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最不像亡国之君的皇帝,刘协一生,到底是明主还是昏君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西瓜唠车的《最不像亡国之君的皇帝,刘协一生,到底是明主还是昏君》,希望大家喜欢。
刘协乃汉灵帝之子,东汉的最后一位皇帝。因为皇权软弱,朝臣跋扈,刘协从即位之初就注定要充当傀儡,他先后见识了董卓的淫威,目睹了郭汜的无礼,领教了曹操父子的霸道,事事仰人鼻息,处处受制于人,可谓命运多舛。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亡国之君有多悲惨。在历史上,亡国皇帝被毒害、刺杀、砍头的例子不胜枚举;而那些有幸能够委曲求全、苟活性命的,其结局自然又是另一番境地。相比之下,汉献帝刘协不仅享受天伦,寿终正寝,死后以天子规格和礼仪下葬,而且他在有生之年还广施仁政,造福一方,为百姓传颂,小编认为堪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结局最好的亡国皇帝。
刘协自出生以来,历经十常侍、董卓、李傕、郭汜诸般祸乱,后又被曹操挟持以令天下,最终逊位于曹丕,全身而退。他究竟是一个生不逢时的明主,还是一个暗弱无能的昏君?董卓在十常侍之乱后遇到了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因为陈留王表现淡定自如、对答如流,而少帝紧张没有帝王风范,董卓决定废刘辩而立刘协。不过说到底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董卓可以借此立威,真正把自己从地方军阀变成中央权臣,在封建社会,作为臣子功劳最大的无疑是对皇帝的拥立之功。从这个角度来说,董卓顶住压力擅自废少帝立献帝其实是奠定了自己专权的实际基础。
在小编看来刘协就是一个可怜的人,一个挣扎过后又向现实妥协了的人。书上说他睿智、聪明可能有夸大之词。当时刘协落入李傕郭汜之手,虽然局面很恶劣,但依旧还没到毫无生机的地步。这是因为李傕集团内部矛盾十分严重,李傕、郭汜等人各有各的想法。历史上的刘协都没做什么,他们自己就互相攻杀起来,反过来说要是刘协能拉拢些人,局势是有好转的可能的,可是刘协没有争取。假如刘协能争取到一些人的支持,击败李傕也并非不可能,毕竟李傕最后的末路就是被段煨所杀,可见李傕的实力到最后也很衰弱了。后来在东出的路上,刘协虽然也想到了武装的事情,但招来的大多是些贼寇,这自然无力和李傕为敌。
从表象上看,大汉王朝的灭亡是因为黄巾之乱,是因为董卓乱政,是因为曹丕篡汉;但事实上,小编认为这大汉王朝已如朽木一般,树大中空,摇摇欲坠。那场疾风骤雨并不是击倒它的原因,只是诱因。当然,虽然这棵树已经腐朽不堪,但它最终在这个时间点被击倒,也还是有偶然成分的。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前夜,当国者的短视和无能,加剧了这场变革的到来。或许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不是何进在毫无预案之下谋诛宦官,如果不是他冒然招董卓进京,那么可能这场暴风雨来的不会这么激烈。然而这种哀婉不过是梦呓。我们总在做事后复盘,历朝在灭亡之时,也都一定有决策者的重大决策失误,但是,哪一次又能够避免得了?
而且,这可能都不是一种幸存者偏差,而是一种必然:王朝末年,真正有远见和魄力的人,已经很难进入决策层,最终只能放任那些庸碌之辈一再败坏祖宗基业。前有董卓,王允,李傕,郭汜,后有张济,曹操。哪一个不是杀人魔王?哪一个不是野心勃勃?小编自问是绝做不到刘协那样,乱世自保,禅让帝位,寿终正寝。就这一点,我佩服他。至于说他是否能做个好皇帝,在那样的乱世,自保已是难事,治理那么大一个国家,更是难上加难。外戚,士族,军阀哪一个不是虎视眈眈。小编不敢说,毕竟那个时候,大家都默认大汉要亡了。
到这时,我们就知道摆在汉献帝眼前的这条路,有多么的难走了。在许昌的时候,汉献帝应该有过三次想要谋诛曹操的举动,只可惜最终都失败了。但我们可以设想,即便能够成功的将曹操诛杀,可汉献帝的大汉王朝,还是原来的那个大汉王朝吗?献帝并不是没有成功过。几十年前,在长安,如曹操一般的权臣董卓就曾经授首,但结果呢?接下来的几年间,天下还是一如既往的纷乱,汉献帝自己的日子,甚至还不如董卓在时。最终,出现了曹操。但即便是杀了曹操,难道就不会出现下一个曹操吗?还有刘备孙权这些人,是愿意俯首称臣之人吗?最后小编要总结一句汉献帝刘协并不是没有能力,在那种帝国大厦就要倒塌的情况下,刘协能够做到这样,也算得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