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对联”才女出上联:饱汉不知饿汉饥!乞丐下联让她又羞又气,无奈下嫁他

“对联”才女出上联:饱汉不知饿汉饥!乞丐下联让她又羞又气,无奈下嫁他

时间:2022-10-28 16:25:33来源:彤彤爱读书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彤彤爱读书的《才女出上联:饱汉不知饿汉饥!乞丐下联让她又羞又气,无奈下嫁他》,希望大家喜欢。

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成亲是人生当中的一件大事,正所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古代的娶亲当中,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诸多繁琐的程序。娶妻嫁人更是需要三书六礼,八抬大轿,明媒正娶。

古代的小姐“养在深闺人未识”,自然生活优裕,书香门第当中,她们更是才华横溢“胸藏文墨怀若谷”,又或者是“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很多才女便不想被父母包办婚姻,于是便有人选择对对联的方式。

可是才女怎么会下嫁给衣衫褴褛的乞丐呢?那么这样云泥之别的婚姻其中到底蕴藏着哪些故事呢?

古代成亲方式

首先是比武招亲。古代是崇尚力量的时代,只有充满力量和谋略的人,才能成功掌握自己的家庭和人生。那么自然女子对于择偶的标准也与武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只有强大的武力才能够保护家庭和自己的女人,女性也喜欢挑选强壮的人来作为相伴一生的人。正如项羽在《垓下歌》中所言:“力拔山兮气盖世”,此番的力量便有“气吞山河和势吞万里之气象”。

项羽虽然最后乌江自刎,但依然无法掩盖他作为盖世英雄的光辉形象。除此之外,强壮的男人一般也会作为征调士兵的主要对象。一旦成为国家正式军队的一份子,便肩负着时刻保家卫国的重任。

就像辛弃疾在诗中写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因此比武招亲招的既是女子心中的如意郎君,也是自己光耀门楣的绝佳武器。

其次是抛绣球招亲。就像很多电视剧所呈现的那样,大户人家在方圆几里内放出消息,进行彩球招亲。

等到抛绣球的那天,绣楼底下一大片人,无论身份家产,也无论相貌才华,依靠运气和位置来决定自己的郎君,这便是决定了自家小姐一辈子的幸福和生活。

尽管这样的方法在旁人觉得荒唐与滑稽,可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却流传了几千年。事实上,抛绣球起初是作为一种兵器出现在大众眼中。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绣球也演化出了许多不同的功能。

通常意义上的绣球色彩鲜艳,以红黄为主色调,甚至会有多种颜色的叠加而成。古代的婚姻往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也说不定有一些大户人家希望另辟蹊径,祈求上帝能遇见女儿的有情人。

即使这种行为偶然性强,在主流社会中无法接受,也依然留存到了艺术作品当中。例如说《西游记》当中唐僧的母亲身为宰相之女,却抛绣球招亲,《醒世恒言》中的卖油郎独占花魁等故事。

还有对对联招亲。对联,是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等愿意表达自身学识和文化内涵的独特文化形式。而对联,也叫做楹联。在古代实际上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既充满美感又富有诗意。同时还讲究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意义上更有仄起平落,字数和词性更有着严格的要求。对联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

那么很多大户人家,也想到了对对联进行招亲。既能够充分考察招亲者的文化修养,又能与自身找到文化知识契合的人才。可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对联招亲之事

据说古代曾出现一名举世无双的才女,容貌美丽,才华横溢,正如《诗经》中所说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同时才华横溢,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可是就是这样一位才女,其思想也是独具一格。

她不想顺从父母的安排和媒人的介绍,嫁给门当户对的公子,而是选择用才华去衡量真正的有缘之人。于是她生出一计,决定以对对子的方式寻找如意郎君。

自古对联最讲究文采照应,平仄相对。从古至今更有无数的文学大家热爱对对子。从对联最初的形式“桃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后来在三国时期发现标有“孙权赤乌年号”的铁十字架上更有艺术精美的对联。

后来跨越数代,对联从东汉时期的骈体文,直到魏晋和南北朝得到空前的繁荣。此女子心中也钦慕如王勃般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才子,来共度余生。

因为她不肯草草的听从父母的安排,自己又有着几分寻常人难以望其项背的才华,也引起来了众人的广泛关注。

人人都翘首以盼这位才女将会写出怎样的对联,纷纷赶来,左眼右语地讨论着。此女子在左思右想,大笔一挥,“饱汉不知饿汉饥”。此上联一出,众人都慌了神,前后相互照应,同时又精炼准确地概括了现实生活,此为妙联。

她满心欢喜地等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才子能成为她的夫婿。就在众人都灵感枯竭,陷入沉默之时,突然有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乞丐站了出来,没有人认为她可以成功地将此对联对出。当然,也有更多人想看这个乞丐的笑话。

乞丐奇缘

这位乞丐便走上前来,看着这位美貌的才女问道:“只要把对子对出来,就可以嫁给他吗?”才女心高气傲,自然不把乞丐放在眼里,于是自顾自地瞥了乞丐一眼就说:“那是自然。”

才女觉得只有俊秀的才子才能配得上他,乞丐也不以为意,便说了句“身在福中不知福”。众人皆拍手称赞。此联充分考虑了上下词性的对应,又实现了平仄的契合。实在是高超的对联。

才女则在一旁红了脸,又羞又气。或许她没想到这个乞丐曾经也读过许多的书,面对众人的喝彩,才女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自己本想才子佳人,结果却成了才女下嫁乞丐。

尽管事情如此,才女也认识到了,自己本来就想找到一个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才华之人,而非是金玉其外的所谓才子。虽然结果并非才女所预想的那样,但仍然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传说。

就像《巴黎圣母院》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一样,即使外在的条件不如所谓的谦谦君子菲尔斯,他内心的品质却无人能及。或许最后这位才女也渐渐接受了乞丐,发现了这位乞丐也有独一无二的才华。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