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李白”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为国建功,还是为己立业

“李白”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为国建功,还是为己立业

时间:2022-10-09 11:45:48来源:南风一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南风一史的《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投靠永王李璘,是为国建功,还是为己立业》,希望大家喜欢。

“你用整个人生去寻找答案,希望下一个答案能够改变一切,让你没那么悲惨。你也知道,当你再也问不出问题,找不到答案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希望。”——美剧《豪斯医生》

#唐朝#安史之乱是改变唐朝国运的一场大乱,唐玄宗李隆基畏难而躲进了四川(四川易守难攻),太子李亨则借着平叛离开了李隆基的控制。这时一代诗仙李白,没有去投靠旧主李隆基,也没有投靠太子李亨,而是选择去做了永王李璘的入幕之宾。此时的李白的行为,是打算为国建功,还是为己立业呢?

投靠永王之前

在古代,“学而优则仕”是一直未变的主旋律,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李白的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虽然至今对他的身世都没形成定论,但他不能正常参加科举,是我们一直都知道的。虽然他很早就以诗名红遍了大唐的大江南北,但是他依然有一颗入仕为官的心。既然正常途径走不通,他就开始走“终南捷径”,这是一个先想办法出名,然后让君主主动邀请的路线。公元742年,过了不惑之年的李白终于如愿以偿。

不过现实很快就让李白体会到“世界那么大,没钱真可怕”。在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李白准备再次重返仕途。但是此时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没有选择去投救主,因为李隆基连着自己的女人都没有能力保护;李白也没有去投靠太子李亨,因为他认为李亨不会是叛军的对手,他还曾写诗讽刺二人“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

不过现实很快就让李白体会到“世界那么大,没钱真可怕”。在外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李白准备再次重返仕途。但是此时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没有选择去投救主,因为李隆基连着自己的女人都没有能力保护;李白也没有去投靠太子李亨,因为他认为李亨不会是叛军的对手,他还曾写诗痛斥二人“二圣出游豫,两京遂丘墟”;他最终选择去投靠自己心目中的“贤王”,永王李璘。

投靠永王之后

此时的永王李璘是山南、江西、岭南、黔中四道的军政一把手节(节度使),并领江陵大都督一职。在李白看来,李隆基已经如冢中枯骨,而李亨身陷兵凶战危的前线,江北早晚是安禄山等人的囊中之物。只有李璘坐拥江南,远离战乱,极有可能是未来之主,所以李白认为李璘会是最大的潜力股,而且此时李璘连太子也不是,此时去“烧冷灶”,未来一旦成事,那就会有拥立之功,这对于仕途不顺的李白,无疑有着绝大的吸引力。

进了李璘帐下之后,李白一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文学上宣传李璘的威望,如写出了不少歌颂李璘的诗句“聚散百万人”、“秋毫不犯三吴说”。另一方面是为李璘积极献言献策,他对自己的作用也做了记录“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那么他是怎样为李璘出谋划策的呢,详细的细节骆驼没有找到,但是骆驼从《资质通鉴》中,找到了一些李璘谋士言论,由此可以看出一些李璘的想法。

最直接的,当属李璘核心谋士薛镠的“宜据金陵,保有江表,如东晋故”。也就是说,李璘没有打算跨江收复失地,击溃叛军。他想的是占据江南,效仿东晋司马睿,划江而治。作为李璘幕僚的李白,应该是知道,并赞成李璘这一计划的。所以李白当时应该不是想为国建功,而是想为自己的前程博一把,不过他失算了,作为一个诗人,他可能游刃有余,但是作为一个政客,他就差得太远了,他的老朋友高适早就对李亨说了“璘必败之状”。所以后来高适平步青云,而李白却郁郁而终。

小结

骆驼之所以写李白投靠李璘的事,并不是想指责李白的人品,而是想说,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没有背景的文人,想出人头地是多么的困难。和李白同一时代的杜甫,也是一次次地在人生中找寻自己的答案,但是又被失望一次次地把希望击得粉碎。而现在这个时代,只要你真有才华,总有合适的平台和路径能够成就自我,希望我们能不负于这个时代。

参考文献:《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贪吃的骆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