》,世子诸子例封镇国将军。但现在朱奇源已被追封为晋王,朱表槏等人自然希望能够进封郡王。礼部尚书李杰提出一条歪理:“追封王爵者之子,视实封者不同”。意思就是由追封亲王的儿子不能封郡王。

明代的礼部真有意思,当年宁献王朱权嫡长子宁庄惠世子朱盘烒未袭封而去世,其长子朱奠培袭封宁王,其余诸子朱奠墠、朱奠垒、朱奠堵、朱奠壏不是封为瑞昌王、乐安王、石城王和弋阳王么?这是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的事情,离朱知烊的年代也不算远吧。但是礼部官员得意洋洋地指出当初周世子朱安未袭封而去世,其子朱睦袭封周王后,其兄弟请求进封郡王,遭先帝孝宗驳回。

但是此时的皇帝是武宗朱厚照,是心心念念要从文官集团手上夺权的皇帝。武宗严厉质问礼部既然祖训上没有写世子之子不可封郡王,当年是谁鼓动先帝这样做的?于是当年的礼部尚书张昇、礼部左侍郎李杰(现任礼部尚书)、礼部右侍郎王华(现任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之父)全部被勒令致仕。

有旨《祖训》条章既无世子未封,没后所生子孙不应封爵之例。其查奏拟起于何时?出于何人?—《明武宗实录卷三十》

最终朱表槏封新化王、朱表柣封靖安王、朱表栺封旌德王、朱表檈封荥泽王,其夫人全部进封郡王妃。此外朱表椈已卒,追封为安溪王。同时周世子朱安诸子也全部进封郡王。

这一次与武宗打交道的经历,显然让朱知烊非常满意。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在他有生之年居然能在自己的封国见到当今皇帝。要知道即使是在明朝初年,皇帝也没有去过亲王的封国。当年太宗朱棣巡幸北京途经山东,时任鲁王朱肇煇也只是在道旁相迎而已。自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战败之后,皇帝出宫成了奢望。从明宪宗朱见深继位之后,亲王进京也已绝迹。如果不是因为谋反等大罪,皇帝和在外亲王已经没有了见面的机会。

庚子,车驾至济宁州。嗣鲁王肇煇迎于道旁,周旋进退,仪度可观。上喜,召至行殿赐酒馔,锡赉甚厚。仍敕山东布政司赐王米一千石。—《明太宗实录卷八十八》

但是明武宗就是一个要打破一切坛坛罐罐的人,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七月初九日,威武大将军、镇国公朱寿(朱厚照)趁着黎明前的黑暗,再次从皇宫东安门出城巡视三边去了。之所以说“再”,是因为朱大将军刚刚打完应州大捷回京不久。

武宗出关之后由居庸关过怀来、保安诸城堡后,到达九边重镇之一的宣府。八月下旬,朱厚照由宣府抵达大同,改大同总兵叶椿府第为总督府。九月初驾临偏头关,月底回到宣府。到了十月份的时候,武宗渡过黄河抵达榆林,于十二月份来到晋王发封国太原。

皇帝陛下御驾亲临,可把晋王朱知烊给忙坏了。当初武宗还在偏头关的时候,就派人来太原索要女乐。朱知烊在府内一顿搜索,把王府乐户刘良的女儿、乐工杨腾的老婆刘氏给献了上去。武宗和他祖父宪宗一样,都爱好熟女,见了刘良女之后惊为天人。左右之人为了拍马屁,纷纷奉承刘良女为刘娘娘。

戊子,上驻跸太原。初上在偏头关,索女乐于太原。有刘良女者,晋府乐工杨腾妻也,以讴进,遂当上意。及自榆林还,复召之载以归。自是大见宠幸,饮食起居必与偕。左右或触上怒,阴求之,輙一笑而解。江彬诸近幸皆母呼之,曰刘娘云。—《明武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九》

好在朱厚照这次在太原只待了十天就起驾回京,估计朱知烊心中一块大石头也算落了地。要是皇帝在晋王府有个三长两短,这世袭的爵位就算完了。何况武宗带了刘氏一起回京,今后王府在宫中也有人可以说得上话。

那么武宗巡幸三边真的是无聊之举吗?当然不是。早在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晋王朱知烊就曾经上奏朝廷,称蒙古人从偏头关入境,深入山西腹地五百余里劫掠。既然文官主导的朝廷搞不定,皇帝亲自巡幸何错之有呢?

晋端王身后事

根据史书的记载,朱知烊最大的特点是“至孝”,无论是对自己的嫡母郝妃还是生母彭氏都极其孝顺。母妃去世之时,晋王殿下“号痛几绝”,有“素芝产于寝室,白鹤盘旋祭所”这样的祥瑞,朝廷还曾特地赐敕奖谕。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的时候,朱知烊以妾沈氏“事母妃孝敬”的理由为其请封号。沈氏无子,按例不得封夫人。但此时的礼部尚书夏言认为晋王在沈氏去世之后再为她请封,可见并无“嬖昵之私”,可破例允许。

尚书夏言言沈无子,例不得封。但晋王乞恩于沈氏既没之后。似无嬖昵之私,必其孝敬真有足称者。上特许赠为夫人,不为例。—《明世宗实录卷一百三十二》

可惜何止沈氏没有子嗣,朱知烊袭封三十一年,始终没有子嗣。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朱知烊去世,享年45岁,赐谥曰端,史称晋端王。因其无嗣,死后围绕晋王爵位如何承袭,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风波。

晋端王死后,朝廷收到了其六叔荥泽王朱表檈的奏疏,里面重点谈了两个问题:其一晋王属于暴薨,王府承奉(宦官)徐道素来和朱知烊不和,应该要对他进行调查。其二晋王无嗣,新任晋王该由朝廷决定。现在王府却假传晋王继妃王氏的旨意,让新化端和王长子朱新入府管事,这是“专擅欺罔”。

晋靖王朱奇源六子之中追封安溪王朱表椈早卒。新化王朱表槏卒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赐谥曰恭裕。旌德王朱表栺卒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赐谥曰怀安。诸子之中尚在世的是第四子靖安王朱表柣和本次上奏的第六子荥泽王朱表檈。

晋怀王朱表荣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夭,次子即晋端王朱知烊。晋府大宗绝嗣之后,按例应由嫡次子新化王恭裕朱表槏一支继承晋王爵位。朱表槏死后其嫡长子朱知袭封新化王,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去世,赐谥曰端和。端和王二子,长子即朱新、次子朱新墧。

按朱表檈的想法,应该由朱新袭封新化王,而让朱新墧奉晋王爵位。这位荥泽王殿下当然没有这么好心,他有自己的小算盘,想以亲枝郡王的身份暂理晋王府事。但是障碍在于朱新已经17岁,一旦由他袭封晋王,自然无需有郡王来暂理府事。因此只有把年纪小的朱新墧推上位,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

表檈谋摄府事,端王妃王氏曰:“王无后,次及新化王,新化父子卒,有孙新在。”即召入府,拜几筵为丧主。表檈忿曰:“我尊行,顾不得王。”上疏言:“新故新化王长子,不得为人后,新宜嗣新化王,新墧宜嗣晋王。”—《明史卷一百十六·列传第四》

不过笔者很好奇这位荥泽王平时是不是不看新闻,他难道不知道当今皇上是什么出身?前几年朝廷里面沸沸扬扬的“大礼议”又是在争什么?荥泽王的想法,分明和明世宗“继统不继嗣”的原则背道而驰。对此礼部尚书夏言立刻表明了态度,晋王爵位应由朱新承袭,新化王爵位则应除封。

盖累朝旧例,凡亲王绝嗣,例得继封。若郡王入继亲王封爵,其本枝郡王不得复请继封,其次子亦止封镇国将军,盖重继统不言继嗣也。故国朝以来并无舍长立次之例。—《南宫奏稿·定亲王继封并行查勘疏》

但是朱表檈头很铁,他又爆出一个猛料,称朱新之母尚氏是色目人所生,意思就是朱新血统不纯。而且尚氏弘治十五年入府,其实是恭裕朱表槏的妾室,因为彼时的端和王朱知年仅6岁。这把玩大了,按照朱表檈的爆料,朱新不但不可以袭封晋王,甚至其本人都应该从宗室玉牒中除名。夏尚书只能请求成立专案组去太原晋王府进行调查。当然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既然这个事情发生那么久了,为何荥泽王早不说晚不说现在才来说?其中只怕有诈。

但先次奏请名封之时,迨今已十余年,荥泽王不行举正,止因近日议袭王爵,又因本部奏行查勘,方将前事指奏,及又添出烝淫之事,与先二次奏词不一,其间必有别故。—《南宫奏稿·请敕内官会勘宗室隐情以正欺罔疏》

这件事情最终调查结果如何,笔者查了《世宗实录》,似乎并没有记载。倒是荥泽王朱表檈突然就在嘉靖十二年这一年死了,不知其死亡原因和调查结论是不是相关,因为事后证明朱新的父母端和王朱知和尚氏并没有问题。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十二月,朱新袭封晋王,荥泽安懿王朱表檈之子朱知(火+量)袭封荥泽王。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七月,晋王朱新祖父新化恭裕王朱表槏、父亲新化端和王朱知各被追封为晋王。追封晋王朱表槏赐谥曰安,追封晋王朱知赐谥曰康。

结语:晋端王的故事至此告一段落,神奇的是晋王朱新死后仍然无嗣,最终由其弟镇国将军朱新墧之子辅国将军朱慎镜以本等爵位奉敕管理晋王府。结果朱慎镜还没等到袭封晋王就不幸去世,爵位最终由其弟辅国将军朱慎鋷承袭。

晋端王的身后事,充分展示了人性之恶可以到何种程度。从事后一连串的证据链来看,荥泽王朱表檈大概率是进行了诬告,目的就是自己可以暂理府事。其实他若不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大可冷静地想一想,明世宗嘉靖皇帝怎么可能让朱新墧以继晋端王嗣的方式承袭晋王呢?这样一来的话,他朱厚熜是不是再要重新回去认孝宗皇帝为爹呢?利欲熏心,一至于斯。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