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士族”有人说曹操不想、不敢称帝,其实是不能,原因在于一股力量的存在

“士族”有人说曹操不想、不敢称帝,其实是不能,原因在于一股力量的存在

时间:2022-11-06 07:06:40来源:青山古史今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青山古史今说的《有人说曹操不想、不敢称帝,其实是不能,原因在于一股力量的存在》,希望大家喜欢。

对曹操的一生,人们褒贬不一。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范晔的《后汉书》说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鲁迅先生认为,曹操很有本事,堪称英雄。

不管如何,有个历史事实不能改变——那就是,曹操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东汉末年各路诸侯发展到最后的佼佼者,势力最强,地盘最大。

虽说自公元196年,他的头上顶着个汉献帝刘协,但大家都心知肚明,那也就是个摆设,随时都有消失的可能。也就是说,曹操分分钟都可以取代汉献帝,建立曹氏王朝。但是,他始终没有走出这一步,为什么?

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一种是说曹操不想,一种是说他不敢,再就是认为他不能。

■说曹操不想当皇帝,甭说他人不会轻易相信,就是曹操自己也不会认可。

从没有多少家底,到出生入死、辛苦打拼几十年,击败了吕布、袁术、袁绍、马超等诸多对手,容易吗?由大汉丞相而魏公、魏王,这是不想称帝的节奏吗?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他只想做个征西将军,没有什么非分之想。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不仅没有止步于征西将军,而且做了魏王。

曹操还说,朝廷封赏的土地可以献出去,但权位不能让,以免被别人杀害。若想平安着陆,凭曹操的聪明才智,会有办法的,不一定非霸居高位——借口而已!

由此可见,曹操是在实实在在地“自欺欺人”,他的事业终极目标可不是“齐桓、晋文”之举。

一步之遥,举手可得,焉能不想?故而,有着极大的诱惑力的九五之尊,应该是曹操梦寐以求的!

■说曹操不敢做帝王,似乎也难以成立。纵观“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的曹操的一生,他好像没有多少不敢做的事情。

出仕之初,任洛阳北部尉时,汉灵帝宠幸至极的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违反了他的禁令,被棒打致死。身单力支,没有多大的权势时,敢于抗衡独霸朝政的流氓军阀董卓。

汉献帝的皇后伏氏与其父伏完密谋除掉曹操之举,不慎泄露后,曹操将伏皇后用棍棒活活打死,并将伏皇后生育的孩子一并处死。汉献帝见了,只有痛不欲生的份,没有丝毫的阻止能力。

为了给被陶谦的部属杀死的父亲曹嵩报仇,曹操率领大军攻打徐州时,前后杀了数十万人。仅仅在泗水边,他就“坑杀男女数万口”,“泗水为之绝”。

名篇《章华台赋》的作者、鼎鼎大名的边让,以及自幼相交的、雄才大略的娄圭等,均因言语不当,冒犯了他,而被杀害。

有人以“枪打出头鸟”、“先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理由,来说明曹操的不敢。其实,在拥有了绝对实力后,这就不是个问题了。否则,失却先机,后悔莫及,这一道理,任谁都明白。

■说曹操当皇帝的条件尚不具备,暂时不能称帝,是完全有可能的。

曹操把将汉献帝迎请到许昌,掌控了名存实亡的东汉朝廷后,改革了东汉时期的许多恶政,但其根源之一,他没能彻底撼动。那就是,士族力量在政治上所占有的垄断地位。

曹操变通东汉的举孝廉制度,录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微贱之人做管理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士族的势力,但“拥刘”士族依然足以能够阻碍曹氏代替刘氏政权。

212年,曹操想进爵国公,准备让人向朝廷提议时,士族首领之一的荀彧明确表示反对:“(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不宜如此。”

曹操听了,“心不能平”,异常痛恨荀彧。不久,曹操就将荀彧不露形迹地谋杀了。213年,曹操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魏国公。

时隔三年后的216年,曹操又在一些效忠自己的人士的大力呼吁、支持下,再次升格自己的爵位,做了魏王。

这时,有一个叫杨训的官员,为了拍曹操的马屁,上奏章称颂曹操的功德。

身居高级士族阶层的崔琰听说了,就要来杨训的奏章底稿,看了看后说道:“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

曹操得知了崔琰的“批语”后,认为崔琰在“腹诽心谤”他,反对他做魏王。于是,曹操先将其处以“髡刑输徒”。不久,又因崔琰的悔改表现不佳,迫令其自杀。

毛玠对曹操称魏王,也表示了反对意见。不过,幸亏桓阶、和洽等官员进谏、营救及时,曹操才没有杀他,将他驱逐了事。

荀彧、崔琰和毛玠都是曹操非常重要的谋臣。曹操刚占据兖州时,睿智果决的荀彧就来到了曹操身边。自此以后,他几乎参与了曹操所有的重大政治、军事活动的谋划,堪称首要谋士。

崔琰、毛玠都是忠诚正直、清正廉明之辈,长期帮助曹操选拔、任用人才。崔琰“清忠高亮,雅识经远”,为曹操所敬服。

毛玠“雅亮公正,在官清恪”,为曹操献上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以畜军资”的大政方略。曹操视毛玠为自己的周昌。

在企图代汉的过程上中,遇到了来自这些士族中人士的阻力,那可不是小事!这些人德高望重,自身影响就很大,何况他们的身后还有不少的追随者。

如此一来,曹操不能不心存顾忌,放缓称帝的步伐。如若强力为之,一旦引发内乱,皇帝当不成,还会给刘备、孙权制造入侵的机会,偷鸡不成蚀把米,那就惨了!

218年,东汉官员吉本等率领千余人在许昌起事,图谋挟持汉献帝攻打曹操的魏国。魏国的属官魏讽等聚集徒众,计划攻打魏国的都城邺(今河北临漳县境内)。

这两起“恶性”事端,虽然都没有成功,都没有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都令曹操投鼠忌器!

既然“拥刘士族”障碍着曹操代汉做皇帝,那么,他只好下定决心,做个周文王,让儿子曹丕去解决代汉的问题。

以上不成熟的观点,供大家参考、交流。

主要参考文献:《三国志》、《魏氏春秋》、《后汉书》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