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弓箭”影视剧中,有的人身上中了一箭就死了,古代一箭真的就能杀死人吗?

“弓箭”影视剧中,有的人身上中了一箭就死了,古代一箭真的就能杀死人吗?

时间:2022-10-18 10:37:09来源:知识火花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知识火花的《影视剧中,有的人身上中了一箭就死了,古代一箭真的就能杀死人吗?》,希望大家喜欢。

冷兵器时代,弓箭可以说是“王者”级别的存在,这种具备远距离杀伤属性的武器,历来都会被古代军队所重视。

不过,我们现代人在看古装电视剧时,除了会看到某人中箭后当场死亡的场景外,还会看到有的角色中箭后,不仅能嘚啵嘚啵说半天话,甚至有些人还能活蹦乱跳。

这种场景,就让不少人对弓箭的杀伤力产生疑问,到底古代的弓箭会不会置人于死地呢?

严格来讲,这个问题需要视情况而定,不同的场景之下,弓箭带来的伤害也是不同的,并且,还要根据被射中者的身体素质,以及其所中箭的部位等因素来决定。

下面,我们就用史书上记载的几个例子,来分析一下古代弓箭的杀伤力究竟如何。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如果弓箭射中的是人的要害部位,比如头、脖颈等,只要射得准,那基本上是能一箭毙命的。

为什么呢?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讲,人体最硬的组织莫过于骨头,但骨头虽硬,那也是相对而言的。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考古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古代人类的头骨上,钉着有石质或者骨质的箭头。

这些箭头,便是射进了人的头骨之中,由此可见,人类仅靠身体想要扛住带有巨大冲击力的箭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哪怕这个箭头不是金属做的,基本上也扛不住。

不过,扛不住不代表当场就能毙命,除非是射中要害部位。

比如唐朝大事件“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在马上搭弓射箭,一箭正中李建成的后心,结果就让李建成当场领了盒饭。

所以,只要射中要害部位,古代的弓箭还是能做到一箭毙命的。

当然,要害部位就那么几个,对手也基本不可能站在那里任由别人射击自己的要害,一般情况下,交战的双方都是处于移动状态的。

甚至,还有些是高速移动状态,比如骑在正快速奔走的马上。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很难一箭射中对手的要害,不过,即便如此,古人还是有办法做到一箭给对手带去巨大伤害。

这个办法,就是在箭头上加点“佐料”。

当然,这个佐料可不是我们吃饭炒菜时的佐料,而是各种毒药,而这种在箭头上添加毒药的方式,在古代就叫做“煨毒”。

那么,古人都会在箭头上抹上什么毒药呢?通常来说,分为矿物毒和生物毒这两大类。

所谓矿物毒,其实很好理解,就是那种铅、汞之类的矿物质,这些在古代都属于剧毒之物,所以,抹在箭头上就可以在射中对方的同时,让对方中毒。

不过,这些东西由于受技术限制,产量不高,这就导致了如果抹这些东西的代价很高,因此,使用者一般不多。

更多也更经济、便捷的方式,就是抹生物毒药。

生物毒药也分为好几类,第一种就是某些带有毒素的植物所产出的汁液,由于这种汁液也带有毒性,所以抹在箭头上,就能起到增加伤害的效果。

最出名的例子,就是三国时期的关羽,根据记载,他就曾被流矢所伤,而流矢被抹了毒药,因此就导致关羽虽说伤口愈合,但“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之后,有医师为他诊断,判断出是中了毒,需要“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由此就引出了一段“刮骨疗伤”的经典佳话。

据说,关羽所中的毒,就是一种叫做“乌头碱”的生物毒。

除了这种来自植物身上的有毒汁液外,还有一种广泛用于古代战场上的毒药,不仅造价低廉,且制作简易,并且到处都是,实乃古代士兵必备之杀敌“利器”,凡是用过的都说好。

这便是大大有名的“金汁”。

所谓金汁,其实说白了就是粪便的集合物,由于古代医疗水平不高,而金汁中则含有大量的细菌与寄生虫,所以,一旦被抹了金汁的弓箭射中,就极容易引发破伤风等感染症状。

而在没有抗生素的古代,只要有了这种症状,基本上就宣告没救了。

最明显的例子,当属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张郃,当时诸葛亮北伐失利,因此引兵撤退,而张郃却率兵追杀,结果追到了木门谷,被守在这里的蜀军士兵射中右膝盖,不久之后便阵亡。

要知道,膝盖可不是致命之处,而张郃被射中膝盖便阵亡,只能说明是因为蜀军的弓箭抹有金汁,因此导致张郃染上了破伤风之类的感染疾病,才会导致他死亡的。

不过,虽说大部分人对金汁都有所耳闻,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要想制作一个合格且具有强大杀伤力的金汁,是有严格的“选材要求”和相应程序的。

首先,金汁的主料,要采用马粪,为什么呢?因为马粪中含有的高温纤维,能加快其腐烂的速度,从而达到滋生更多细菌的效果。

其次,单用马粪也不行,还需要加入其他种类的粪便,动物的、人的都可以,加的种类越多,效果就越好。

最后,就是需要大火熬制,也就是熬成汤水,到这种程度后才算是真正合格的金汁,拿箭矢往里面一泡,就成了杀人的利器。

所以,某些影视剧或者小说里,所描述的直接在粪便里蘸一蘸后,就搭弓射箭是不准确的,正确的做法是,是需要在熬成汤水后的金汁里泡上一泡,才能真正让箭头上带有毒性。

况且,在粪便里随便蘸一蘸就射箭,伴随着弓箭被射出后的高速运动,附在上面的东西也会随之而去,这样一来,杀伤力就大打折扣,因此,这种做法并不正确。

说到这里,再补充一个冷门小知识,金汁虽说会给人带去破伤风等感染病症,导致人丧命之外,它还是一种有名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等诸多功效。

只不过,想起到这种疗效,就得需要口服下去才行。

言归正传,通过上述的例子说明,古代的弓箭,如果想做到一箭毙命,那么就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正中要害,而另一个就是箭头上带有毒药,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被射中之人在短时间内丧命。

而如果没有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话,那想一箭毙命,怕是就有些困难了。

为什么呢?首先,古代上阵打仗,将领通常都身披铠甲,头戴头盔,而铠甲和头盔,正是防备弓箭射击的最好装备。

尤其是经过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后,古代的铠甲在防护力上也日趋坚固,因此,就出现了不少被射中脑门,却依然没死的例子。

比如关羽,在水淹七军的那一战中,他就曾额头中箭,但他在中箭之后,还指挥蜀军取得了巨大胜利。

由此可见,当时关羽的伤情并不严重,至少不影响他继续作战。

还有个例子,是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的杜伏威,此人相当勇猛,他在攻打江南的时候,曾经不慎被一名隋朝将领也射中额头。

结果,杜伏威当时不要命的劲头上来了,他坐在马上,指着那名射伤他的隋将说,今不杀汝,誓不拔箭。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杜伏威非要杀了那个隋将,报仇雪恨之后,才把额头上的箭拔出来。

就这样,杜伏威亲自杀入敌阵,一番缠斗之后,果然生擒了那名隋将,最终,他让那个隋将亲手拔出了额头上的箭,然后将其斩杀,算是出了这口恶气。

经此一事,杜伏威悍勇的威名大震。

想想看,能在不拔箭的情况下,还可以骑着马杀入敌阵并生擒敌将,最终还能生生将箭从额头的伤口处拔出来,除了说明杜伏威打仗不要命外,同时也证明,有了头盔的保护,这弓箭确实没有给他造成致命伤害。

不然,他杜伏威哪里可能会这么悍勇,他又不是金刚不坏之身。

不仅是头盔能很好保护人体,减少弓箭带来的伤害,身上的铠甲也能起到这种效果,比如在东晋时,就有这么一个例子。

东晋成帝司马衍在位时,他手下有个大将叫做毛宝,此人也是一个极为悍勇的将领,当时东晋发生了苏峻之乱,毛宝奉命平叛,在平叛过程中,一个不小心,就被叛军射中。

并且,射中毛宝的这个弓箭手,是一个力大无穷之人,据史料记载,当时毛宝被一箭射透了大腿,而箭头在射透毛宝大腿后,又扎进毛宝身下的马鞍之中。

试想,能射穿人的大腿,还能扎进马鞍,这力度绝对是世间罕有。

但即便这样,毛宝却展现出了猛男的本色,他让自己的亲兵,踩着马鞍用力,当场就直接把这支弓箭拔了出来,由于拔得太快,以至于“血流满靴”。

结果,毛宝仅仅休息了一夜后,第二天就裹着伤口继续骑马作战。

毛宝能做到这一点,部分原因是铠甲起到了些许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毛宝的身体素质不错,他就和前文提到的杜伏威一样,都是那种身体素质极其强悍的人。

所以,才会在受伤后还能如此悍勇。

而像杜伏威和毛宝这种,身体素质极其强悍的将领,在古代还真不少,其中几个的强悍程度,按我们现代的眼光来看,就会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比如北周时期,有一位汉人出身的将领田弘,史料记载他体力惊人,并且作战极其勇猛,每一次打仗均冲锋在前。

而由于冲锋的次数太多,因此就受到了敌军弓箭手的“热情招待”,所以,他中箭的几率相当之高。

据统计,田弘一生,共中过大大小小的箭伤一百余次,其中,还有九次是被弓箭射穿了骨头,但即使这样,他还是活了六十四岁,并且也没有死在沙场之上,而是死在了任所之中。

还有五代时期,后唐有一位叫苌从简的将领,某次打仗时中箭,而箭镞刚好破骨而入,卡在了两块骨头之中,导致拔都拔不出来。

不得已之下,就从简效仿关羽刮骨疗伤的典故,让医师破开了骨肉后,生生将箭镞拔了出来。

所以,通过上述这几个例子就能看出,在古代的战场上,如果对方身着铠甲,并且没有被射中要害的情况下,一般来说,是很难将其一箭毙命的。

而鉴于这种情况,古代士兵在长期的作战中就发现了一点,要想达到一击致命的效果,那就往没有铠甲防护的面部射箭,这样就能加大干掉对方的几率。

这一点做得最明显的,当属清代的八旗兵,八旗兵就是喜欢在作战时,近距离地射击敌人面部,并且他们还得出经验,称在“五步之内”,只要能正中面部,那么“每发必毙”。

而说到这里,同样还是回到了前文提到的那一点,古代弓箭想做到一击毙命,那么就必须射中对方的要害部位。

当然,虽说古代弓箭手不少,但神射手却寥寥无几,所以,也不能指望每一个弓箭手都能射中敌人要害,更多的时候,弓箭手的存在,是为了配合主力部队,来减缓敌人进击速度,同时让敌军失去部分战斗力的存在(此处不谈游牧民族的骑兵)。

比如在北宋时,麟州将官王吉,就是一个把弓箭手利用到了极致的将领。

当时他凭借过硬的骑射技术,以及丰富的作战经验,研究出了一套“一箭术”,具体的做法,是在开战之初,先漫天遍野的给敌军来上一波弓箭。

之后,趁着敌军低头躲避箭雨的瞬间,迅速发起急冲锋,杀入敌方阵营,这样一来,他和他的部下,就能收割一些还在低着头躲避箭雨的敌人。

而在明末清初时,清军也深得这种箭雨的精髓,比如在攻打江阴时,为了减少己方伤亡,加大守城明军的损伤,因此,清军就采取了大规模的齐射技术。

据记载,当时清军的箭矢,真的犹如下雨一般,以至于城内的人躲都没地方躲,有人拿着锅盖挡箭,一天的时间,这个锅盖居然接到了三四百支箭矢。

所以说到这里,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古代弓箭的杀伤力有了一个大概的认知,总结一下就是,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弓箭确实是“王者”的存在不假,但要想做到一箭毙命,就需要满足一个基本条件,那就是射中敌人要害部位,其次就是箭头上抹有毒药,这样能让敌人因感染破伤风而死,而做不到这两点,要想一箭致命就有些困难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