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兵团”淮海战役:黄百韬第七兵团有多少人?为何能在碾庄坚守十二天之久

“兵团”淮海战役:黄百韬第七兵团有多少人?为何能在碾庄坚守十二天之久

时间:2022-11-08 18:45:54来源:夏末讲讲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夏末讲讲历史的《淮海战役:黄百韬第七兵团有多少人?为何能在碾庄坚守十二天之久》,希望大家喜欢。

淮海战役刚刚爆发,国民党方面就被迫放弃了战前制定的“全面退守淮海”作战计划,其原因无外乎黄百韬第七兵团在徐州东部的碾庄地区陷入了重围。当时,蒋介石不愿意“弃车保帅”,主动放弃黄百韬第七兵团,选择了命令已经成功退回到徐州并准备南撤蚌埠的徐州剿总主力部队(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去救援黄百韬兵团。黄百韬并非蒋介石的黄埔嫡系将领,蒋介石之所以决定救援,完全是因为黄百韬兵团所辖的十余万人马。

黄百韬第七兵团组建于1948年8月,下辖有4个军,分别是第二十五军(三个师的编制)、第六十三军(两个师的编制)、第六十四军(两个师的编制)、第一百军(三个师的编制)。虽然黄百韬第七兵团下辖的军队大多都是由地方杂牌军改编而来,但是在当时黄百韬第七兵团是国民党方面部署在徐州东部兵力最强大的兵团,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淮海战役爆发之后,蒋介石为了让黄百韬兵团在驻地新安镇接应海州和连云港一带的第九绥靖区第四十四军,决定将第四十四军(两个师的编制)划归到黄百韬第七兵团建制。也就是说,在淮海战役中,黄百韬第七兵团总共有5个军11个师12万人,和蒋介石的嫡系兵团旗鼓相当。

黄百韬第七兵团在碾庄地区被包围之后,蒋介石一方面命令黄百韬率部在碾庄地区坚守,一方面命令嫡系爱将杜聿明指挥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东进救援。碾庄地区原本就是李弥兵团的驻地,在李弥兵团撤回徐州之后,在这里留下了完备的战略工事,黄百韬凭借着既有工事逐村进行了防御部署。碾庄地区属于黄泛区,每个村庄周围都有两条又宽又深的水壕(村民用以排水),而且水壕的旁边还有村民用来挡水而堆砌的厚厚土墙,这就使得整个碾庄地区成为了易守难攻的天然堡垒。

当时,黄百韬下令将兵团司令部置于碾庄圩(圩指的是江淮低洼地区周围防水的土堤,碾庄圩就是一个用土堤围起来的小村庄),任命第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任碾庄圩警备司令,负责兵团司令部安全。同时,黄百韬命令第二十五军占领碾庄圩以北的小牙庄、万家壶一带,在正北方向进行防御;命令第六十四军占领碾庄圩以东的大院上、吴庄一带,在正东方向进行防御;命令第四十四军据守碾庄圩车站及车站以南的各个小村庄,在正南方向进行防御;命令第一百军驻扎在彭庄、贺台子一带,在正西方向进行防御;并将各军所属炮兵集中起来使用。

黄百韬这样的军事部署,使得看似小小的而且处于平原地区的碾庄变成了坚不可摧的碉堡,再加上黄百韬始终坚信在蒋介石严令之下,邱清泉和李弥等援军必然会全力以赴救援自己,所以求生心切的黄百韬在困境中的意志力变得相当顽强,负隅顽抗到了最后时刻。就是因为以上种种,在当时没有人相信黄百韬兵团能够守得了七天的情况下,最终黄百韬兵团却在碾庄地区坚守了十二天之久。但是,黄百韬兵团能够全身而退的关键是邱清泉和李弥等援军的及时到达,纵使黄百韬兵团坚守了十二天也是在做无用之功,在邱清泉和李弥等援军被顽强阻击的情况下,最终难逃全军覆没的悲惨命运。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