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一代枭雄曹操不敢给自己称帝封号,原因众说纷纭,今天就来唠一唠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确实挺有趣的《一代枭雄曹操不敢给自己称帝封号,原因众说纷纭,今天就来唠一唠》,希望大家喜欢。
在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前期,曹操这个人算是顶流IP般的存在着,关于他的传说也是数不胜数。虽然出身低微但是胸怀大志,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以及对权谋的向往,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绝地而起。在刺杀董卓未遂后的逃亡过程中,因为生性多疑而杀光了父亲的朋友吕伯奢一家,从而导致他背上了“忘恩负义,生性多疑”的骂名。
在迎汉献帝到许昌的过程中,又被人们认为他欲求“挟天子以令诸侯”,想依靠这样的优势来号令天下。事实结果也是如此,在将汉献帝接到许昌以后,曹操的官位也是一路上升,最终官拜丞相封魏王,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那么一度被认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加上当时已经有了权倾朝野的资本,为什么他没有更进一步直接篡夺皇位呢?这在历史上一直被人们争论不休,主要有下面这么三个说法:
第一,曹操不想背负“乱臣贼子”的骂名
抱有这个观点的人,主要论据就是在东汉末年,虽然当时的汉室王朝已经衰败不堪,天下也处在一片混乱之中。但是传统礼制上的伦理章程以及宗教礼仪还是存在的。曹操虽然有着过人的智慧以及雄才大略,他也摆脱不了传承了很多年的儒家文化对礼教方面的影响。
虽然他在争权夺利的内战当中,一直“以天子之名出师,以捍卫朝廷的名义进行出兵”,但是他从未越过雷池一步自立为帝。
其实对于这个观点,小编想说并不靠谱,纵观曹操前期的所作所为,基本可以说把天下坏事做尽,他还在乎这个所谓的名节啊吗?显然不会。
第二,曹操怕成为众矢之的,引来群起而攻之的下场
得出这个观点的主要论据就是,当时虽然曹操已经取得了汉室绝对的控制权。但是他的势力也仅限于北方,对于东南和西南的孙刘两家来讲,曹操还是有些触不可及。如果这个时候的曹操冒然篡夺皇位的话,必然成为众矢之的,让孙刘两家有了讨伐乱臣贼子的理由。
这一点来讲小编认为还算靠点谱,虽然此时的汉献帝早已沦为傀儡,但是毕竟还安坐在皇位上,对于曹操来说无疑是一块很好的挡箭牌。这个时候如果谁前来跟曹操挑衅,基本就能如同和汉室为敌相当了。
再看下面的朝臣之中,迫于压力基本也都沦为了曹操的追随者。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说的话基本就等于天子的口谕无人敢违抗。从这样的情况来看,曹操是把自己放在了相对安全的位置。所以小编认为这一点还算靠点谱。
第三,认为曹操看不上这个虚名,而更看中的是实权。
一路走来不难看出,曹操是一个实干家,他并不看重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他更喜欢将权力死死的放在自己的手中。实际当中他也是这么做的,对于他来说,在朝廷之上能够实施跟皇帝一样的权利就足以了,至于那个坐在皇位上被人称作陛下的称号,对他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
虽然这一点小编还算比较赞同,但是曹操还留过一句千古名言就是“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这句话也说明了曹操心中还是有称王称帝独步天下的欲望的,只是当时可能出于各种考虑也好,或者碍于各种牵绊也罢,总之是最终没有实施罢了,不过,他在当时倒是为他后来的儿子曹丕称帝奠定了很不错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