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的西暖阁,有个很小的书房,面积仅约四点八平方米,但是鼎鼎有名,它就是乾隆帝的书房,书房虽小,但陈设幽雅、古朴, 乾隆帝非常喜欢这间书房,经常在此看书赏画,并亲笔为书房题字“三希堂”。“三希”有二解:一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另一解为书房藏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件稀世珍宝。《快雪时晴帖》居三希堂之首,字字珠玑,那它到底是真迹还是赝品呢?
《快雪时晴帖》,传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纸本墨迹,共4行,全文28字,被誉为“二十八骊珠”,被古人称为“天下法书第一”,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快雪时晴帖》是一封信札,其内容是作者在大雪初晴时以愉快心情对亲朋友人的问候。其释文就有好几个版本,以下是较通行的一种。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专栏汉字演变过程作者:曾祥耙39币58人已购查看
《快雪时晴帖》是王羲之行书传本中技法成熟完备,气息温文敦雅的作品,平静安详,自有境界。其结体以方形为主,平稳匀称,行书中带有楷书笔意,变化且富有节奏感。其用笔雍容古雅,圆浑研媚,点画俯仰生情,钩挑不露锋。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流利秀美。
明代鉴藏家詹景凤评其曰:“圆劲古雅,意致优闲逸裕,味之深不可测”。
启功先生在《书法概论》中曰:“此帖行笔流畅,在妍美中又有厚重之感”。
《快雪时晴帖》是否王羲之真迹还存在争议,此帖北宋时即被认为是王羲之墨迹,作为墨迹著录于《宣和书谱》中。元代赵子昂等鉴藏家,也认为此帖“良是千余年异物”,而现今学术界大多则认为,此帖是唐代精摹本。也有人认为此摹本欠佳,如“羲”字戈钩的笨拙,以及次行“力不次”三字的勉强描凑,于是定其为假次之本。也有人认为是摹本之摹本,经过多次临摹,与王羲之书法风格已相去甚远。
乾隆帝对《快雪时晴帖》是爱不释手,在位的六十多年间,对这幅墨宝的热情始终不减,经常在三希堂临摹和玩味,反复为之题跋,一生竟对此帖做过七十一次题跋,盖了将近200个印章,原作不大,但题字、印章却像弹幕一样密密麻麻。晚年由于乾隆帝视力不佳,还请“水军”董诰代笔题跋三则,可见乾隆帝对此帖之喜爱。
最显眼的题字就是这“神乎技矣”4个大字,其它的还有“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等。帖后还有众多历代名人题跋。
在“山阴张侯”四字下方还有两个小字“君倩”,这不是王羲之书写的,是谁写的呢?留个悬念,大家可以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是一通尺牍,以行书为主,兼带楷书之严谨,展现出王书不徐不疾的雍容神态与流利秀美的韵致。由于王羲之真迹早已不传,《快雪时晴帖》和《兰亭序》都是唐摹本,既然《兰亭序》为王羲之第一代表作,为什么乾隆帝不选择《兰亭序》入三希堂,而是选择《快雪时晴帖》呢?这一直是个谜,欢迎各位朋友发表高见。
1949年初,《快雪时晴帖》和北京故宫众多的珍贵文物一起,被国民党政府带到了中国台湾,至今一直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现在三希中的二希已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何时“三希”能重聚于一,我们衷心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