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为什么刘伯温已经告老还乡,朱元璋还是不愿放过刘伯温?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暴暴说历史的《为什么刘伯温已经告老还乡,朱元璋还是不愿放过刘伯温?》,希望大家喜欢。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他将军师刘伯温封为了伯爵,但仅过了一年,59岁的刘伯温就被下令回家养老,没过多久他又“夺基禄”剥夺了刘伯温的养老福利。刘伯温一气之下感冒了,结果没过多久竟一命呜呼:忧愤疾作。抵家,疾笃。
在刘伯温死后,朱元璋的态度相当冷漠,既没有将刘伯温列入功臣庙中祭奠,也没有召开官方的入葬活动,像“赠官”“谥号”这样大臣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死后加官、给予评价的惯例行为更是没有。
直到刘伯温死后一百多年后,明武宗才为他赠官太师,并给了谥号文成。刘伯温列入太庙,又要再过几十年,刑部郎中李瑜向明世宗朱厚熜上疏时提及到了此事:“基宜侑享高庙,封世爵如中山王达。”
这就很离谱!
仿佛在朱元璋的心中,就没有刘伯温这号人似的,这难免让人好奇刘伯温的死究竟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1、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
刘伯温在元朝顺治年间便考中进士。年少时天资聪慧,好读诗书,由父亲启蒙识字,阅读速度快,据说“七行俱下”而过目不忘,十二岁便是考得秀才,被乡间父老称为“神童”。
刘伯温举得进士后,体恤民情,刚正不阿,又性情倔烈,使得所任职之地江西社会风气大大好转。时年二十三岁。
至正二十年,恰逢元朝奄奄一息之际,其内政懒散,皇帝荒淫无道,挥霍无度。加之边境各族起兵侵扰,境内各方势力纷纷立番抗元,于是他在青田老家闲居三年,不问世事。而当时朱元璋已成为一方霸主,割据应天(今南京)为根据地。
朱元璋心思缜密,行事果断狠辣。但是却十分惜才,打下应天作为根据地后便广纳良才之士,先有李善长等文人被招入麾下,后来听闻刘伯温乃贤良之士,便请其为谋臣,先后辅佐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朱元璋即位之后,授刘伯温御史中丞一职,用以监察百官,整肃纲纪,刘伯温身堪重任,依法惩治贪官污吏,无所顾忌,便难以避免惹的诸多将士百官憎恨。
刘伯温心思缜密,却时常敢于言说,而朱元璋是一个多疑之人,身为帝王,要统领朝中文武百官,治理天下四海大事,本该如此,但却因此多次被刘伯温直口而出的话惹怒,日积月累,便对刘伯温产生了丝丝厌恶,认为刘伯温乃文雅高尚之士,而朱元璋放牛娃出身,虽身居皇位,但未必刘伯温就真正崇敬。
2、
当时李善长为右丞,下有胡惟庸相助。胡惟庸为人奸诈,是为心胸狭隘之辈,但左右逢源,深得朱元璋喜爱,于是勾结武将,暗中进行违法乱纪之事,中饱私囊,破坏朝纲。
同时,刚正严明的刘伯温成了胡惟庸的一大绊脚石,处处害怕受到刘伯温的限制,多次吃瘪之后,胡惟庸彻底对刘伯温产生了杀心。苦无迟迟没有机会,所以一直在等待……
一次太祖出京巡游,刘伯温在一次求雨祭祀中将贪图私利的李彬斩首,其间李善长多次求情无果,于是借此机会,在朱元璋回京时诸多平时怨恨刘伯温的大臣便借题发挥,掺奏诬陷刘伯温。经历此事之后,朱元璋心中便对刘伯温起了芥蒂,认为刘伯温为人高傲不堪,不将皇帝天子放在眼里,实为大不敬!!
洪武八年,刘伯温感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探望,并开了药方。他照单抓了药煎服之后,觉得腹堵不适:“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
到第二月,刘伯温抱病觐见朱元璋,婉转表明胡惟庸带御医开药方,抓药煎服之后更加不适的状况,谁知朱元璋听了后,波澜不惊,依然心静如水,仿佛在预料之中一般,只是轻描淡写地安慰几句,让刘伯温安心养病
此时刘伯温已经知道,恐怕那个药方并没有那么简单,药方之后深藏着的东西,只怕是让人难以撼动。
三月下旬,刘伯温便无法自由活动,此时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朱元璋于是派人遣送刘伯温回老家青田。
几天后,刘伯温写下一本天书之后,便撒手人寰。从此,一代政治天才就此陨落,一位辅助朱元璋打下这大明江山的伟人便含冤而死。直至死前,他将所著天书交与其子刘琏手中,嘱托待其死后一定要将此书交与圣上,并刘家世代不得习此术,入宫门。
3、
而刘伯温之死,其中几个点值得思考,朱元璋明知胡惟庸与刘伯温心生仇怨,却偏偏指派胡惟庸带御医看望,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有借刀杀人之嫌。
这样做不仅达成了胡惟庸的心愿,还为以后惩治胡惟庸埋下了情感的基调,让世人以为是胡惟庸自作聪明,胆大包天,违抗皇命,狠心将朱元璋爱臣谋害。
而朱元璋又是担心什么呢??为何要给刘伯温这样的下场?大胆猜测,也许有这几个原因:
其一,朱元璋深知自己身体愈见苍老,而觉得刘伯温老谋深算,难免在自己驾崩后,生出事端,这是多年来刘伯温给他带来的不信任感,使得他决心除去这个隐患。
其二,当时朱标有李进左右,而刘伯温对朱标并不十分诚服,一臣难侍二主,这也是刘伯温心性如此。所以留不得刘伯温。
其三,刘伯温虽然为人刚烈,得罪了不少大臣,但是也难免会有关系密切的人,毕竟身在朝中,且身居高位,很难说他没有同党。与胡惟庸对立,留下必是大祸患。
刘伯温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也是风雨不惊的,波澜壮阔是因他跟随朱元璋奔波一生,为他献谋献策,打下了大明江山,立下了赫赫战功。风雨不惊是因他虽身处高处却依然宠辱不惊,平平淡淡,不为权势而愁眉。死后,后主也追封刘伯温为太师,谥号文成,也算是名垂千古。
作者/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