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顾的名人(小王山墓地葬着三位“顾”姓名人)
姓顾的名人(小王山墓地葬着三位“顾”姓名人)
其实,民间一直有个说法,在苏州穹窿山景区的小王山葬着顾姓三位名人,分别是:孙吴丞相顾雍、西汉的吴侯顾贵、顾雍的十二世孙北朝顾烜。
这三人中,当然是顾雍的声名最高了。但和当时的蜀、魏丞相相比,顾雍却极其低调。
少年时期,顾雍师从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当时,蔡邕很是欣赏顾雍,还将自己的字相赠。黄武四年五月,在东吴丞相孙邵病逝后,谁来继任丞相一职,一时成了公众关心的话题。
当时,顾家在江南是世家,孙权在选拔丞相继任者时,并没有选用东吴开国元勋张昭,而是拜顾雍为相。那时,没有科举制度,官员的人选都是推荐,自然为官的人几乎都是士大夫阶层。顾雍在弱冠之年,就由州郡官吏表举推荐,开始步入仕途,且屡有建树。
顾雍这个丞相做的很是与众不同,他从来不抢功,把功劳都给了孙权,自然很得孙权的赏识。当然,这并不代表顾雍没有原则,这里就有一个例子:
一次,张昭建议说:“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减免)。”对此,孙权不表态,就问丞相。于是,顾雍直言:“我听到的只是张昭说的。”由此可见,顾雍心中自有是非,只是不会过于夸张表达,这和顾雍安静的性格有关。
顾雍最为后人赞赏的就是他能够“唯才是用”,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只要有才能且称职者,就可以得到提拔,他从来不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而一旦派任后,顾雍也会全心全意的支持他们,使其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此外,顾雍还常常访民间,收集建议秘密上疏孙权。如果被采纳,就推功于孙权;如果不被采纳,就不再说了。所以,才使得东吴在短期内得到了迅速发展。
顾雍不但对待工作严谨认真,治家也很严格。
一次,顾雍带孙子顾谭参加婚宴,顾谭喝多失态,他很是不喜。第二天,顾雍教育顾谭时说:“为何我们顾家被重用,看重的是顾家的社会地位。如果你自己不收敛,迟早会败家的。”顾雍说的很对,当时孙权启用他,就是相中了这个家族的“资源”,可以得到更多势力的拥护。对此,顾雍非常清楚,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小心维护着顾家的未来。
再来看顾雍的后人顾烜,他的名气跟祖先相比就要小很多了。但顾烜的作为,在某种程度上,却不逊于顾雍。
《史记》虽有记录货币,但入笔的角度都是从它的发展史上来说的。而顾烜所处的那段时期,每个朝廷都会推出自己的钱币,再加上,前朝的一些古币和一些特殊功能的货币,如:吉祥币等,使得社会上兴起了收集、研究钱币的风气。
于是,顾烜出了一本书《钱谱》,后人又称《顾烜钱谱》,有图、有谱、有志,“历代造立之原,大小轻重之度凡”,相当于一部钱币说明书。
但可惜,最终还是失传了。
其实,顾烜在政事上也有一些建树,但正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记载。
第三位就是顾贵了,看时间就知道,这位应该是顾家的老祖宗。
先来看看顾家的发家史,往上追溯和越王勾践还扯上了关系。勾践的后人被封为顾余侯,到了顾贵这里只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了“汉元鼎五年,从路博德击南越,功封吴侯,始居于吴郡横山。”
当时,顾贵帮助汉武帝讨伐叛汉的越人部族有功,受封后迁徙到了江南一带。自此,在江南扎根,使得顾家逐渐成了当地的望族。所以说,正是有了祖上的打底,一代代的积累,最终,才培养出了一代贤相,以及一位研究古钱币的学者。
那么,小王山是苏州有名的名人公墓,为何顾家只有三位葬于此处呢?
有人说,这本是一个家族墓地,只不过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很多墓地都毁于战火。而后人大概认为这三人在家族中的贡献最大故而立碑。的确,家族的开创者当属头功,只有真正落脚后,才能慢慢培养自家门户的影响力。
但光落脚还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严谨的家风。其实,单看顾雍的为人处事,就可见顾家对于治家相当有方。所以,维系一个家族兴旺的,则是每一代子孙的优秀品格。尤其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稍有闪失,就会有灭族的灾难。
而这种家风,更多的还是言传身教。规矩大家都可以立,但是,要真正去执行却需要时间去考验。所以,顾家后人将这三位优秀的祖先葬于一处,便是在时时告诫自己:“何为修身,何为治家?”试想,家都治不好,还谈什么辅助君主?
所以,现在来看,当时的官员选拔制度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家风严谨的世家子弟势必在做事上不会马虎,当然,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后人都是人才。其实,家是一个社会的缩影,而顾家的家族事迹,便验证了这一道理:严谨的家风必定生出优秀的子弟。只是,太多的人总是将自己游离于“束缚”之外当然成就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