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都是”同是大家闺秀,为什么“宋家三姐妹”比“合肥四姐妹”更要有名?

“都是”同是大家闺秀,为什么“宋家三姐妹”比“合肥四姐妹”更要有名?

时间:2022-09-25 09:26:54来源:一画书画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一画书画的《同是大家闺秀,为什么“宋家三姐妹”比“合肥四姐妹”更要有名?》,希望大家喜欢。

众所周知,宋家姐妹爱的人是钱国权。老大爱钱,老二爱国,老三爱权。钱国权昵称又可以叫小权权,有了权,其他两项不是问题。

说起宋氏三姐妹,只能算是富二代,她们的父亲宋耀如家境贫寒,本姓韩,9岁到东南亚当学徒,12岁时漂洋出海过继给舅父家,改姓的宋,仍旧是当学徒。宋耀如在美国十年的经历很简单,就是入教,加入神学院系统学习教义,回国(上海)后的工作也是传教,后来在印刷宗教小册子方面发了大财,发财后办教会学校,印书馆,再后来认识了孙中山,家财散尽。

通过宋耀如的履历可以看出宋氏三姐妹的教育背景,离不开教会的渊源,宋氏三姐妹也都是很小就被宋耀如送到美国留学,打在她们身上的烙印有三个:商人、教会、海归。

“合肥四姐妹”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她们的父亲是张武龄,他的祖父是张树声,李鸿章的左膀右臂,自幼酷爱读书,后来做到两广总督,就“维新变法”方面的主张,实际上是走到了李鸿章的前面。张家也和“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家一样,是合肥五家望族的其中之一。再往上数,张树声的父亲张荫谷也是一名秀才,他的先祖也都是书香门第。

到了张武龄这一代,张家在合肥仍有万亩良田,望族地位并未改变,张武龄这辈子没别的爱好,仍然是读书、藏书,后来他把家搬到了苏州,以办学为主要事业。

身为教育家的张武龄爱书爱到什么地步?他只要去上海出差,必去书店,一家一家的挑选,挑选完了自有下人在身后跟着打包回家,张家四姐妹就是在这样的书香气中长大的。说一则趣事,张兆和(三三)嫁给沈从文后,她的保姆某日到沈从文家去看兆和,抽空翻阅了一遍沈从文的藏书,主要看的是巴金和茅盾的作品,沈从文问其心得,回答:“不过如此”——连一个保姆都瞧不上所谓的大文豪。

张氏四姐妹从小除了爱看书,父亲还遍请名师,提携她们在多领域发展,古文、白话文、英文、跳舞、唱歌、体育、昆曲,鼓励她们爱好方面的自由选择,这样家庭培养出来的女儿们可想而知,我把它概括为“中体西用”,与宋家的“西体中用”恰好相反。

在张武龄曾经创办的学校曾经教过书的叶圣陶也说:“张家这四个女儿,谁娶了其中一个,都是一辈子的幸运。”

张家四姐妹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十辈以上的书香气,宋家三姐妹的血管里,流淌着的上辈的商业和宗教气息。

这种气息吸引的人群不一样,张家四姐妹吸引的都是文化界人士,有道是张家四姐妹的几位夫婿,就是半部民国文化史,诚然如斯!

四姐妹中的老大张元和,一生酷爱昆曲,后来嫁给了昆曲名伶顾传玠。

老二张允和嫁给的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老三“三三”张兆和嫁给了中国文学大师沈从文,他差点获得198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四张充和嫁给的是美籍德裔汉学家傅汉思,后来跟随他去了美国。

姐妹四个选择的四个夫婿都是自由恋爱,都是原配,都与相爱的人做到了相守终生(虽然姐妹几个后来所处环境不同,时代造就的她们生活与命运存有差异)。

四姐妹寿命最短的也活了93岁,哪怕是活的更短,她们也对得起自己矢志不渝的一生,也对得起祖先遗传下来的书香气息。

这跟嫁给政治的宋家三姐妹的人生完全不同,我想,假如时光倒流,让这两家姐妹重新做出选择,她们七人仍然会忠于自己的内心,这就是教育背景的不同。

我总在想,假如站在美国国会演讲台上的是张家四姐妹中的任何一个,她们何尝不会有一番精彩绝伦的讲演,何尝不会提振以中美两国人民必胜的信心,但她们不会追求瞬间的芳华,因为,芳华终归伴了她们一生。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南方站长网 潍坊旅游网 白银理财网 大军事网 水缘网 58足球 功夫资讯网 科技金融网 霍林郭勒网 亚太家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