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是什么原因导致南诏从忠心唐朝变成与吐蕃结成联盟?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西宝成长记的《是什么原因导致南诏从忠心唐朝变成与吐蕃结成联盟?》,希望大家喜欢。
这是正义的反抗,而且只是局部问题。阁罗凤本人也很想把事情尽快了结,他认为这些争端与纠纷仅仅只与肇事者张虔陀个人有牵连,与整个唐朝则毫无关系。看来,战争可以到此结束了。可是,唐朝官员们处理这些边境小纠纷的手法极度愚蠢拙劣,他们不是为了全局而息事宁人,相反,却把小的纠纷扩大为与南诏的严重对立,并发展为一系列的军事远征。得知张虔陀败死后,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悍然发兵进攻南诏。天宝十载四月,唐军兵分三路南下。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亲统大军从滇东北方向进入云南,一路由大将军李晖率军进兵姚州,另外一路由安南都督王知进的唐军则从南路北上。
无论阁罗凤怎样解释,也不管他怎样表白自己的忠诚,他的和好要求都被“唯言屠戮”的鲜于仲通断然拒绝了。阁罗凤不得已,只得背弃唐朝,转而投靠吐蕃。吐蕃当即派出援兵,与南诏军队联合作战,于江口(今下关)、丘迁和(今漾濞)等地大败唐军。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石堡城古城遗址,位于今青海省湟源县日月乡石城山
边臣的骄暴贪残、朝廷的昏庸腐败已经点燃了南诏叛唐的导火索。杨国忠还要火上浇油,“分捕北地人为兵”。三年以后,唐军卷土重来。天宝十三载(754),侍御史、剑南留守李宓率十道兵十余万人再征南诏。此人曾长期在云南为宦,熟悉当地的地理和民情。鉴于鲜于仲通失败的教训,他把中军帐设在洱海东岸的陇坪(今大城村),广造舟楫,并在洱海北岸部署兵力,拟水陆俱进。阁罗凤在洱海北岸筑有龙首城,吐蕃的援军亦位于南诏北边。因此,从洱海北岸进攻南诏都城太和城,实属冒险之举。阁罗凤令部将偷袭洱海东岸的唐军造船之师,又以大军同前来救援的吐蕃军队内外夹击进逼邆川(今邓川)的唐军。于是,“三军溃衄,元帅沉江”。李宓所率领的唐军全军覆没,李宓沉江而死,随其南征的两个儿子亦未能幸免于难。第二次大战又以唐朝的惨败告终。
唐军的南征一次比一次失败得惨重。天宝年间与南诏战争的结果,唐朝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南诏与吐蕃结成联盟,对唐朝形成了严重威胁。就连公正的唐朝政治家也不能不承认这实在是唐朝咎由自取。《长安十二时辰》中那位李必的历史原型——著名政治家李泌就评价,“云南自汉以来臣属中国,杨国忠无故扰之使叛”。可叹事已至此,阁罗凤仍不愿与唐为敌。他特意立了一块《南诏德化碑》,说明与唐朝发生战争的原因,希望到将来重归于好的时候,后人能够指给唐朝使者看,让唐政府明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