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读《洛阳伽蓝记》,浅析北魏洛阳寺院园林的独特建筑形式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挽清梦的《读《洛阳伽蓝记》,浅析北魏洛阳寺院园林的独特建筑形式》,希望大家喜欢。
“逮皇魏受图,充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这是一则关于北魏时期的记载,从这项记载中可以看出,北魏年间佛教很是盛行,也由此衍生出了很多佛教相关文化的发展。
寺院园林就是其中之一,说到园林建筑一直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璀璨明珠,尤其是闻名遐迩的苏州园林,更是世界闻名,但是作为寺院园林这样一种特殊的园林建筑,还是要说北魏年间的洛阳
洛阳是一个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尤其是在北魏政权再次定都洛阳之后,这座十三朝古都又一次焕发了生机,也形成了中国建筑史上一个独一无二的建筑形式——寺院园林。
所谓的寺院园林就是指的具有佛教特色的园林建筑,而这些寺院园林之所以会成为独特的建筑,是因为这些寺院园林在建筑完成之前就已经是一座建筑了,因此可以说北魏时期的洛阳寺院园林就是一种再加工的园林。
所以他的建筑本身就已经包含了不同的文化,通过融合贯通之后又形成了新的表现形式,所以说这一时期的寺院园林建筑才会如此地特立独行。
一、北魏时期洛阳寺院园林的结构构成特点探析
首先身为园林建筑,那么就要具备基础的园林特点,即树木花草的种植,这也是园林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的一个显著特点,花草树木可谓是园林建筑的重心所在。
1、北魏洛阳寺院园林中植物植被的种类探析
园林建筑中的植物种植一般都非常讲究,比如苏州园林对于假山水的布局就讲究一步一换景,而且园林中的路线布局必然也是七转八折的,为的就是迎合一步一换景的目的。
那么在北魏洛阳寺院园林中,对于植物的种植与布局必然也有一样的目的,因此洛阳寺院园林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其植被的选择与种植,这一点在《洛阳伽蓝记》中有非常多的记载。
1)、寺院园林中最常见的树木类植物
园林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各种树木,而且对于树木的高低选择上也有很多的讲究,毕竟很多时候不能让人一眼就看全了整个环境,所以需要有高大的树木作出格局的分割,但是有一些地方又需要仔细观赏,因此矮小的树木也同样重要。
而《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洛阳寺院园林中比较常见的树木种类就是:栝树、柏树、松树,柽树,椿树、桑树、枳树。
栝树是柏树的一种,因此是常年青绿,叶片初期是针状细小,到了成熟时期就会变成鳞片一样大小,果实是圆球形状。
柏树是比较常见的园林植物,毕竟常青树来装点园林可以达到四季长春的感觉,也更加美观,柏树与桔树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诗经》说到“泛彼柏舟,亦泛其流。”由此可见柏树在古代社会是有象征意义的树木,它是一种思念的寄托。
松树也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树种,也是具有常青树的特点,与上述二者也是相似树种。其他树木的选择大多也是如此,当然有部分也就仅仅是观赏作用。
2)、寺院园林中花果树的种类
花果树是园林中另一种常见的植被,尤其是北魏时期的洛阳寺院园林中,花果树更是随处可见,花果树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不但具有食用价值同时还具有观赏价值。
在《洛阳伽蓝记》中记载最多的就是,洛阳的寺院园林中种植的花果树以“酒树”一类为主,比如说在昭仪尼寺就有“堂前有酒树面木”一说,而且寺院中酒树的种类还非常之多。
有“似安右榴,采其花汁停瓮中,数日成酒。”
还有“椰子有浆,截花,以竹筒承其汁,作酒饮之,亦醉也。”
除了酒树在寺院中还会有很多的可食用果树,比如说在景林寺里就有“寺西有园,多饶奇果。”
灵应寺也有“时园中果菜丰蔚,树木扶疏。”可以说在寺院中处处都有果树的身影。
3)、寺院园林中花草植被的种类
除了树以外,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花了,在北魏时期的洛阳寺院园林中,花树也是非常之多的,其最大的作用必然就是美化环境了。
而在这些花卉中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所有园林中必然存在的,除了这四种花本身所具有的观赏性之外,它们所赋予的文化意义更为重要。
另外洛阳寺院园林中花草的繁密程度也是园林中不多见的,比如说《洛阳伽蓝记》中写到“古室禅堂,周流重叠,花林芳草,遍满阶墀。”由此可见寺院园林中不仅花草繁密,更是有很多奇花异草。
2、北魏时期寺院园林的不同形制种类的探析
除了在园林的装点植被上有特色之外,北魏时期的寺院园林的结构布局也十分地独特,并且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形制,也成功地将寺院园林推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之所以说寺院园林比较独特是在于,这些寺院园林的建筑都不是专门建造的,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改良而来。
也就是说寺院园林的前身其实也是一个建筑物,而且大致形式可以分为园林中修改寺庙,住宅上改造园林这两种。
1)、以传统园林与寺院建筑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洛阳寺院园林
首先在园林中加建寺院的这种形式,比如说《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到“僧房楼观,一千余间,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而言。”这是对寺院园林中寺院的描述,由此可见这种将园林建筑与寺院相结合的建筑形式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建筑。
而在《洛阳伽蓝记》中对于园林的描写则是“栝柏椿松,扶疏檐溜,藜竹香草,布护阶墀。”由此可见在寺院园林中既可以单独找到寺院的特点建筑模式,可以单独找到园林的特点,但是两者融合在一起又出现了另一种别样风情。
这也是寺院园林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园林或者说寺院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景明寺中的洛阳园林更是被《洛阳伽蓝记》称为“最为首位”,可以说寺院园林已经成为了洛阳的一道壮丽景观。
2)、以传统住宅与寺院建筑相结合而形成的独特洛阳寺院园林
另一种形式就是住宅改造的寺院园林了,在北魏时期之所以会有寺院园林的盛行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那就是北魏时期佛教非常盛行,尤其是北魏时期的达官贵人。
有了这些达官显贵的信奉之后,对于佛教传教士的帮助自然也就多了起来,很多富贵人家就会将自己家闲置的房子捐献出来改造成寺院。
在《洛阳伽蓝记》中的记载是“庶土豪家,舍资财若遗迹。”而且根据记载可以得知,这种捐献宅院的现象在北魏时期是非常普遍的,所以说这样一来寺院园林中有一个独特的建筑形式就出现了。
这些宅院在变成寺院园林之前毕竟都是有自己的建筑风格的,所以说变成寺院园林之后也必然风格迥异于其他园林。
比如说有记载“景乐寺,太傅清河文献王怿所立也”,再比如“愿会寺,中书侍郎王翊舍宅所立也。”,从这就可以看出达官显贵捐献宅院改造寺院园林在北魏是非常正常的。
另外《洛阳伽蓝记》中对于达官显贵修建寺院园林的总结为“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玉烛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
从这里能够进一步地推断出北魏年间之所以有寺院园林这一独特的文化出现与皇亲贵族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建造寺院园林他们不惜重金,不惜重力。
二、北魏时期独特的洛阳寺院园林建筑在中国史中的意义
寺院园林的出现体现了北魏时期洛阳的社会环境与时代风貌,也体现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以及佛教文化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可以说寺院园林就是北魏时期的一个发展缩影。
统治阶级稳定,国家稳定的时候,人们更多的就是对于精神的追求,而佛教恰恰成为了北魏的信仰,为此也就有了寺院园林出现的先决条件。
其实《洛阳伽蓝记》本身创作的目的是展现北魏时期佛教的兴衰历程,可是寺院园林作为北魏佛教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北魏佛教的发展也具有很强的表现作用,因此在《洛阳伽蓝记》中才会有如此大量的寺院园林的描写。所以说寺院园林的发展是时代的一个产物,也与北魏时期人们普遍的信仰有着很大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洛阳珈蓝记》杨炫之中华书局
[2]《洛阳名园记》李格非文学古籍刊行社
[3]《魏书》中华书局
[4]《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