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老子”神秘的“老子军”,年满60才能加入,建军宗旨:替年轻人去死

“老子”神秘的“老子军”,年满60才能加入,建军宗旨:替年轻人去死

时间:2022-10-31 12:55:34来源:好运说历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好运说历史的《神秘的“老子军”,年满60才能加入,建军宗旨:替年轻人去死》,希望大家喜欢。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军队入侵中国大地,在这场持续很多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由对立走向合作,其他民主派人士和普通民众更是遥相呼应,为对抗异族贡献出了自己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在整个抗日战争的历史中,有一支军队自建成之日起就格外与众不同,他不属于国民党军队,也不属于共产党武装力量,“少者、壮者前程远大,来日方长……老者忝在父兄,视死如归,是其天职”正是这支军队建立的宗旨所在。

而他的建立者张一麐更是一位文质彬彬,从未上过战场的清朝“进士”,张一麐建立的这支军队就是十分具有传奇意味的“老子军”,他们的初衷也是十分简单,用自己衰老的身躯代替年轻人牺牲在战场上!

爱国志士

张一麐是一个十分具有才华和声望的大文人,他出身于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江南水乡苏州,遥想当年,这片土地就抚育出镇守西北边境多年,力逼西夏议和,为北宋王朝赢得了多年太平的范仲淹。

而张一麐本人自小就被众人誉为了“神童”,在那个需要通读八股文,成功赢得考官青睐的科举时代,张一麐十二岁就高中成为秀才,十八岁又成功考中成为了举人,这份成绩在清朝科举考试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以十八岁考中举人的光辉成绩,张一麐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清统治下的一方官员,而那时正是光绪帝在位,慈禧垂帘听政把持朝纲的时期,尽管张一麐有幸成为了一方父母官,但是大清王朝内忧外患的执政环境却让他看不到任何希望。

甲午海战过后,张一麐等有识之士更是看出了大清王朝已经摇摇欲坠了,为了使中国能够走上更加富强的道路,张一麐积极支持了康有为等人的改革运动,在家乡苏州创立了救国学会,乞求能够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来挽救被西方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

但是大清王朝的封建势力在那时候实在过于顽固了,这场以康有为代表实行的改革运动最终在封建派人士的围攻下草草结束宣告失败,失望至极的张一麐自那时就转入了当时十分具有名望的“护国公”袁世凯手下继续寻图报国之路。

但是袁世凯同样让张一麐失望了,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盗取了革命胜利果实自称为皇帝试图复辟封建王朝,张一麐一怒之下辞职回到了家乡,自此远离政治漩涡中心,以兴办教育,传授文化为主要事业,此时的张一麐希望通过“开启民智”来曲线救国。

创建“老子军”

尽管身在家乡苏州,但是对于中国大地上的时局变化,张一麐一直没有放弃关注,革命派人士的成功让张一麐感到欣喜,但转瞬即逝的革命胜利,再到国共两党互相对峙又让张一麐感到了无奈和失望。

直到1937年,发生在东北大地上的卢沟桥事变让张一麐意识到不能坐在书房内等着中国沦陷了,而那时候大举入侵中国大地的日本军队也快行进到张一麐的苏州老家了,面对外敌,张一麐在那时候却产生了一个十分叛逆的想法。

那就是张一麐打算组建一支由老人作为骨干力量的军队,前去抗日战场与鬼子正面交战,以换回当时作为抗日的主要力量的年轻人牺牲,如果要问张一麐为何要想出这样的主意,在后人看来其实有两个主要的原因。

一是很多像张一麐那样自清政府时期就在寻找救国之路的爱国志士已经年岁已高,但是他们对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依然拥有无穷的感情和保护之意,“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才是张一麐创建“老人军”最真实的感情表达。

二是张一麐听到,看到太多年轻的爱国志士为了对抗日本军队而作出的巨大牺牲,这些让已经迈入古稀之年的张一麐感受到了力量,虽然自己是手无寸铁的文人,但凭着这幅苍老的身躯和文人风骨,张一麐心想能拯救一些年轻人就是赚到了。

他的想法更是引起了国民党元老李根源将军的共鸣,日军即将入侵苏州,同样年岁大的李根源也想为抗日战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在当地建立了“抗日治安会”,正式面向全社会征召六十岁以上的爱国老人。

视死如归

虽说不是正规军队,但是“老子军”也有着严格的军规军令,条令中规定了需年满六十岁以上方可加入,不满六十则会成为预备军,而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赴死”之心,代替年轻人上抗日战场,为反抗入侵者保留火种!

为此张一麐和李根源还邀请了当时已经九十八岁高龄的复旦大学创建者马相伯老先生为司令官,又以曾经为抗日战争而捐献身家的李恒升老先生为军需长,逐渐组建起了属于“老子军”的军队体系。

也是因为张一麐、李根源等人的知名度,在“老子军”成立之初,就有无数大江南北的爱国老人希望加入其中,为国效命,而这一份效应甚至还影响到了那些妇女幼童们,就连妇孺都想为“老子军”而效力。

“老子军”在那时候确实鼓舞了很多中国人,但是在现实中,“老子军”却从未上过战场,当蒋介石得知“老子军”之事后,曾经亲自致电张一麐和李根源,表达了对他们爱国情怀的肯定,但同时也指出,他们的军事组织不是正规的,严整的,不可动用。

即使“老子军”无法上正面战场,但是张一麐和李根源等人却仍然在为抗日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在淞沪战场上,张一麐和李根源组织人力将烈士遗骸好生安葬于苏州善人桥,并为其披麻戴孝,这在江南地区也算是一段可悲可泣的抗日战争历史了。

小结:

虽然从结果上看,张一麐所创立的“老子军”并未能在抗日战争上发挥作用,但是一群年岁已高的爱国志士所做出的事情却让那时候的中国人感受到了同仇敌忾的鼓舞作用,也是因为中国人民普遍拥有的这种志气,我们才能从日本军队的手中夺回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土地。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