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为什么就没有人起兵反抗?原因很简单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有悲有喜的《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为什么就没有人起兵反抗?原因很简单》,希望大家喜欢。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司马懿这位传奇的人物,从曹操和曹丕时代的韬光养晦,以退为进,最后锋芒毕露,在正始十年(249),一场筹划已久的政变发生了,史称高平陵政变。从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然而,在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时,为什么就没有忠于曹氏的人起兵反抗呢?
司马懿的这次政变,彻底的消除了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逐步消灭支持曹氏的势力,向篡夺曹魏政权的目标前进,为日后司马炎代魏立晋奠下了根基。司马懿高平陵政变篡权这么容易成功,而且没有人起兵反抗,其实原因很简单。
第一:曹氏掌权者对宗族的过度防范打压。
曹丕篡汉建魏,面对文武英才济济的兄弟子侄们,心理十分怯懦,这可能与争储时对他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关。所以他虽因循汉制,封建同姓王侯,但却对他们采取了极其严厉的防范政策,力图阻止末强害本、尾大不掉,危及他摘脉子孙皇位的现象发生。
曹丕及其继承者限制、虐待宗室有很多措施,先是不贤者不王,而且旦封王,立即迫令就国,活动区域不许超过三十里,不许进京,不许和周围其他的封王来往;在国内,一举一动皆受中央派来的辅监管制着。再次就是利用徙封、夺兵等方式对诸王实行精神折磨。最后是不许他们统兵治民。因为曹魏宗族势力过度的被打压,导致司马氏亡魏建晋的时候,都无宗氏起兵反抗。
第二:曹氏过于信赖士族,门阀统治兴起
在曹操时代,曹操喜欢启用寒门弟子,唯才是用,对士族,既利用,也打压、而曹丕父子就逐渐抛弃了这优点,对士族开始大面积启用,信任。甚至在国家的选官政策上,曹丕通过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人才选用上完全向士族倾斜,导致门阀统治兴起,甚至连与曹氏宗亲关系最好的夏后氏,都开始由宗亲向门阀转变。
而且在曹丕父子时代,门阀士族已经开始掌握兵权。比如司马懿和陈群,都位极人臣,还手握重兵。曹丕临死前,还任命司马懿、陈群、曹真为顾命大臣。在门阀士族眼中,曹魏的皇权是可以被替代的,甚至包括司马懿,没有司马家,还会有另一家门阀崛起,联合豪族取代曹氏。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的时候,除曹爽的死党智囊桓范之类的人,连高柔、蒋济、陈泰这些老臣都帮助他,支持他,可想而知,当时的司马懿影响力多大。
第三:曹氏掌权者后继无人,优先对司马懿投降
在曹魏早期,对于曹氏宗族,以及世代姻亲夏侯氏,可以说人才济济,如曹洪、曹仁、曹纯、夏侯渊、夏侯惇等,都是手握重兵的大将,而在曹丕时代,曹氏掌权者,也出现了曹真、曹休、夏侯尚这样的人才,手握重兵。可是,等到曹休,曹真一死,曹氏第三,就再也没有出现杰出的人才了。
最典型的曹爽兄弟,可以说高平陵政变的时候,有着最佳的机会起兵反抗司马懿,但是却“驽马恋栈豆”,不听桓范话,选择了投降,最后被司马懿定逆不道的罪名,并全部处死、灭三族。军权在握的他们,连皇帝都在手上,却最起码的反抗都没有,自然就没有其他人反抗了。
虽然,后来出现了淮南三叛,但是终究并非主流反抗势力,而且都是外姓起兵,并非曹氏嫡亲,最后还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