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都是”水浒中为何只有阮小二小五小七,小四和小六呢

“都是”水浒中为何只有阮小二小五小七,小四和小六呢

时间:2022-08-12 18:45:32来源:白话三国正史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白话三国正史的《水浒中为何只有阮小二小五小七,小四和小六呢》,希望大家喜欢。

阮氏兄弟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水性精熟,在梁山屡建奇功,但很多人会对他们的姓名感觉奇怪:为什么他们是小二、小五和小七呢?那么老大、老三、老四和老六呢?为什么会出现“断层”呢?其实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古人夭折率极高

按照史料的记载,宋朝人平均年龄仅有30岁。之所以如此之低,主要是由于当时落后的医药卫生所致,导致婴儿、幼童的夭折率极高,拉低了平均寿命。

在古代时,尤其是极其落后闭塞的地区,看病是一项成本非常高的事,许多人得了病只能忍着等待自愈。成人的抵抗力相对要强一些,但儿童却往往因为抵抗力差没能够挺过去。事实上,即使是在近代民国,孩童的夭折率也是相当高的。

也许,阮家曾经有过至少七个小孩,最终长大成人的仅有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个孩子。

此外,由于宋廷腐败,民不聊生、盗贼横行,小孩子死于兵荒马乱,或者是被盗贼、人贩子掳走,从此杳无音讯,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聚族而居形成的排行

古代的老百姓,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聚族而居。

首先,古代交通不便,人们要迁移、出远门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许多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可能就像今天的一个县那么大一点地方,一辈子没有出过村也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再者,古代对户籍的管理非常严格,除了特定的职业,例如士兵、读书人、商贩之类,获得了许可可以外出行走,大多数人想要外出,必须履行严格的手续,导致许多人很少远行。其实也没有什么远行的必要。

这样一来,许多地方就形成了十里八乡聚族而居的习惯,一个村、甚至是一个乡都是亲戚,他们住在一起,既是当时的客观环境限制,也因为这样能够相互扶持。一个村都是亲戚的现象,在今天许多地方仍然存在。

那么,几户关系特别近的,或者是一个大家族的,堂兄弟之间按出生先后排行,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阮家老大、老三、老四、老六很可能是堂兄弟。

阮家就三个男丁

古代讲究多子多福,所以三个人的母亲肯定不止这三个小孩。但是,阮家的其余几个小孩,很有可能是女孩。

她们长大之后,当然要嫁人,就变成了别人家的丁口了,最后阮家只剩下三个男丁。所以,并不是没有小三小四小六,而是因为在他们中间,还生了三个女孩。

从三兄弟的年龄来看,这三个女孩肯定早已经出嫁了。阮氏三兄弟都是豪侠之辈,所以才会有智取生辰纲、逼上梁山,以三兄弟的性情,肯定不会连累这几个姐妹,所以作者也就没有让他们出场,导致人们以为阮家就三个兄弟而已。

结语:当然,也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作者是随口起的名字,小二、小五、小七、朗朗上口,读起来干净爽脆罢了,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含义。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