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黄埔信息网 >生活常识 > 冰窖胡同(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

冰窖胡同(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

时间:2021-07-07 13:22:25来源:黄埔信息网

冰窖胡同(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

进入伏天,除了时不时来一场的阵雨,大多是桑拿天,闷热难耐,恨不得抱着空调,躲在冰箱里。

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

而在没有电的明清时期,冰箱就已经作为消暑的利器在皇宫里被广泛使用,这里的冰箱肯定不是用电制冷,用的是冬天储存在冰窖里的天然冰。

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

▲柏木冰箱

冰窖在中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燕京岁时记》记载:“周成王命凌人掌冰,岁十二月,敕令斩冰纳于凌阴。凌阴者今之冰窖也……藏冰之制始此。”从这段记载可知,周代设有“凌人”官职,专门掌管采冰、储冰和用冰之事,藏冰的冰室称为“凌阴”,也就相当于后来的冰窖,建筑构造也已经比较科学,可以把冰保存到夏天。由此可见,冬季储藏冰块供夏季使用的风习由来已久,自周以后这种方法几乎一脉相传,冰窖逐渐成为历代宫中不可缺少的服务设施。

到了清代,冰窖可分为官窖、府窖和民窖三种。其中官窖就是指官方建立和管理的冰窖,特供宫廷和官府用冰;府窖即专门为王府建立的冰窖,但并非所有的王府都有资格建窖储冰,只有少数几位曾为朝廷立过汗马功劳的“铁帽子王”,经皇帝特许后才能建立府窖;民窖出现的较晚,是由商民设立,专门用于商业经营的冰窖,官窖藏冰不敷用时也从民窖采买。

官窖 府窖 民窖

明清时期对用冰有严格的规定,冰窖、冰箱、冰块儿属皇家御用,而一些王公大臣也只能凭皇帝赏赐的“冰票”才能在酷热的伏天里领到冰块消暑。

清代时冰窖由工部都水清吏司掌管,每年十二月,“伐冰纳窖,仲夏颁之”,朝廷特设满、汉冰窖监督各一人,掌管藏冰、颁冰等一系列事务。这些皇家冰窖统称“官窖”,特供宫廷、皇家庙坛与官府用冰,其中宫廷主要用于皇宫各处的消暑降温,皇家庙坛主要用于防止新鲜食物变质和冷藏各类祭祀大典的祭品,官府即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官员和皇族贵胄。前两种为御用,建筑时多为砖窑,上覆黄色琉璃瓦顶;后一种为官用,用黑瓦覆顶。

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

▲采冰

清朝时,北京城的官窖最多时达到20多座,乾隆年间据《大清会典》记载,当时京城建有四处共计十八座官窖,包括“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即今雪池冰窖),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三万六千七百块,以供各坛庙祭祀及内廷之用。德胜门外土窖二,藏冰四万块;正阳门外土窖二,藏冰六万块,以供公廨……之用”。据此也能看出前三处共14座是御用冰窖,藏冰十一万五千七百块,后两处共4座为官用,是土窖,藏冰十万块。

这里提到的“景山西门外窖六”指的就是现在北海公园东门的雪池冰窖,胡同也因此得名“雪池胡同”。据金受申先生《老北京的生活》一文中谈到:“城内冰窖以雪池冰窖为最洁净”。

此外,城外海淀也设有2座冰窖,主要供圆明园、颐和园夏日用冰。避暑山庄所在的热河、喀喇河屯,东陵所在的遵化、冀州,西陵所在的易州,以及皇帝南下巡幸所经过的徐州、苏州、江宁……也都设有官窖。

除官窖外,少数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铁帽子王”经皇帝特许,也可利用王府府内外的水面自行窖冰,府内消费,称为“府窖”。据传清朝时北京城里王公府第有40多座,但府窖却只有6处:肃王府窖、豫王府窖、庆王府窖、睿王府窖、恭王府窖和礼王府窖,什刹海南岸冰窖胡同(现称白米北巷)里的冰窖就是恭亲王府的府窖。

官窖、府窖均由内务府和工部共同管理,经费全部由国库承担,也就是说,王府仅有冰窖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民窖出现的较晚,是由商民建立,专门用于商业经营的冰窖。清朝凡与皇宫御苑相通的水道都由内务府奉宸苑管理,其他河渠由工部都水司管理,禁止民间私自采冰和经营冰窖。但是卖冰获利颇丰,据传在夏季每百斤冰可售5两银子,所以清末也有商人出高价承包王府的冰窖变相经营。之后,由于国库空虚,官窖也都纷纷转为“公私合营”或干脆改为民办了。

到了民国,官禁取消,北京城里逐渐出现了许多私窖,比较有名的有:永定门外桥东河沿的合同冰窖、东便门外桥北的义成冰窖,永定门外洋桥村的卫生冰窖、前门外金鱼池的新记冰窖、什刹海南岸的宝泉冰窖、安定门外桥西护城河北岸的和顺冰窖、朝阳门外桥北的荷香冰窖、中南海东南角的永顺冰窖、北海东侧恭俭胡同的德顺冰窖(现名恭俭冰窖)。

砖窖 土窖

在建造形式上,冰窖又有砖窖、土窖之分。

砖窖就是用条石和城砖砌成的冰窖,用料讲究,设计精良,保温性能和卫生条件较好,冰质也比较纯净。清代砖窖都为皇家御用,主要用于坛庙祭祀及宫廷生活,包括紫禁城内的六座、景山西门外(今雪池冰窖)的六座、德胜门外三座。

土窖则是仅挖土坑,筑土墙,上盖芦席棚顶,最多抹上泥土,保温和保洁效果次于砖窖。清朝时土窖的冰用于各官府衙门,清末和民国时期出现的民窖也大多为土窖。

◇◇◇

此外,由于冰源不同,冰质也有所不同。冰源水质是天然冰品质的最直接因素,这一点相信不用多说都明白。考虑到运输费用,旧时采冰地点多选在冰窖附近,前文中提到乾隆年间的四处十八座冰窖,其中雪池冰窖所藏冰块来自太液池,德胜门外冰窖所藏冰块取自护城河,正阳门外土窖所藏冰块取自金鱼池,这三处水源中属太液池水质最好。金受申先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所著《老北京的生活》一文中谈到:“城内冰窖以雪池冰窖为最洁净……所藏冰块,是由北海伐取,经陟山门运出。”

夏日乘冰的容器 “冰箱”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冰箱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1978年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就出土了一件青铜鉴缶,是由鉴和缶两者组合固定而成的复合器物,据介绍是当时冰酒的器具,酒在缶里,冰在鉴里,以此用来冰酒。

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

▲曾侯乙墓 青铜鉴缶

到了清代,宫廷普遍使用的天然冰制冷冰箱称“冰桶”、“洋桶”。它们一般为木胎,多用红木、花梨木、柏木等材料制成。外形口大底小呈斗状,上面以厚木板为盖,腰部上下箍铜两周,箱的两侧设置便于搬运的铜环,四条腿足,足下安托泥,用以隔湿防潮。

解密藏在胡同里的北京冰窖

▲柏木冰箱

由于冰箱的成本较高,使用场合主要限于宫廷和权贵之家,因此流传至今的实物并不多见。目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冰箱同样为数不多,其中一对清代乾隆年间御制的掐丝珐瑯製品,独具特色,十分精致。而就是如此珍贵的文物也曾在清灭亡后流落民间,几经周转后,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物主将此文物捐献故宫博物院。至此,这对流落在外半世纪之久的文物终于物归原主,回归故宫收藏。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诚聘英才|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免责申明|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www.huangpujs.cn 版权所有