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时,敌军为何只拆木板却不炸毁?多年后杨成武说出缘由
今天,黄埔信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来自烛下青史的《飞夺泸定桥时,敌军为何只拆木板却不炸毁?多年后杨成武说出缘由》,希望大家喜欢。
飞夺泸定桥是长征历史中的奇迹,红军们用果敢、意志与智慧把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可能。飞夺泸定桥这一战,不仅让敌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也让所有人见证了红军的雄心与实力,纵使前方有刀山火海,牺牲自己也要忠于信仰,完成使命。
红军在飞夺泸定桥之前,敌人为了阻断红军的行动路线,故意把泸定桥破坏,拆掉了泸定桥的木板。但是这样一来便引发了人们的疑问,既然敌人知道红军将会在泸定桥经过,那为什么不一步到位,直接用军事炸药把桥炸毁呢?为什么非要把那一丝希望留给红军?难不成敌人是想看看红军到底能不能接受这个挑战吗?
诸多疑点,在了解了泸定桥的前世今生以及敌人的具体背景之后,便清晰明了。
康熙下令修建泸定桥
首先,我们来看看泸定桥的历史。泸定桥是清朝康熙帝下令建立的,由于当时西藏的管辖权已经归属清政府,中原地区与西藏地区的往来也日益频繁。商贸往来肯定会对经济有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两地之间的交通便利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
大渡河的水流十分湍急,周边多是重叠的山峦,这种地形地貌可是让往来的商队愁坏了头脑,基于此种情况,康熙留给了工匠一个难题,那就是在大渡河之上建立一个桥梁。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首先要克服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突破地形地貌障碍,把桥梁架起来呢?
建立桥梁的工匠根据大渡河的水流以及周围的山脉高度,决定用锁链连接两岸,并将桥高高架起,锁链之间镶嵌着一块挨着一块的木板辅助人们在桥上行走。锁链能安全吗?你还别说,虽然这听起来有些惊险,但是这锁链可并非寻常物件,光是重量就有20吨。与此同时铁链的数量不是单一的,是很多条粗壮的铁链合在一起。
一座悬挂在大渡河之上的桥梁,就这样被建立了起来。文采斐然的康熙帝还特意为此桥赋名,“泸定桥”,寓意是平定安康。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泸”字其实是个乌龙,在当地大家称大渡河为沫水,但康熙帝却错误地把它记成了“泸水”。有网友调侃称,莫不是康熙帝想吃卤水豆腐了?
由于康熙帝的九五之尊身份,即便是错误也无妨,从那以后这座桥就正式地被称为泸定桥,这座桥为当时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贸易交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仅仅连接了两岸,更连通了经济与文化。
杨成武曾道出泸定桥没被炸毁的真相
回到敌人破坏泸定桥的诸多疑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泸定桥的历史悠久。虽然当时战争十分激烈紧张,但是谁也不想就此把这样一个历史古迹残忍的炸毁。
然后,我们再来了解当时敌人的具体背景。泸定桥之所以没有被炸毁,其中一个更重要关键的原因是敌人有些特殊。杨成武曾经在《回忆录》里阐明,当时被蒋介石命令执行此项任务的四川军阀刘湘,他虽然站在了红军的对立面,但是他也并非一心为蒋介石做事,他的心中还是另有算盘。
国民党的轻敌与内部的不团结,保住了泸定桥
刘湘为了顾及自己手下的安危,他为自己留了一手。刘湘按照约定派人将泸定桥的木板拆除,但没有命令手下把他炸掉,因为炸掉一座桥需要人力物力,是件麻烦事。所以泸定桥就这样被保留了下来,也就此成为了红军渡过大渡河的锁链。
当红军不惜牺牲自己,渡过大渡河之后,国民党才意识到,这一次他们又轻敌了。宽阔而湍急的河流上,只有几条锁链,红军却不负使命,飞夺泸定桥。
如此心惊胆战的泸定桥一战,只是长征路上的艰难关卡之一,可想而知,长征是一个到处都充满着荆棘和艰险的路途。但红军们从未惧怕过,因为他们的心中,始终有党的信念,在为他们照亮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