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古代城门都是木头做到,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专家:烧了就完了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苦瓜读历史的《古代城门都是木头做到,为何攻城时不用火烧?专家:烧了就完了》,希望大家喜欢。
引言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古时候打战要攻下一座城池时,最要紧的就是破城门。只要能攻破城门,军队就可以鱼贯而入占领迅速占领这种城了。然而更多情况下,攻城的士兵不会只专注于破开城门,而是会选择架上云梯,通过云梯登上城墙进而进入城内。城门是一座城池的首要之地,一旦门户大开,一城的百姓都会处于危险之中。所以古时候建造城门之时都会慎之又慎。
我们说一座城固若金汤就是指这座城城墙、城门修建得好,防守非常坚固不易于攻破。一个地方的军事实力往往也就体现在这些细节上,他们会修建非常坚固的城墙和城门用于防御外敌。古代的城市会修建非常坚固的城门,而这些城门也都是用木头做成的。所以也会有人有疑问,木头做成的城门如果敌军用火攻不是很容易就能烧毁进而破城?专家分析,火烧手段是不可取的。
一、固若金汤
既然木制城门会让人想到火攻,城门的设计之初也会考虑到防火这一点。首先选作城门的材料就不会是普通的木制材料,而是会选择不易燃耐火的木材。古代城门一般会选择桦树或者枣木这样坚硬无比的树木制作,而且还会在木头上刷上一层漆。另外为了城门更加结实,很多城门还会加固上一些铜钉,铜条,这样一来就更不容易着火了。如果想火烧城门,一时之间也是难以攻下的。
要火攻还要考虑一个因素,那就是水。古时候的防御机制就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些情况,一般要将城池修建在近水的地方,或者在城墙外也要挖出一条护城河来。这条护城河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首先可以增强防守,让敌人难以进攻。而且如若真的被火烧城门,护城河的水也可以及时用来浇灭。护城河有防御和灭火两重功效,平时既能用来做水源,遇到洪涝灾害时还能用来泄洪排水,实在是功能强大。宋代是个战争频发的朝代,据记载,那时候的襄阳护城河已经规模很大,平均宽度超过了一百八十米,襄阳城也被称作是华夏第一城池。
二、攻城不易
想要攻下一座城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这座城的防守做到极致时。城中会有许多士兵把守,为了防止火攻,他们也会准备好热水。这样当敌人要爬梯子攻城时,他们可以倾倒下热水。如果敌人真的用火来烧城门,城内的士兵也会采取行动。
火烧城门虽然比较难成功,但历史上也确实有人尝试用此方法攻城。明朝时期,忠国公石亨谋反,他急欲攻入皇宫,就选择了火烧城门的方式。守军对这个手段的反应不是用水浇灭而是任其火势加大,甚至还给添了把火。以致最后火势加大反而烧伤了叛军无数。可见采取火攻不仅难成,还有引火烧身的危险。
城门是一座城池的重要屏障,是一座城的要紧之处。采取火烧城门的方式只是一时的伎俩,后续就算真的攻入了城中,也要面临许多问题。比如自己攻下了城池,但城门却没有了,那岂不是接下来自己守城也成了一个大问题。其他的军队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再次攻入城中,烧毁城门岂非得不偿失。
打战讲究的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胜负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从前面的分析来看,要将城门点燃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等门全部烧完少说也要好几个时辰。这么长时间里难保会出现何种变故。如果不能一鼓作气在一天里就攻下城池,后面再来一次又得重新开始了。
结语
古代交战双方都是要斗智斗勇,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想对方会出什么计策。所以会有人想到火烧城门的方式,也就会有人想出应对之策。古时候各个城市早在这种历练中积累了经验,防御手段不断加强。采用烧毁城门的方式弊大于利,所以大多数攻城时不会采用这一方法。相反,还是采用登云梯和用木桩撞开大门这样的传统方式被无数次验证是有效的,很多攻城之计都采用这种方式最后夺下了城池。火烧城门则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无效的,所以并不是攻城之人蠢笨不知道用大火烧木门,而是实践出真知,这个方法并不可取。
参考文献:
《李白诗集》
《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