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魏”此人南北朝最大胆的人,没兵就用空城计,八千对十万,说能守3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飞鸣说娱乐的《此人南北朝最大胆的人,没兵就用空城计,八千对十万,说能守3年》,希望大家喜欢。
南北朝时期的王思政是一名谋略出众的将领。
我总结他这一生一共打了5仗。
【第1仗】
河桥之战。
这一战的指挥官是西魏的宇文泰,战争的结果是惨败。
王思政作战很勇猛,他从马上跳下来,举槊横扫,冲入敌阵,最终部下都战死了,他自己也身受重伤,昏倒在战场上。
非常幸运的是,敌军没有人认出他来,后来他被部将找到救了回去。
只因为王思政这个人平时爱兵如子,为人又简朴,跟士兵同甘苦共患难,穿的都是破衣服破盔甲,所以,在战场中寻找高级将领的敌军,很自然就把他忽略了。
替换高清大图
替换高清大图
【第2仗】
玉璧之战。
王思政看到玉璧这个地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要点,于是请求去到那里筑城,被宇文泰采纳了。
不久后,东魏的高欢要进攻西魏,果然要经过玉璧。
高欢在开战之前,先派人去劝降王思政,说,你要是投降,我让你做并州刺史。
王思政的回答很有趣,他说,可朱浑道元早就降了,怎么没有做?
像小孩子吵架一样。很明显,王思政在戏耍高欢。
作为东魏的实际掌权者,绝不会接受这样的侮辱。他准备用猛攻来摧毁这座玉璧城,同时摧毁王思政。
很可惜,玉璧此城在建造的时候就得天独厚,地势极高,而且建在峭壁上,易守难攻。
高欢一连进攻多日,也毫无成效。这时候,天降大雪,气候严寒,高欢军中收到很大影响,只好退兵。
【第3仗】
弘农之战。
宇文泰派王思政守卫弘农。
当时弘农情况比较危急,没有设防。而东魏的刘丰生带兵来进攻。
王思政一到,非但没有丝毫的慌张,反而下令把城门全都打开,然后脱衣睡觉。士兵们被他这样的行为给震惊了。不知道王将军是胸有成竹,还是浑人胆大!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
东魏军到达后,看到弘农城门尽开,狐疑不定,最终因害怕中伏而撤兵。王思政终于有充足的时候开始修缮守备,囤积粮草备战。
这不正是《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的翻版吗?我看过《易中天品三国》。还记得易中天老师当时对空城计是提出3点质疑的。第一,为什么不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一下?第二,为什么不派神箭手把诸葛亮射下来?第三,可以围而不打,何至于掉头逃跑?
这几个问题很难回答,似乎句句在理。不过,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有时候很多事情真的难以定论。王思政的这个空城计是历史上明确记载的。为什么不派侦察连进去看?为什么不围而不打,却掉头逃走?可能当一个人真正处于战争的恐慌之中的时候,他的行为早就不可理喻。这时候大概不能用一个身处局外的旁观者的平常心去衡量吧。
【第4仗】
河南之战。
东魏的侯景反叛,向西魏投降。宇文泰完全不信任侯景,于是只作口头上的许诺,却并没有实际行动。
但胆大包天的王思政却自作主张,要去接应侯景。
他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于是率领自己麾下一万多人果断进军。宇文泰听说了王思政已经行动,也不得不行动,于是派李弼去支援。
东魏将领听说西魏的援军到达了,就撤退了。
而侯景也果然言而无信,又转而投靠了南梁。应该说,宇文泰的判断完全正确。
但王思政的判断也同样完全正确。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颍川,将侯景反叛的七州十二镇全部收入囊中。
西魏在此次侯景反叛事件中成了大得实惠的一家。
【第5仗】
颍川之战。
得了侯景的地盘,宇文泰就让他留守。
颍川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宇文泰对他有些担心。
不料,王思政王大胆说,敌军如果用水攻,我能守一年;如果从陆地强攻,我能守三年。
壮哉!王思政。
该来的迟早会来,老敌人东魏再次进攻。大军十万。
而王思政只有八千守军。
他再次使用他的空城计,让士兵们偃旗息鼓,然后城门四开。
东魏大军当然不会再中他的空城计,大不了派一队侦察兵进去看看!而且你们只不过几千兵马,我们这次绝不会掉头就走!
不料,王思政突然命士兵鼓噪杀出,东魏军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敢于主动出战。
王思政首战告捷。
不过,东魏军还是人多,虽败了一阵,也不足以伤筋动骨,大军开始围城进攻。
守城不就是我王思政的拿手好戏吗?
东魏军进攻了将近1年,难以攻克。
说好的,陆路进攻能守3年。我再给你们两年时间!
王思政很有信心。
但最令他担心的情况也出现了,东魏军改变策略,引水灌城。
城内守军苦不堪言,生火做饭都非常困难。
不过,东魏将领慕容绍宗和刘丰还是过于轻敌了,他们以为城中已经无力反抗,于是乘船去查看动静。却被守军乱箭齐射,一个中箭而死,一个落水溺亡。
最终,颍川城内粮食吃光,力量耗尽。
王思政自知已经到了守城的极限了,他仰天大哭,然后要拔剑自刎。
却被士兵抱住。
原来,东魏高澄非常爱惜王思政,曾经下令:如果王思政受伤,他身边的人都要处死。
这时候,士兵们为了求一条活路,就不许王思政自杀。
高澄俘虏了王思政之后,对他极为礼遇。
后来,王思政也死在东魏了,虽然成为东魏官吏,但似乎再也没有上战场,更没有对敌自己的老东家。
这里恐怕有点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意味了。
读历史,思人生,欢迎关注,我是:刘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