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微信费流量吗(超过一半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微信费流量吗(超过一半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时间:2021-09-05 12:28:06来源:黄埔信息网

微信费流量吗(超过一半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超过一半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耗费大量流量

超过一半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耗费大量流量

【佳音/钛媒编辑】当刷朋友圈成了闲下来时下意识的行为,当隔几个小时没打开手机看看有没有微信好友的信息就会觉得不安,当看微信公号的文章成了每天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当买东西时习惯性地微信支付,当过大节小节要送微信红包给朋友,当这些成为了习惯,可能连你都没意识到,微信已经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日前,腾讯公布了2015年业绩报告(未审核),从里面的几个数据可以这种改变达到如何的程度:

1、每月活跃用户5.49亿

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每月活跃用户达5.49亿,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20多种语言,90%以上的智能手机。

2、男性、年轻用户为主

微信用户中,男、女比例约1.8:1,且平均年龄在26岁,86.2% 的用户年龄在18-36岁。较低的用户平均年龄,使得微信的用户数可以长期保持稳定。

绝大部分微信用户的职业来自企业职员、自由职业者、学生、事业单位员工这四类职业,80% 的中国高资产净值人群(high-net worth)使用微信。高素质以及稳定的收入保障了较多的公众号关注人数、使用微信支付人数。

3、41.1%的用户关注微信公号为获得资讯

报告显示,近80%的微信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号,其中自媒体、认证媒体占比最高,分别达29.1%和25.4%,关注企业商家的占18.9%,关注营销推广的5.9%。

用户关注公众号最主要为了获取及时的资讯,这类用户占比达41.1%,剩下的 36.9%是为了获得服务,13.7%是为了获得知识。

4、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

好友互动、刷朋友圈、看微信公号、发红包、微信支付等,使得微信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55.2%的用户每天打开微信超过10次,25%的用户每天打开超过30次。

不仅如此,接近一半活跃用户拥有超过100位微信好友,互动频率非常之高,用户粘性很大。

5、消耗流量占手机流量较大比例

高频打开、高频互动,使得微信消耗了很多流量,其中40%的用户, 微信消耗的流量占到全部手机流量的30%以上;近30%的用户,微信是手机上网使用流量最多的应用。

6、近五成用户使用微信表情,甚至为它付费

使用微信聊天时,偶尔一个或可爱或淘气的表情,使得沟通更加顺畅。据报告显示,近五成用户使用微信表情,甚至有5.2% 的用户愿意为微信表情付费。

随着微信表情的丰富,很多用户还会使用微信表情聊天,许多有趣味的表情,兼具娱乐、沟通的功能。

7、微信直接带动的生活消费规模达百亿元

微信拥有约4亿的支付用户,有自己的微信商城,且对接85000多个移动应用,800多万品牌公众号,带动了很大规模的生活消费。

报告显示,微信直接带动的生活消费规模已达到110亿元,其中娱乐消费时最大支出,规模为58.91亿元,占53.6%;公众平台消费占20.0%;购物消费占13.2%;出行消费占11.3%;餐饮消费占2.0%。

随着今年一季度,微信接入了大部分城市的当地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公共交通、生活设施缴费、医疗、市政等服务,微信或将带动更多消费。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体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中国领先的财经科技信息服务提供商。旨在为创新、创业、创造人群,提供最高效、最专业,最具价值的信息交流平台,和相关的职业与资本服务。我们拥有行业内最高质量的内容、作者(意见领袖)及产品线,通过连接最具创造力的创新、创业及变革者,打造中国最大的线上影响力社群。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大规模普及,技术壁垒和价格壁垒已轰然倒塌,平民化已是必然。同时,在电信网络更大范围的普及与下行速度的提速,尤其是4G网络的发展,使得人手至少一部智能手机的情况已是大势。但作为微信,它如今的模式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SNS了,在社交的基础上,嵌入游戏、支付、资讯、购物、生活服务、智能硬件等等。不得不说,恰恰是这诸多因素,才把我们绑架在微信界面,每天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打开,可能只为了看看发的朋友圈又没人赞。加了很多好友,关注了很多公共号,能聊的会看的微乎其微,不过是安全感和强迫症在作祟罢了。

magicgreenturf2015-6-02 20:31 via pc

简单信息需求的满足会使人们的生活更方便、协调和愉快;复杂信息需求的满足会使人们的生活更有价值和意义。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以及,其他大多数的流行工具和应用都是用来满足简单信息需求的工具。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满足复杂信息需求的工具还有待发展,比如,互联网教育。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