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这3位历史名人,在后世名气很大,实际却是成功靠父荫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中郎将V的《这3位历史名人,在后世名气很大,实际却是成功靠父荫》,希望大家喜欢。
如今喜欢历史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大家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同。有的是通过课堂老师传授,有的是自己看历史类书籍,有的则是看相关影视剧。随着大家的关注增加,许多历史人物再次被众人熟知,甚至还很有“名气”。
今天,我们就要说3位历史名人。这3个人在后世名气很大,可实际上,他们却是成功靠父荫。他们每个人的爹,都比他们本人要厉害得多。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3个人分别是谁。
一、李景隆
李景隆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参与了著名的靖难之役,最后,还是他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可以说是关键性人物。不过他虽然出名,可在后世的口碑却不怎么样。
李景隆自身本事很一般,能够被朝廷重用,主要是因为有个出色的父亲。父亲去世后,他承袭曹国公的爵位,得到朱元璋的重视,加以栽培。建文帝即位后,同样重用他,靖难之役时,让他担任大将军征讨朱棣。结果李景隆节节败退,最终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致使南京失守。
朱棣对李景隆的态度就不同了,他知道后者没本事,加上关键时刻倒戈,这样的人不能重用。于是初期朱棣为了安抚人心,对李景隆加官进爵。可没多久,便将其削爵圈禁。
那么,李景隆的父亲是谁呢?
李景隆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也是养子。李文忠19岁就亲自率领亲军支援池州,大胜而归,功列诸将之首。随后李文忠接连立下战功,深得朱元璋喜爱。
明朝建立后,李文忠还多次带兵清扫元朝残余势力,在册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就将其封为曹国公。只可惜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就病逝了,时年46岁。不过,朱元璋让其配享太庙,还把他的肖像挂在功臣庙中,位次第三。之后,李景隆就承袭了父亲的曹国公爵位。
二、陆绎
陆绎在后世的名气,也是最近才慢慢上来的,来源于一部叫《锦衣之下》的电视剧。很多人看了这部剧后,对陆绎有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是好印象。但实际上,历史上的陆绎,无论是名气还是才能,都远不如其父陆炳。
陆炳在明朝嘉靖时期,可是一个大人物,之所以位高权重,是因为他和嘉靖皇帝的关系不一般。陆炳的母亲,是嘉靖皇帝的乳母,两人吃同样的奶长大,感情就像亲兄弟。嘉靖即位后,自然要照拂陆炳。
更重要的是,陆炳还曾在一场火灾中,救过嘉靖皇帝的命。从那以后,嘉靖对陆炳更是倚重,让其掌管锦衣卫。陆炳去世后,嘉靖还对着其画像痛哭,亲笔写诏书称赞其功绩。另外,嘉靖特别交代下去,让其儿子陆绎为锦衣卫佥事,要好好照拂陆炳家人。
陆炳是明朝第一个以公兼孤的官员,就连严世蕃都这样评价过:“尝谓天下才,惟己与陆炳、杨博为三。”足见陆炳当时的名气,以及在众人心中的地位。而陆绎多亏有这样一位好父亲,才得到重用。
陆绎这一生的经历,都与其父亲息息相关。他因为父亲,成为锦衣卫佥事,甚至升至锦衣卫都指挥。然而在隆庆年间,他却又因为父亲遭到皇帝追责,被削职为民。直到万历年间,在张居正等人的帮助下,才得以平反。
三、刘墉
“宰相刘罗锅”的名气,我想不用笔者多说了,因为影视剧的传播,刘墉在后世的名气已经很大了。当然,刘墉自身能力毋庸置疑,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很高。但不得不否认,刘墉的起点就很高,而这一切,仍然是他的父亲带给他的。
刘墉的父亲,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刘统勋。刘统勋在雍正、乾隆两朝深受重用,历任上书房行走、左都御史、漕运总督、吏部尚书、军机大臣等等。刘统勋最大的功绩,是在漕运和治水方面。他曾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长达三十余年,为清朝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
要知道,刘统勋可是汉臣,可他去世后,谥号却是最高的“文正”,足见其对清朝的贡献。乾隆曾对群臣说过:“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刘统勋去世后,乾隆还叹惜道:“朕失一股肱。”
而刘墉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参加科举的时候,可以直接跳过前面的流程,直接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要知道光是一个举人身份,就能难倒不少人,范进不就因为考中举人,还兴奋得疯了吗?
所以刘墉的高起点,是父亲带给他的。后来刘墉的仕途起起落落,基本都与刘统勋有关。每次刘墉遭受处罚,乾隆都念及刘统勋的功劳,对他从轻处置。重新起用他,也是看在刘统勋的功绩上。刘墉去世后,谥号“文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与父亲是有差距的。
由此可见,李景隆、陆绎、刘墉3个人,都是成功靠父荫,因为有个能干的父亲,才得到朝廷的重用。不过话虽这样说,最后能不能在朝中站稳脚跟,还是要看自己的本事。
像李景隆这种没什么本事的,不仅丢了父亲的脸,自己也迟早被皇帝嫌弃,遭受后人诟病。像陆绎这种兢兢业业的,虽然无法超越父亲,但只要忠心有能力帮到皇帝,就还是能够得到重用。而像刘墉这种有能力的,不仅不会为父亲丢脸,自己也能名留青史,甚至让人忽略,他很多时候都是靠父荫的。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清史稿》《清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