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大”中国大学中的“珠峰”,存在不足九年,培养的人才却远超清华北大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维达说的《中国大学中的“珠峰”,存在不足九年,培养的人才却远超清华北大》,希望大家喜欢。
说起我国的顶尖大学,你肯定首先想到的便是清华北大了,当然了,作为我国的顶尖学府,在世界都享有盛誉,因此首先就想到它们也无可厚非。
但你知道吗,实际上在我国现代历史上还有一座著名的大学,存在虽只有8年零11个月,不足九年,但培养的人才却远超战前的清华北大,而这些人才中,包括有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院士级的大佬更是多达上百位!
说到这里也许你应该知道笔者所说的是哪所大学了,没错,它就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的创立
西南联大的诞生,主要由于时局的变化!1935年,北京局势危急,为了应对一些了可能突发的情况,清华大学便秘密准备将学校转移到湖南长沙。当时,清华大学已经拨款在长沙岳麓山下的左家垅(即今天的中南大学)修建了一整套校舍,并且预计在1938年初就可以交付使用。
1937年7月,日本向天津进攻,炸毁了南开大学,损失惨重。
同年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大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随后,三位校长便在长沙组成了“长沙临时大学”,而这便是“西南联大”的前身。
长沙临时大学成立之后,其校内的师生大都是来自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约有1500人左右。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正式开课,而这一天,后来也被当作是西南联大的校庆日。
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时大学开始迁徙到云南昆明。同年4月2日,教育部发电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就此成立!
当时的“西南联大”一共开设了文、理、工、法商、师范5个院26个系,还有两个专修科和一个选修班。同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开课。
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了结业典礼,同年7月31日宣布结束。清华、北大和南开三所大学迁回到原址,只留下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从1938年成立,到1946年结束,西南联大一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之久,虽然不足九年的时间,但在这段时间里,西南联大却为祖国培养了不少的人才!
西南联大的教学风格
要说起西南联大的教学风格,最典型的便是四个字——学术自由!
这个词虽然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想要进行学术自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纵观中国几千年历史,古代时除了春秋战国时期有过短暂的学术自由之外,其余时期可以说皆为无所谓的“学术自由”,即便是离近代比较近的清王朝也没有,更何况在清朝前期还有“文字狱”呢,因此在当时并没有所谓的学术自由这一说!
到了近代,首先提出此概念的,便是北大的校长“蔡元培”先生,继而便是清华大学的“终身校长”,即我们上文说道的梅贻琦了。而梅贻琦先生认为的大学学术自由,实际上就是“无所不思,无所不言”。
当然,梅贻琦先生自始至终都将学术自由作为治校的准则之一,因此在西南联大的这近九年的时光里,他一本旧惯,努力实践着自己提出的办学理念,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众多的人才。而这也使得西南联大逐渐步入了一流大学的门槛!
在经过我国这一大批优秀教育家的共同努力之下,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一时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而这其中便以西南联大为代表。
当然,西南联大之所以能走出那么多的人才,也得益于学校本身的教学风格,其中倡导“学术自由”便是其中的典例之一。
而也正是在这样优良的学风和优秀的教学质量下,使得当时的西南联大得以培育出众多的人才。
据记载,西南联大培育出的人才包括有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家获得者(即李政道和杨振宁)、八位两弹一星元勋、五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以及174名“两院”院士。
不得不承认,西南联大的建立很好地保存了抗战时期最重要的科研力量,培养出了这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乃至是世界的发展进步皆付出了不朽之贡献!
参考文献:《档案中的西南联大》、《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3-1946.5》等;
以上图片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