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作为失败者,历代对项羽的评价和喜爱总高于刘邦?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历史神秘事的《为什么作为失败者,历代对项羽的评价和喜爱总高于刘邦?》,希望大家喜欢。
作为一个失败者,秉承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思想,为什么项羽这个纯粹的失败者,却总是能让后世对他的评价这么高呢?是来自史记中的误解吗?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到底项羽是怎么赢得的广大中国人喜爱。
史记的影响力比较大,司马迁对项羽褒扬过剩,对刘邦贬损有余,主观色彩太浓。实际上,看两人入关中,一个约法三章,一个烧杀抢掠,就能看得出谁能赢了,单论人品刘邦确实不咋的,但是实际上项羽人品更不行,屠城坑杀干得多了。一个项羽刘邦,一个李广卫青霍去病。别的记录不敢说,但这两组对比,真的就是司马迁以笔泄私愤了,项羽残暴的很,屠城,喜欢把人煮了,秦王子婴都投降了,把他当众杀了,那些投降的秦国大臣,全部砍头,头砍下来,给人传看,项羽还好没有当皇帝,要不老百姓更惨。我们今天对刘邦项羽的事迹了解也不是来自史记,照样喜欢项羽的远胜刘邦。其实全世界都一样,都喜欢悲剧英雄,日本人也喜欢丰臣秀吉,真田幸村,讨厌德川家康,从政治家角度,德川家康近乎完美了。
汉书的角度又不一样了,史记毕竟是私史,抛开细节人们也更喜欢贵族出身,拔山举鼎的项羽。其实刘邦也是开挂户,本来沛县反了,找他来做出头鸟,谁能想到一路这么顺呢,,义帝为了制衡项氏,拉拢他先是封侯然后做了殇郡长,派宋义和项羽去了赵地。章邯主动投降后项羽坑杀20万秦军,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安然无事,项羽入关后背约将其灭族。相比沛公,面对项羽不愿投降是可以理解的,背约跟玩儿一样。司马迁喜欢李广是真的,但是也没有黑刘邦、卫霍,溢美项羽。你看史记和汉书的对比就可以发现,汉书对刘邦、项羽、卫霍的记载大多翻版史记,可见官史也觉得司马迁记载的没有问题。
后人对于前人的了解,除了史料还能有什么?而后续的史书,大抵又参照了史记的内容和态度。所以史记对项羽褒扬过度,影响了后续几乎所有史书对项羽的态度。而当绝大多数史书的记述又影响了后人的评价。你嘴里所谓的悲剧英雄,其实也是史记的产物——如果不带主观色彩的记述,别春秋笔法淡化项羽的暴行,甚至重点描绘下被他屠戮的百姓的惨状,他是什么样的悲剧英雄,不就是个人渣统治者吗?
一场巨鹿之战,足矣君不见巨鹿之前,章邯对于一个又一个反抗势力可以说是所向披靡,秦的形势可以说大好,但是项羽强行逆天改命打崩了王离的长城军,间接导致秦内部开始猜忌,才有后面章邯投降这些事,由于形势大变,刘邦才有机会一路招降进入关中,是的!真正的历史中,刘邦灭秦并没有太大的战功 刘邦作为开国帝皇当然地位不低,但是项羽的功劳同样不比刘邦低,要了解就最好深入一点,就不会觉得这个厉害那个弱了那么片面了。
项羽的骚操作太多了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原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这哪像是个君王该说的话。因为这个世界失败者是大多数,所以对那些历史的失败者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加上有文学作品加成,也更多的寄托了失败者自身的感情,比如项羽,诸葛亮,关羽,岳飞等等,失败的脑补空间越大,名气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