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队”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分成三支纵队突围,各自的参谋长是什么结局?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黄豆讲历史的《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分成三支纵队突围,各自的参谋长是什么结局?》,希望大家喜欢。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被国民党包围。经过七个昼夜的激战,新四军损失惨重,只能分散突围。分散突围阶段,新四军分成三支纵队,分别由纵队司令以及参谋长带领突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新四军突围时三支纵队的参谋长,他们各自的结局怎么样呢?
第一纵队参谋长赵希仲
赵希仲出生于1903年,陕西人。新四军成立后第二年,赵希仲进入新四军军部,担任了教导总队的训练部长。1940年年底,新四军接到国民政府的命令向北前进,此时赵希仲被任命为第一纵队的参谋长。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新四军军部被包围,经过数昼夜激战,新四军损失惨重,只能分散突围。
分散突围阶段,作为第一纵队的参谋长,赵希仲被国民党108师俘虏。因为他是高级将领,国民党觉得他另有作用,因此就把他押送到32集团军司令部,让赵希仲面见了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在上官云相的劝说下,赵希仲叛变革命,投靠了国民党。
投靠国民党后,赵希仲进入上饶集中营,担任了集中营的军事教官,主要负责劝降被俘的新四军战士。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日军很快占领上饶,赵希仲也只能离开集中营,之后他被日本人关押,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才恢复人身自由。
解放战争期间,赵希仲一直在陕西老家做小买卖。新中国成立后,他隐姓埋名,继续留在陕西,因为赵希仲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所以他很快就被重新吸收进入革命队伍,陆续担任了农具制造厂秘书等职务。不过,1956年,赵希仲的叛徒身份暴露,他也因此被解除一切职务。1968年,赵希仲投河自尽,终年65岁。
第二纵队参谋长谢忠良
谢忠良出生于1913年,湖南平江人。土地革命时期,谢忠良进入红七军团,担任了红七军团的营长以及红32军的特务大队长。反“围剿”失败后,谢忠良跟随红军大部队参加了长征,并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会师。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谢忠良进入八路军,担任了八路军学兵大队的副大队长。1938年,谢忠良被调到新四军军部,担任了军部参谋。在这之后,他跟随军长叶挺转战安徽、江苏一带,多次粉碎日军的进攻与扫荡。
1941年,皖南事变时,谢忠良作为新第二纵队参谋长,协助指挥第二纵队突围。虽然第二纵队突围失败,但谢忠良本人却突围成功,之后他与江北的新四军部队会合,进入重编的新四军第七师,担任了第七师的一名团长。新中国成立后,谢忠良进入华东军政大学,担任了校务部部长等职务。1961年,谢忠良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之后他陆续担任了江西军区副司令员以及顾问等职务,最终于1983年因病去世,终年70岁。
第三纵队参谋长黄序周
黄序周出生于1904年,湖北黄冈人。早年的黄序周积极投身革命,北伐期间担任了叶挺独立团的参谋。1927年,黄序周追随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黄序周流亡各地,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才参加了新四军。
进入新四军后,黄序周陆续担任了军部副官处长长、第三纵队参谋长等职务。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时,作为第三纵队的参谋长,黄序周与第三纵队司令张正坤率领第三纵队突围。幸运的是,黄序周也突围成功,与新四军江北部队会合。新四军重建后,黄序周担任了新四军第五师的第一军区副司令员,继续参加了抗日战争,并迎来了抗战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黄序周陆续担任了上海民政局局长以及湖北水产厅厅长等职务,晚年的黄序周扎根湖北,担任过湖北政协常委等职务,留下了很多文字传记,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参考资料。1984年,黄序周在湖北武汉因病去世,终年80岁。
参考资料:
《新四军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