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海”丁宝桢是地方官,如何敢诛杀太监安德海?他身后站有这三大巨头!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小闵学历史的《丁宝桢是地方官,如何敢诛杀太监安德海?他身后站有这三大巨头!》,希望大家喜欢。
大忠臣丁宝桢。
丁宝桢,咸丰年间的进士,对清朝的忠心一点也不亚于岳飞对宋朝的忠心,可以说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我们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丁宝桢对大清有多忠诚。
那还是丁宝桢中进士之后,被安排到翰林院上班,没多久母亲去世了,古代的时候官员父母去世都可以被准假回家守孝三年,清朝的时候是27个月。于是丁宝桢就离开京城回贵州老家守孝。
可是无巧不成书,丁宝桢回家时候,恰逢贵州遵义发生反清武装起义,按说丁宝桢那时候已经在休假,而且起义地点离自己老家400多里路,别的官员躲还怕躲不及,自己完全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知道,刀枪可不认人。
但这位丁宝桢中止休假,卖光了家产,带了近千名雇佣兵前去镇压,硬是平定了起义。可见丁宝桢真正是把大清当成了自己的主人,忠诚度是五颗星。这样的忠诚,满朝文武恐怕挑不出第二个。
杀安德海背后的三巨头。
1869年大太监安德海在山东栽在了丁宝桢手里,安德海是老佛爷跟前的大红人,俗话说"宰相的狗胜县令",俗话还说"打狗还要看主人";丁宝桢虽然以忠心著称,但要一个地方官杀安德海借给他一百个胆也不敢。
安德海没有投敌,没有杀人,只是有违祖制,怎么也不在丁宝桢职责管辖范围,于情于理于法,丁宝桢都不该管。如果是丁宝桢自作主张杀安德海的话,除非自己不想活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安德海被杀,是因为他太嚣张跋扈、太目中无人、狗仗人势,当然是罪有应得、咎由自取。
但丁宝桢敢太岁头上动土,也不是喝多了犯浑。
丁宝桢从1853年中进士后就在宦海沉浮十六年,也是个玩弄权术的高手,对官场规则不是一个门外汉,他怎么会不知道杀安德海等于是向老佛爷挑战,拿自己身家性命来豪赌?自己的政治前途倒是小事,一家老小的性命可都在自己手中攥着呢。因此丁宝桢杀安德海只不过是个杀人工具,被人利用。而丁宝桢愿意被利用,是看透了这样做绝对没事,慈禧不敢奈何他。是什么人让丁宝桢如此胆大妄为、有恃无恐呢?
一、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是慈禧当年斗倒顾命八大臣发动政变的政治盟友,慈禧再怎么地也对慈安这位东宫太后尊敬几分,因为慈安在朝中影响依然很大,不可小视。安德海仗着主子的恩宠不把慈安放在眼里,还在两人之间挑拨离间,慈安怎能咽下这口气?早就想把这个小太监置于死地,态度非常坚决。
二、同治皇帝。
慈禧为了让同治成大器、担重任,对同治严加管束。慈禧日理万机,就把监管的任务交给安德海。安德海左右为难,不行使职责那是渎职,行使职责又会惹恼皇帝,埋下祸端。换了谁也不能保持平衡,主子好当,奴才难当。
其实安德海服从慈禧的命令,出发点也是为了皇帝好,可是皇帝不识好歹,他不敢恨他老娘,只能记恨安德海。毕竟你是一国之主,怎么会给奴才一般见识?有这样的皇帝国家好不到哪里去,但被皇帝不容的奴才,还有活路吗?
三、恭亲王奕訢。
恭亲王是道光皇帝的亲儿子,咸丰皇帝的同父异母弟弟,也在搞掉肃顺的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也为慈禧的内政外交做了很大贡献,是大清的栋梁。可是安德海目空一切,连恭亲王也不放在眼里,那就是找死了。
所以丁宝桢奉恭亲王奕訢之命抓了安德海,向京城汇报请示,慈安负责直接把丁宝桢的请示直接送到同治皇帝那里,同治下旨"就地正法",丁宝桢杀安德海只是奉命,慈禧记仇只会记恨三家联名总后台,不会为难奉命行事的丁宝桢。
杀安德海,无罪有功。
安德海只是一条狗,慈禧虽然觉得没有面子,但怎么也不会为一个狗奴才跟慈安太后、儿子同治皇帝、恭亲王三大巨头反目。
因此丁宝桢没有因为杀安德海而引火烧身,反而还得到提拔,七年后丁宝桢不仅受到皇帝嘉奖,还升任四川总督。
光绪十二年(1886年),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去世,享年66岁。
丁宝桢的从政经历生动说明,只要对老板忠心不二,只要看好主子的脸色,就能永远得到主子的恩宠,在官场混得有模有样、风生水起。不过实事求是说,丁宝桢在为清廷服务地方、镇压起义的时候,也却是为国家分忧,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